第一章
1.普通(或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3.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即知、情、意)统称为心理过程。
4.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人脑队客观事物的反映,统称为认识过程或认识活动。
5.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二是个性心理特征。
6.人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理想与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等等。这是人的个性的动力结构系统。
7.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8.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系统从事心理物理学的实验而开始的。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
9.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A.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认为人的经验可以分为各种元素,并把人的经验具体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B.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C.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S——R)行为模型,强调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环境影响产生的。
D.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他们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
E.精神分析学派:佛洛伊德强调心理学主要研究无意识现象。
F.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这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的心理学第三势力。
G.认知心理学:奈赛尔采用信息加工观点,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
10.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果性原则。
第二章
1.科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2.人的神经系统分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大脑两半球,是脑的高级部位,是人的思维、意识及智慧活动的器官。
4.大部分成人的语言功能(包括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推理等)主要在左半脑执行;而各种视觉空间、情绪、音乐、艺术和非语言刺激的加工,主要在右半球。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6.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也是心理现象的基本产生方式
7.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8.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
9.科学心理观:a.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
              b.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c.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d. 科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第三章
1.孙悟空的性格特征(简答题)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A.感觉是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B.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上的简单相加
2.刚刚引起主观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3.与区别最小差别量(即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4.感觉适应现象:昼不见繁星,闹事听不清人语。P51
5.联觉现象:红有温暖感觉,蓝绿有冷感觉,
6.感官的机能补偿作用如盲人的听觉、触摸觉。
7.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叫视敏度。
8.视觉后像和闪光融合,看例子P56
9.根据分析器的不同,简单知觉可分视、听、嗅、味触摸、运动和平衡知觉等。根据客观事物的特征,复杂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包括形状、深度、大小、方位等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10.手印效应:新官上任三把火
月晕效应:爱屋及乌
定式效应:商人必精明,
环境制约效应: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投射作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1.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简答题)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教学:
A.遵循感知规律,运用直观原则丰富感性经验
B.基本的直观形式及其特点
C.形象与语言的正确结合
D.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
E.重视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第四章 记忆
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2.识记即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过程;保持是对编码过的信息进行储存的过程;再认和回忆是对贮存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过程。
3.短时记忆信息容纳量:7+(-)2
4.如何运用记忆规律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A.教育学生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B.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少用机械重复的方法,避免死记硬背,避免用单一分析器识记,可用形象记忆法。
5.保持十几亿过程的中心环节,记忆的基本特点在于保持。
6.记忆品质的特点:一记忆的敏捷性;二记忆的持久性;三记忆的准确性;四记忆的准备性。
第五章注意
1.注意的特点: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和指向性;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
2.不随意注意的引起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
3.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A.目的任务越明确随意注意越持久
B.意志的努力,抗拒诱因干扰与客服分心,这是保持和维持随意注意的必要条件
C.社会性需求和间接兴趣也是一个条件
D.进行实际操作和智力活动有利于随意注意的保持和集中
4.随意后注意是指自觉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5.注意品质的特点:一是注意的范围(或广度),二是注意的稳定性,三是注意的分配,四是注意的转移。
6.教学中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是唤起学生的随时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二是正确运
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三是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四是引导学生掌握集中与保持注意的方法。
第六章
1.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间接和概括反映是借助语言实现的。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是问题情境与问题;二是情绪与动机(倒U型曲线说明中等强度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三是迁移的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四是定势的作用;五是联想与启示;六是个性因素;七是策略与方法(运算法和启发式)。
4.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
5.想象的过程:粘合方式(孙悟空)夸张方式(千手观音)拟人化方式(雷公)典型化(阿Q)
6.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有随意和不随意想象;从内容新颖程度来看,有再造和创想想象;从
想象和现实关系来看,有幻想、理想和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