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 中国民歌
添加摘要
台湾民歌
台湾民谣大约在16世纪初随闽南移民传入台湾。大致可以分为童谣情歌劳动歌生活歌故事传说歌习俗歌劝善歌乞食歌等。 
童谣的流传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闽南人都会哼几句儿时学的“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或是“一的请你葱,二的请你菜,三的锵锵流通(水开锅,喻热闹),四的妙米粉”等等,其中充
满了儿童的想象力和东趣。较为有代表性的童谣有《耶罗耶》《摇仔摇》《草蜢公》《人插花你插草》《打铁歌、演铜锣》《龙眼干》《天上一块铜》等。 
 情歌在民谣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少,而且欢乐的少、悲凉的多,著名的有《偷寻哥》《丢丢铜》《看牛歌》 《长工歌》 《作田歌》  《行船歌》 《过番歌》 《九月秋风来》等。 
台湾民歌
 传唱较多的民间传说故事歌有《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孟姜女》等。
日本统治时,有名的民谣作品有《天黑黑》  《望春风》 《丢丢铜仔》 《白牡丹》 《心酸酸》 《雨夜花》 《补破网》等,它们都是台湾同胞苦难心声的表达。
现在,民谣仍是台湾民间所喜爱的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目录 [隐藏]
1 台湾民歌的定义
2 台湾民歌三十年
3 台湾民谣之父----- 胡德夫
4 台湾民歌-----福老系民谣
5 相关链接
台湾民歌-台湾民歌的定义
 
台湾民歌
  "台湾民谣"基本上应具备下列三个要素: 
 一、台湾风:必须附有台湾的本土气质传统精神 
二、民俗性:必须是民众的集体创作,且具有在民间流传久远,沿袭成性的事实。 
 三、歌 谣:必须是可咏唱的歌或念诵的谣,不包括仅用於演奏的乐曲。 
是故,所谓"台湾民谣"指的是:由民众集体创作,作者无可考,在台湾民间流传久远,具有本土气质和传统精神,而可用以咏唱或念诵的歌谣。
民谣、创作民谣与流行歌 
台湾民歌
一般而言,台湾民谣可包括"传统自然民谣""创作民谣""流行歌曲"三类。民谣是作者无从考,初生年代和产生缘由亦甚难考究,经由代代口授相传下来,具有民族或乡土性的歌谣。而创作民谣,另称乡土歌谣是作曲家撷取传统自然民谣的风格和精神,所谱创之富有乡土风味的歌谣。又一般所谓之"台湾民俗歌谣"基本上应可包涵古老自然民谣及富有浓郁台湾乡土气息的创作歌谣。 
流行歌是随著时代潮流,迎合众喜好的歌曲。德国音乐学者赫尔兹费德(F.Herzfeld)说:"流行歌有如廉价的工业产品。"好的流行歌应该是价廉物美,被多数人喜爱的歌。流行歌基本上只为迎合时代需要而存在,不一定具有本土风味。是故,民谣和流行歌有如井水与河水互不侵犯,而有时代潮流效果的创作民谣,有时也会成为盛行一时的流行歌曲。 
台湾民歌-台湾民歌三十年
 
台湾民歌
在今年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当侯主播用她那套招牌语气介绍胡德夫时,就已经标志着两个音乐时代发生了奇异的接触。在胡德夫演唱之后,梁静茹梁咏琪这两位当红流行歌手演唱了一系列的民歌经典,不过我想,大多数的民歌手看到她们的演绎方式,总有百般滋味在心头。在那样一种氛围下,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民歌史已经成了史前史,胡德夫也成了“白垩纪的恐龙”,在新兴变换的商业音乐时代里,民歌成了被展示的古董,在一个角落里等待着被展示、被观赏,岁月的无情,可见一斑。
    今年是台湾民歌运动30年的纪念年份,台湾民歌界也有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如昔日的民歌手:杨弦、李建复、王海玲、王梦麟、苏来、胡德夫、杨祖珺等50余人将在7月举办大型的民歌嘉年华会,纪念民歌的青春岁月。但是不可争议的是,民歌运动作为大众音乐的黄金时代已经是过去式,今天的纪念似乎并不是预言未来,而是凭吊各自的青春回忆,这也未免让这场号称“夜未央”的音乐会增添了几份惆怅的情愫。
    民歌在今天的被冷落,并非只是音乐形式的自然更替,而是一个大时代的消亡的文化遗留物。在1960年代,台湾岛上弥漫的都是西洋音乐,在杨德昌的经典名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猫王的最爱就是猫王,尽管不识一字英文,却把猫王的歌曲模仿得惟妙惟肖,“Areyoulonesometonight,Doyoumissmetonight?”唱得一腔愁怨,似是自己,似是他乡。
    1972尼克松访华,让台湾的年轻人生出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孤独的仍旧是台湾。台湾民歌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被催生出来,1975年,由杨弦和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演唱余光中作词的歌曲,掀起了台湾民歌运动的序幕。在这之后,民歌手和创作人大量涌现,是谓台湾民歌的黄金时期。经典名曲更是数不可数,内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大概对其中的很多歌曲都很熟悉,比如《橄榄树》《雨中即景》《龙的传人》《恰似你的温柔》等等。 
 
台湾民歌
  在我小时候,大我许多的哥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弄来的磁带和歌本,大多是台湾当年的民歌曲,那样一段台湾民歌史,不仅影响了台湾一岛,而且也让对岸的年轻人分享了很多共同的情绪。虽然那些姓名对于当年的我十分陌生,到了信息畅通的后来,当某天某时偶尔听到
某位民歌手的作品,常常才知道,这段陪伴儿时的音乐物归何属。
    这段台湾民歌史,了解者寥寥,远非后来台湾流行音乐的拥趸众多。尽管实际上,那一时期的民歌是后来商业流行音乐的母体,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前者却并未消失和退却,而和后者比肩而立。虽然前者最终回归一隅,在独自弹唱着自己的青春。经典闽南歌 
台湾民歌-台湾民谣之父----- 胡德夫
 
台湾民歌
他是个原住民,唱歌写歌的,长得像流浪汉,唱得像吟游诗人,他是台湾文化史的一个标志。当所有的人都在学唱美国人唱的歌时,他开始和几个朋友谱自己的歌,写自己的词,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个“自己”,指的是他脚踩的土地,他熟悉的人,他信仰的东西,他习惯的语言。人们因他的才华而特别“宝贝”他,但是他的艺术家性格又使得他的现实生活特别坎坷,头都白了,才出第一张作品。
———龙应台《在一个文人的城市里》
 
余光中这样形容他———“厚壮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深沉的大风箱”。
717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颁奖礼上,这个大风箱,顶着满头白发,深情地歌唱。全场观众则报之以雷鸣般的掌声。
在颁奖礼上,56岁的台湾民谣歌手胡德夫第一次获得内地的音乐奖,而且一得就是两个———最佳国语男歌手最佳民谣艺人
颁发最佳新人奖时,嘉宾席上有人打趣:“为什么最佳新人奖得主不是胡德夫呢?”
2005年发表的《匆匆》,是这位从艺近40年、被誉为“台湾民谣之父”的老音乐人生平第一张个人专辑。
 
孩子白天上课 父母晚上受训
50年前,台湾屏东大武山卑南族小朋友胡德夫刚上小学。他爱哼哼父辈们常唱的卑南族民歌。但每当他开口唱歌,总会遭到老师无情的打击———“你唱的不是音乐!”
老师不止打击他,还打击他的爸爸妈妈。他父亲是卑南族,母亲是排湾族———他现在经常自称“卑排族”的由来。当地原住民热爱歌唱,除了胡德夫,还出过张惠妹
但在当时,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想唱自己的歌都不容易。胡德夫对那时的教室留下这样的印象:白天给小孩子上课,晚上给爸爸妈妈上课———老师每晚把族中的成年人拉到一起,让他们学国语、学音阶
黑板上画着“哆来咪”的音阶,老师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教他们———“那时候有谱的东西才算音乐”,老师们从来不认为这些成年学生们其实是天生的世界级歌手。
“老师还要打分,还有人不及格”,这种音乐给胡德夫造成了极大的恐惧,他对“有谱的歌曲”产生了长达一生的抵触:“1980年代,有唱片公司想让我谱曲,人帮我填词,一首歌给我2万元,我就是写不出来,我的歌就是没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