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陈雪琴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
        要:通过CNKI搜索与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献资料共70余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得出36篇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并梳理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测度、对策及不均衡表现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对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关键词:教育 均衡发展
        一、引言
        付智(2012)指出,教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贯彻落实,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社会公平发展,是经济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过程,它蕴含着正义、公平、平等的价值理念。教育均衡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二、教育均衡发展测度研究
        目前我国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量化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指标度量与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的内容;二是建立计量模型,探讨教育均衡发展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杜育红、孙志军等(2008)通过基尼系数结合其他指标对教育经费的收入和支出、公用经费、教师工资和办学条件的不均衡特征给予了相关解释。安纪蓉(2009)以因子分析为理论基础,运用因子模型的分析方法,选取专任教师数、授予学位、高等教育经费等六项指标研究了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高等教育水平。
王晓晨        翟博(2012)认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学校教育均衡指数、体教育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依然呈现趋于均衡的态势,但区域教育均衡指数的变化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城乡之间的生均经费差距较大,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不同体的入学方式存在差异。曹锡康(2013)运用灰关联的方法,以浦东新区为例,对基础教育均等化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分别做了分析,得出了各级指标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中的主次关系。为浦东新区政府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提高基础教育政策的科学性。
        我国教育均衡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是不同的。这就
需要评价指标尽可能体现地方特,具有针对性。
        三、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2015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在《未来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预测分析》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教育公平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第一,改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落后面貌。第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第三,让弱势体的孩子上好学,能顺利融入社会。
        任强(2009)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宏观方面,要强化政府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微观层面,引入竞争机制,深化学校内部改革。栗玉香(2010)认为要实施全口径教育预算强化学校预算参与;建立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优先性鉴别制度,不断提高财政支出均衡效果;公众参与,强化义务教育财政均衡状况的社会监督。王晓晨(2015)认为强化政府公共责任、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革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是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刘雍潜、杨现民(2014)认为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于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的提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角度:第一,政府,强调政府对教育发展的责任;第二,财政,主张因加大对教育的财政力度,创新教育经费的供给模式改革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第三,教育资源的分配,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师资水平、生均资源拥有量等角度进行分析;第四,以信息化和大数据为时代背景,强调教育均衡发展与信息化的结合。
        四、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严重。
        崔庆玲(2012)认为,国家过多的把教育资源分配在高等教育上,导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出现了非均衡发展,特别是从教育经费上。葛少虎(2014)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非均等化现象主要体现在办学经费、物质资源、师量的差异上,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省际间及城乡间依然存在差距,其中城乡间的差距较为明显。
        胡耀宗(2009)认为,义务教育存在明显的非均等化,主要表现为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袁振国(2010)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义务教育非均等化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即区域间、同一区域内校际间以及不同体之间的非均等化。
        陈越(2017)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集中表现在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高等教育机会四个方面,并且这种不均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软实力提升的一大瓶颈。
        无论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其发展均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但不均衡的表现和原因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一方面是城乡、地区、阶层、校际等之间;另一方面是教育机会、教育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质量、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等方面。
        五、小结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较多,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就目前而言,国内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角度:第一,教育财政的角度,主要分析教育投入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第二,从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均衡的角度分析某地不均衡的原因和对策;第三,从地域的角度,把教育均衡分为区域教育均衡、城乡教育均衡和校际教育均衡,其中城乡教育均衡的研究偏多;第四,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我国的教育均衡进行剖析,以说明每个层面的包含的具体内容;第五,结合当下背景,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角度研究,大数据下的教育均衡将成为以后
学者研究的热点。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实证、对比、案例、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某个地区或者地方的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这和我国地域宽广、各个地方教育发展具有特殊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很难将个案研究出的对策教育推广和普及,这样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越.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原因与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 ),2017197):1.
        [2] 王晓晨.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18—27.
        作者简介:陈雪琴,女,土家族,重庆,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