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
纺织:纺织技术萌芽
原料:麻、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
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商业:早期交换
政治:出现城
禅让制
贫富分化产生
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
绘画:陶器图形、壁画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
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
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
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
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商周)
·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
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
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
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惊蛰的节气民俗
功臣:姜尚:齐
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
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文化:文学:《诗经》
·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
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
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战国(前476~221)
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水利:李冰都江堰(川)
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
冶炼:淬火的钢件
绣球小苗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
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
文化:儒: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天行有常”(天人关系)
“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
“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
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
墨子:非攻、尚贤、尚同、非乐等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指南针:出现“司南”
文学:楚辞,屈原代表
·
秦(前221~前206)
经济:市:商品必明码标价
政策: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
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
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全面而具体(秦律)
政治:开疆拓土拓北方:击匈奴、收河套、
修长城、筑直道:北部边防
辟南方:征岭南、置郡县:岭南归入中央王朝关系的开端
修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补充军需
服西南:五尺道、任官吏: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意义: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郡县制:采纳李斯建议,确立郡县制,分郡县(道)乡里亭
官员:郡守(行政)、郡尉(兵事)、监御史(监察)
道:少数民族聚居地
乡、里: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亭:地方治安、公文传递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相:宰相、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帝的政治助手)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九卿
地位相当中尉:京畿治安
将作少府:宫廷工程修建
意义:减少决策失误
文化:焚书坑儒
书写材料:(秦汉)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文字:小篆:创始,比划圆匀,图案美,李斯
隶书:创始,平衡对称,整齐
·汉(前206~220)
经济:农业:牛耕普及全国
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曲柄锄:中耕
大镰:收获
耧车:播种
水利:“井渠”:关中地区
生产组织形式:田庄:种植,养殖,采集,酿造,纺织,冶炼
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冶炼:始用煤炭为燃料
室内设计专业怎么样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力鼓风商业: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之一
市:专门的管理机构
市中央设亭楼,四面建门、墙,管理严格
长安设九市
汪小敏个人资料商业都会: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文化:书写工具:蔡伦创纸
火药:《神农本草经》: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为火药发明准备条件
文字:隶书:成熟通行(汉魏)
楷书:称为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草书:形成
绘画:(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
西汉(前206~9)
经济:农业:南方依然刀耕火种
政策: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武帝)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盐铁官营制度
商人应入市籍,不得为官(宋时破)
商人赋税加倍
政治:行政单位:汉初郡国并行制,后为州郡县
武帝时监察:御史大夫
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司隶校尉:监察京师及周边地区
意义:国家政权巩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发展
中朝: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
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
选官制度:察举制
文化:思想:(武帝)
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及时“更化”政策
天人感应:君受命于天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创建太学,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书写工具:已发明了纸,帛、竹、木、纸并行使用
文学: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武帝)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
新(9~25)
经济:商业都会: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
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河南南阳)、成都
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
东汉(25~220)
黄鸿升个人资料经济:农业:一牛挽犁
翻车出现
水利:王景黄河治理
qq空间制作
冶炼:南阳太守杜诗创水排
陶瓷:瓷器正式出现
文化:赋:班固、张衡
大赋渐少,小赋兴起
·三国(220~280)
经济:农业:翻车马钧改造
文化:绘画:(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晋(265~420)
文化:文字:行书:盛行,工整清晰,飞洒活泼,王羲之
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文化:火药:葛洪《抱朴子·仙药》提到“火药”
文字:草书:成熟,奔放跃动,最能体现情感,王羲之
·南北朝(420~589)
经济: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土地国有制”)
冶炼:灌钢法
市:城镇稍远、交通便利处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草市尉”行政管理政治:(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封闭
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隋(581~618)
经济:水利:(隋唐五代)立井水车(北方,提水灌溉)
高转筒车(长江,引低水灌高田)
政治:选官制度: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追求公平公正,具有合理性
·唐(618~907)
经济:农业:曲辕犁
纺织:官营纺织业规模大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陶瓷: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越青瓷
河北邢白瓷
江西景德镇白瓷
四川大邑的白瓷
长沙铜官窑创釉下彩绘(青花瓷属之),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