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会:我不是一个纨绔子弟
作者: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0年第03期
作者: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0年第03期
★李兆会
职务: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
年龄:29岁
成就:山西最年轻的首富
西海鑫钢铁集团的掌门人李兆会,就像几年前,没有人不知道他的父亲,海鑫钢铁集团的前任董事长——李海仓。
李兆会是一位非常低调沉稳的人,几乎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但他最近却被媒体热捧,瞬间在全国声名远扬,与前段时间与女演员车晓的高调婚礼有关。据悉,俩人的婚礼排场宏大壮观,羡煞旁人。
曾经的莽撞少年
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钢铁、焦化、水泥、房地产、金融、保险等产(行)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
2003年1月,李海仓在海鑫钢铁集团的办公室里被杀,凶手随即自杀。当时媒体的报道说,凶手曾多次欲将土地卖给海鑫集团,却屡遭拒绝,事发当日又未遂,于是行凶杀人。
李海仓的过世给海鑫集团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李海仓的父亲名叫李春元,他有6个儿子,李海仓排名老三,另外五个儿子也都在海鑫担任要职。而李海仓去世后,最有希望继承海鑫的,就是时任集团总经理的老五李天虎、时任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的老六李天杰,以及当时的海鑫副董事长辛存海。
此时,李海仓的儿子李兆会却被大家给遗忘了。也许在大部分人眼中,李兆会根本没有资格继承海鑫集团。他还只是个孩子,调皮、贪玩、成绩差,还爱和父亲顶嘴,就是一个莽撞少年。
其实,李兆会自己原本也没想过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小时候,他甚至有些怨恨父亲,因为父亲从不去学校看望自己,从不陪同他出去玩耍,李兆会觉得父亲根本不关心自己。
事实上,李海仓也确实没有时间管儿子,他煞费苦心地把李兆会送到太原一所私立学校,只给儿子日常开销的钱,让从小养尊处优的李兆会吃尽苦头。从那时起,李兆会开始有些明白,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海仓被杀后,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李兆会被急召回国。忽然间,这个当时只有22岁的男孩儿仿佛一夜间长大,悲痛中他决心接替父亲,出任海鑫集团董事长,执掌这个偌大的家族企业。
不过,李氏家族里很少有人看好他,大部分人坚持推举李天虎做“掌门”,直到爷爷李春元开腔:“从继承遗产的角度来看,只有我和海仓的母亲及海仓的妻子和子女可以继承海鑫,但我和海仓的母亲都年事已高,海仓的妻子又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有海仓的儿子来继承。”老祖宗发话,一锤定音,李兆会义不容辞地接过了家族企业的重担。
李春元认为:李兆会是一个很有“爆发力”的人。他的接班,与鲁冠球、茅理翔的儿子接班不一样,他们是在正常状态下接的班,享受着“扶上马,送一程”的优厚待遇。而李兆会是在非正常状态下突然接的班,什么准备都没有就上任了,继承的难度比鲁、茅之子大得多。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接班,才使李兆会有特殊的动力,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领导人的角。
用海鑫集团前辈创业人辛存海的话来说,李兆会绝不是扶不上墙的刘阿斗,如果说他还是个孩子,那么,他是孺子可教!李兆会虽然只有20多岁,但他已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澳大利亚上过5年学,大学所攻专业是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正好与管理海鑫对路;李兆会从小受到李海仓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经过集团高层的反复考察,他具有前董事长某些闪光的品质。其实,企业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企业家人格修炼的过程。
今日的叱咤风云
进入角的李兆会很快看到,到李海仓意外去世前,李天虎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已经做了整整8年。这8年里,李天虎在海鑫集团树立起的威信和影响力,除了李海仓,无人能胜。随着时间的推移,“功高盖主”的他与李兆会的矛盾越积越多。李兆会意识到,想要坐稳董事长的位置,李天虎不得不“除”。
但李天虎怎么“除”,却是一个问题。他是海鑫集团的有功之臣,又是李兆会的亲叔叔,如果处理得不好,不仅伤了叔侄间的和气,也会影响员工们的士气。
显然,李兆会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年幼无知,他后来的做事风格告诉人们:我不是一个纨绔子弟。
李兆会在那段时间与辛存海走得很近,他知道辛存海和李天虎之间一向不合。终于,在一次海鑫集团的内部会议上,随着李天虎和辛存海矛盾的爆发,李兆会的机会来了。那天,李天虎的态度非常激动,与辛存海势如水火,逼着李天虎退位。
李兆会以此向爷爷告状,要求李春元同意让李天虎隐退。李春元有些犹豫。李兆会见爷爷迟迟不肯决断,便离家出走。一连多日不见孙子的踪影,爷爷急坏了,他一路开车,从闻喜追到太原,又从太原追到北京,李兆会就是避而不见。最后,拗不过孙子的倔脾气,老人家只好同意让儿子李天虎“退位”。
有了爷爷的默许,没几天,李兆会就接到了五叔的辞职报告。为了安抚五叔,也为了平息众议chexiao,李兆会把海鑫下属的水泥厂交给李天虎打理。后来水泥厂更独立于海鑫集团之外,而李天虎的所有股份也从海鑫集团撤出,就这样,李天虎被“温和”地逐出了海鑫集团权力中心。
李天虎走了,接下来李兆会要对付的就是辛存海。辛存海作为前辈创业者,在经营理念上与李兆会时有冲撞。2004年春节之后,辛存海被调到海鑫集团驻太原办事处工作。
年仅22岁的李兆会,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把父亲手下的两位重臣清出决策层,夺回职权,而且没有留下任何足以影响海鑫效益的后遗症。有人猜测,李兆会背后有人指点,有人觉得,这是前辈的刻意退位,给李兆会成长的空间,但不管怎样,在父亲去世后仅仅一年,“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头衔就名副其实地印在了李兆会的名片上。
2003年,海鑫集团总产值超过50个亿,上缴利税超过10个亿,为当地财政贡献3个亿,成为历年来海鑫集团发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与此同时,李兆会凭借24亿元的财富排在胡润百富榜第19位。
2004年,李兆会真正掌握海鑫集团实权的第一个大动作是抛出6个多亿进入资本市场。这一年,海鑫集团完成总产值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被评为纳税全国民企第一。
2005年,在全国钢铁行业供过于求、钢铁价格不断下跌的不利形势下,海鑫集团年销售额80多亿元,净利润超过4亿元。
2006年,李兆会入选中国富豪榜400名富豪,排名第56位,是上榜富豪中最年轻的企业家。
2007年,海鑫实业分别买进中国铝业、益民商业、华电国际等多只股票,并以11.8亿元的价格拍得银华基金21%的股权,溢价56.19倍……
有人评价,从官方角度看李兆会,他确实是一个成长很快的董事长,而且是一个有能力有个性的董事长,还是一个能集中集体智慧而进行决策的董事长。在资本运作和实业运作上都有着成功经验的李兆会,无疑是“富二代”们最好的学习榜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