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法理学
二、单项选择
C. 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A. 一国的历史传统 B.地理环境
C.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 A )。
A.假定B. 处理 C. 制裁 D.后果
四、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3.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址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4.法典编篆,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5.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五、问答题2.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1)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理要正确 (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即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审
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 (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 (4)合理、公正。国家审判机关必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3分)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划分。(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分主导部门(1分)和基本法律部门 (2)主导部门宪法; (3)行政法, (4)民法; (5)经济法; (6)婚姻法 (7)劳动法, (8)刑法; (9)诉讼法。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试题
二单项选择题1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B )。
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表现在( C )。
A.有国家就有法制,也就有了法治
B.有国家就有法治,而不一定有法制
C.有了法制而不一定实现了法治
D.有了法制就一定实现了法治
5.法律调整的初始阶段是( A )。A.法律开始生效 B.产生法律关系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 D·法的适用
四、名词解释1.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2.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3.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4.法的适用,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5·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
五、问答题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
(1)宪法; (2)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法理学
一、填空题1.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法学知识系统,称为法学体系。2.法的调整职能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合法状态,建立合法关系,和法秩序的职能。3.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l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大陆法系(或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4.法的基础构成因素是法律规范5.我国主导法律部门是宪法
二、单项选择题1.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 )。
A.法律传统 B.法律心理C.法律现象 D.违法现象
2.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属于( C)。
A.一般性规范 B.定义性规范C.原则性规范 D.业务性规范
3.在我国,法典编纂( D )。A.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B.实行“谁制定谁编纂”的原则C.有官方和非官方两种D.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
4.我国法律规定,检察解释权由(D )行使。
A.基层人民检察院B.中级人民检察院
C.高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5.违法行为是指(C )。
A.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B.既违反法律又违反道德的行为
C.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D.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2.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3.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4.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5.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五、问答题
3.法的外部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4.法律关系的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首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最后,它是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意志的统一。(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产生法律关系的前提之一,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相应的法律关系。(3)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任何法律规范直接、间接都是关于社会关系参加者权益与义务的规范。(4)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试题
法律学二、单项选择题1.法律调整是一种( B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体现为( A )。
A.权利与义务 B.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 D.正义与利益
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A.法制B.法治C.法系 D.法律
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 C)。
A.一国的历史传统 B.地理环境 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 A )。
A.假定B.处理 C.制裁D.后果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3.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4.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5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五、问答题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
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 (2)有法必依。任何个人、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 (3)执法必严。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2.5分)(4)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
2.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1)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理要正确。 (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 (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 (4)合理、公正。国家审判机关必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
3.法律事实的种类。(1)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 (2)行为。指以当事人意志未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4.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依靠人民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 (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5)搞好劳教、劳改、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法理学
二、单项选择题1.按照法学分类,民法学属于( C)。A.理论法学 B.法律史学C.国内部门法学 D.国际法学
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 B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 D.法律调整
3.法的形成的标志是( B )。
A.阶级的出现 B.国家的最终形成C.商品交换 D.多种社会规范并存
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不正确的( D)。
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C.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D法对利益的形成发展有被动的反作用
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 C )。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 D美国法
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不包括(A)
A.法规清理 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 D.法的创制
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 D )。
A.宪法 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0.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行为依其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属于(D
A.刑事制裁 B.民事制裁C.行政制裁 D.违宪制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