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从总的方面探究法学研究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被称为(    C  )
A.历史法学B.应用法学C.理论法学      D.综合法学
3.理论法学是从总的方面探求法学研究对象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的总称。
法律学4.应用法学是旨在“按服务法律实际活动帮助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法律分支等学科的总称。
5.历史法学是专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中的历史问题的法分支学科的总称。
6.综合法学是指具有相当大的跨越性的法学分支学科的总称。
2.“法学”一词源自于(  A  )
A.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语    B.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语
C.公元前3世纪末古希腊时期的拉丁语      D.公元前l世纪末罗马君主专制时期的拉丁语
3.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属于(  B  )
A.权利规则B.强行性规则C.权义复合规则 D.准用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指不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的规则。这种规则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完全肯定的形式,不允许任意变更。
4.在法的要素中,作为法的解释和推理据以进行的重要依据和指南是(  C  )
A.法律概念B.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      D.技术性的规定
5.将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  )
A.凯尔森B.埃利希C.韦伯D.庞德
【解析】学界对于法律秩序的诠释主要有两种:
(1)"制度论".它是把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凯尔森.
(2)"结果说".它是视法律秩序为作用于社会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果,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埃利希、韦伯、庞德。
6.法这种客体对于社会主体的关系和在这种关系中所具有的可以满足或影响社会主体需要的属性和潜能,被称为(    B  )
A.法的作用B.法的价值C.法的功能      D.法的效力
【解析】法的价值作为可以满足或影响社会主体需要的属性和潜能,同法的功能和作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是不能等同的概念。
法的价值:就是法这种客体对于社会主体的关系和在这种关系所圭的可以满足或影响社会主体需要的属性和潜能。
法的功能:是法所具有的可以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功用和性能,是法这个事物的内在的、稳定的和应然的能量和潜力。
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发生实际影响,它体现法同外部世界即同家、社会和公民生活所发生的关系。
法的效力:又称法律效力或法的约束力。指法所具有的人们
必须遵从强制力。
7.它表现为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实际影响,它体现法同外部世界即国家生活和公民生活所发生的关系。这个它是指(  A  )
A.法的作用B.法的功能C.法的价值      D.法的客观性
【解析】法的作用与法的功能和法的价值不同,它不是人们对法的寄托,也不是法的潜能,而是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实际影响,是同外部世界所发生的真实的关系.
8.恩格斯所指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指(    B  )
A.《法国民法典》                        B.罗马法
C.《德国民法典》                        D.《美国宪法》
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作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其作用和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9.关于民法法系的表达,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是(  D  )
A.罗马法是民法法系的主要支柱            B.民法法系将法分为公法和私法
C.民法法系不承认法院有创制法的作用      D.民法法系将法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
10.我们将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继受和延续称之为(  B  )
A.法的移植B.法的继承C.法的起源      D.法的历史类型
11.在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和政策的区别的表达有错误的是(    D  )
A.两者制定的主体不同B.两者表现的形式不同C.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D.两者体现的价值不同
法和政策的区别:(1)制定的主体和方式不同;(2)实施的方式不同;(3)表现的形式不同;
(4)调整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5)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12.立法解释属于立法过程中的(  B  )
A.立法准备B.立法完善C.由法案到法    D.审议法案
【解析】立法完善阶段,指法案变为法之后,为使该法进一步臻于科学化,更宜于体现立法目的和适合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所进行的立法活动和辅助工作构成的立法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立法解释;法的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清理、汇编和编纂。
13.有权的机关和人员对法案表示最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态度是指(  C  )
A.提出法案B.审议法案C.表决和通过法案 D.公布法律
【解析】表决法案,是有权的机关和人员对法案表示最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态度.
通过法案的基本原则一般是少数服从多数,法案只有获得法定多数表决者的赞同,才能通过而成为法.
14.立法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权机关共同行使的立法体制称为(    A  )
A.复合的立法体制B.制衡的立法体制C.单一的立法体制    D.其它特殊的立法体制
15.立法是法的渊源中的(  B 
)
A.资源性渊源B.进路性渊源C.动因性渊源 D.程序性渊源
三大要素:资源型要素(基本要素)、进路性要素(立法、司法、行政、国际交往)、动因性要素(根本要素)
16.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基本问题的法律,如刑法是(  C  )
A.根本法B.普通法C.基本法            D.国家法
【解析】普通法是宪法以外的所有法的统称.普通法所包括的法,种类繁多,它们各自的地位,效力,内容和程序亦有差别.它们所反映的是某种社会关系,而不是多种社会关系.
17.就成文法的形式而言,基本的区分标准就是(  B  )
A.司法形式B.立法形式C.学术标准  D.习惯形式
【解析】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规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8.对于发生在旧刑法生效期间的犯罪行为,如果在新刑法生效时才对该行为进行审理,原则上应当(  B  )
A.适用新刑法B.适用旧刑法C.以新刑法为主,参考旧刑法  D.适用处罚最重的刑法
【解析】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对于发生在旧刑法生效期间的犯罪行为,如果新刑法生效时才对该行为进行审理,原则上应适用旧刑法.这也体现了对法的适用的高效的要求,之所以要高效,是因为"迟到的正义非正义".
19.需要通过法律制裁的方式才能使主体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法律关系是(  A  )
A.保护性法律关系B.平权型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  D.具体法律关系
【解析】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基于违法行为而形成的,需要通过法律制裁的方式才能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的法律关系.
20.法律关系的概念起源于(  A  )
A.古罗马B.古希腊C.中世纪            D.英国
21.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是(  C  )
A.天赋的B.理性固有的C.永远不能超过社会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    D.永恒不变的
【解析】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不承认人权是天赋的或人的理性所固有的,而认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物质社会条件许可的范围,并且与一定的政权性质紧密关联.
22.对人权和对物权的划分起源于(  A  )
A.罗马法B.英国法C.法国法            D.美国法
【解析】根据权利效力范围的不同,权利分为对物权和对人权.其划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中的对物之诉和对人之诉.
23.个体工商户甲每月定期到税务局交税,该行为属于(  B  )
A.中性行为B.积极法律行为C.抽象法律行为  D.非法律行为
【解析】积极法律行为,也称"生产行为",就是行为人以积极地,直接对课题发生作用的方式进行的活动,表现为一定的动作或动作系列,能
够引起客体内容或性质的变化.
24.“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中对“子女”应作的解释是(  B  )
A.字面解释B.限制解释C.逻辑解释      D.扩张解释
【解析】限制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小于文字本来含义的解释.题目中的"子女"仅指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抚养教育的子女.即对"子女"做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
25.下列关于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民主就是“为民做主” B.民主就是所有人掌握国家权力C.民主就是法治D.民主就是人民掌握权力
【解析】民主意指一种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即民主制度,用来表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对于民主,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为民做主"或者是人民掌握权力,更不能是所有人掌握权力.要民主就必须坚持法治,要相应的理解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26.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句话出自(A)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阿奎那        D.戴雪
【解析】西方最早提出法治主张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尤其倡言法治,反对人治,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著名命题.他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法律.
27.那种认为法律应该具有普遍、公开、可预见、能够被遵守执行等要素的观点属于(  A  )
A.形式性法治论B.实质性法治论C.法制论 D.民主论
【解析】富勒认为,法律应该具有普遍的,公开的,可预见,能够被遵守和执行等特征的要素.这属于形式性法治论的观点.
28.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传媒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属于(  B  )
A.国家机关监督B.社会监督C.司法监督  D.行政监督
【解析】社会的法律监督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组织的监督;(2)公民的监督;(3)法律职业体的监督;;(4)社会舆论的监督;
(5)执政党的监督。其中,很多的学者称社会舆论是独立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29.在古代西方,深受法学家著作影响的著名法典是(  D  )
A.《法国民法典》B.《德国民法典》C.《瑞士民法典》    D.《国法大全》
【解析】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法学家著作如《法学阶梯》,《学说汇纂》的影响,并成为罗马法《国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0.下列有关“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C  )
A.法律意识是推动公民守法的重要思想动力B.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制定出高质量法律的思想基础
C.社会越
富有,越容易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D.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解析】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意识是加强立法工作,促进立法完善的思想基础;(2)法律意识是贯彻依法办事的法治原则的思想保障;
(3)法律意识是正确执法和司法的必要性的思想条件;(4)法律意识是推动自觉守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动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从立法和法的实施的角度划分,法学可分为(    AE    )
A.立法学B.理论法学C.法学本科        D.法律史学E.法解释学
【解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法学可以做如下的分类:
从法的类别角度划分,法学可分为国内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四类.
从立法和法的实施角度划分,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解释学,法社会学三类.
从认识角度划分,法学可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从法学和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划分,法学可划分为法学本科和边缘学科两类.
32.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制的影响体现在制度层面上的是(    AD    )
A.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B.法律的“西方化”C.世界法律大同主义 
D.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E.法律全球化将淹没主权国家的独立性
【解析】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制的影响在制度层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2)各国法治制度的趋同性增强。
33.构成法的渊源的基本要素是(    ADE    )
A.资源B.形式C.内容D.进路E.动因
34.债权是一种(    BCD    )
A.对物权B.对人权C.私权利D.原权利E.专属权
【解析】对物权:又称绝对权、对世权。指权利主体对物的一种排他性,这种权利可以对抗所有其他人。最典型的就是所有权。
对人权:又称相对权、债权。指对特定人的权利。私权利:主要是根据法律的不同类别的一种划分。
原权利:又叫第一位权利,指这种权利的成立不必印证已经存在的权利。债权人的债权就是一种原权利。
专属权:即就是属于特定人所有,不能转让与他人的权利,主要是人身权、人格权、继承权等。
3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是(    AD    )
A.某县人大对某县法院的监督B.某市政府对某县政府的监督C.某省人大对某省政协的监督
D.全国人大对国务院的监督  E.选民对全国人大的监督
【解析】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军事机关进行监察和督导的活动。中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由此可以得出BE的说法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