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往往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可以发病,病后又可能传给其他的人。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 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 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 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让病原体无法与您近身。
三、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因此,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搞好三管一灭,防止病从口入。肠道传染病是因吃了不洁的食物所引起的。因此,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
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凉拌菜宜
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比如黄瓜)。夏季不宜举行家宴,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应注意的是,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因此,食物不应储存过久。烹调时,炊具(锅碗瓢盆)要注意消毒(刷干净),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进厨房做饭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平时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餐具应该严格消毒。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苍蝇与蟑螂等害虫,能作为肠道传染病的媒介,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质,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五招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一、隔餐隔夜的饭菜,食用前要回锅加热烧开,保证食用安全,不过最好是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
    二、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生菜、生肉、生鱼虾、生蛋等,特别是动物的内脏,可能带有病菌,都要与熟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品的碗内。
    三、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
苍蝇、蟑螂、老鼠等。
    四、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
    五、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常见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防控要点
一、基本知识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
  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
  人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
  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2、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经口使人感染;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伤寒杆菌在水中不仅可以存活并保持毒力,而且还可以繁殖,因此,水源被污染后,易造成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
  人普遍易感,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持久。此病潜伏期为1014天。
  此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
  主要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有腹胀、便秘、腹泻等肠道症状,还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人全身可出现玫瑰皮疹。
  3、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以粪便排出,经口使人感染,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潜伏期平均为30天。
  儿童发病率高。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
  秋、冬季为发病高峰。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加深、皮肤和巩膜黄染等症状。
  4
  是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
  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通过被病人与带菌者粪便或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为突出。
  人普遍易感。潜伏期由数小时至5天不等,通常为23天。
  夏秋季为流行季节,沿海地区流行较多。
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起病快。发病迅速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若不能及时接受或不当,患者可能会死亡。
二、防控要点
  由于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 (宿主),即所谓的传染链,因此,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也必须针对这几个条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学校要特别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包括水源管理人员)的管理,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
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原携带者)等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学校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在疾病控制部门的指导下,迅速采取果断措施,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
2、切断传播途径
  为防止厕所对周围环境及水源的污染,学校厕所建设应做到布局与设计合理、卫生、安全、方便、实用,并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要求。独立设置的厕所应与生活饮用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米以上。厕所基地排水通畅,不易被雨水淹没。
  学校供水设施要符合卫生要求,自备水源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并加强监测。
  学校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食堂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3、保护易感人
  学校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学生及教职员工了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自我防护能力。
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的方法之一,现在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控制,其中包括甲型肝炎。需要对学校人实施体性预防接种的,必须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由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校人进行体性预防接种。
肠道传染病预防常识
肠道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相应的肠道致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包括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伤寒与副伤寒等。传染源是病人与带菌者,细菌或病毒通过大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还可借助于苍蝇、蟑螂污染食物和用具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
措施。
1、疾病,消灭传染源。
患病时应及时,以免将自己的病传给他人。在肠道传染病的中,隔离具有重要意义。
2、切断传播途径。
在选择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餐具应该严格消毒。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后再吃。夏季不宜举行家宴,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
苍蝇与蟑螂等害虫,能作为肠道传染病的媒介。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3、临床表现
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
发生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到校医疗的肠道门诊,以免延误病情。若不及,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每年5-10月为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 7-8月份为高峰期。
  肠道传染病包括中的,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人们饮用含病原体的水源或食用含病原体的食物而患病。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在流行季节保证卫生饮水,饮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要
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隔餐、隔夜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2)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3)自觉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后要用肥皂流水洗手;(4)保持环境清洁,消灭苍蝇。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以免延误病情。如何消灭蟑螂
夏季肠道传染病致病原因(很好)
危险1
病原微生物喜爱高温环境
首先是任何一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都需要自己特殊的环境,就拿痢疾杆菌来说吧,它可以在37℃的水中存活20天以上,与痢疾杆菌一样,绝大部分肠道致病菌都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正因为如此,每年的七八月份,也就是北京的三伏天, 恰好也就成了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危险2
市民外出就餐增多
不同的季节,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夏天到了,人们往往喜欢食用一些生冷的食品,
特别是近年来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就餐的频率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为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北京市CDC一项专题调查显示,有78.4%痢疾患者有不洁饮食史,食用的不洁食物以熟食冷荤、生冷水果、剩米饭、海鲜等为主(见图表);食用地点:50.9%为在外食用,26.3%为在外面购买后回家食用,22.8%为在家食用。12.7%患者有外地野游史。
危险3
传统生活习惯共餐
近年来市民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虽然有了普遍的提高,但有些方面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还难以一时根除,如共用碗筷、不与病人实行分餐等。北京市CDC另一项调查显示,有9.4%患者在发病前5日有接触病人史,其中45.0%接触地点在家中,25.0%在宾馆,20.0%在饭店;接触方式中,60.0%为同吃,25.0%为同住。
危险4
人口流动性增大
近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病人中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比例逐年加大,其中细菌性痢疾的比例已由20011/4上升到了目前的1/3,因此如何加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管理也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危险5
滥用抗生素留隐患
滥用抗生素也为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留下了隐患,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控制抗生素滥用的工作,但从实际控制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2005年北京市CDC从本市肠道门诊收集了134株痢疾杆菌,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18种抗生素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目前痢疾杆菌对四环素、青霉素类、磺胺类等广谱抗生素普遍耐药,耐药率几乎全在50%以上。这些耐药菌株的产生也给痢疾的流行带来了危害。
病情诊断
如何判断腹泻
腹泻是指24小时内大便3次或3次以上,总量至少200克。有不洁饮食()/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或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的人,都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大便每日大于或等于3次,粪便的性状出现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应立即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