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用
信用产生于借贷,是借贷关系的凭据,它本身不具有价值。我们大致将信用分为三种:货币、债券、次级债。以下是一条价值链,反映了信用与商品之间的关系。
商品>股票>纸币>债券>次级债
商品:指有实际价值的可以用于交换的实物,如土地、房屋、设备、黄金、原材料、消费品、有价货币。
股票:用来替代商品,证明债权人对实物拥有债权关系和经营收益权的凭据。它介于商品和信用之间,并非严格意义的信用。
纸币:由权威机构(一般是央行)发行的,可以用来替代商品,辅助完成商品交易的一般等价物。
债券:发生货币借贷时,用来替代货币,证明债务关系的凭据。
次级债:将债券打包出售,证明债权借贷关系的凭据。用来替代债券。
在信用价值链中,后一级信用是前一级信用的借贷关系凭证,而每次借贷关系都必定产生新的借贷风险,即借而不还的风险,因此后一级信用的风险比前一级信用的风险高。那为什么后级风险还如此受到追捧呢?这主要是信用的发行对发行单位而言明显是有利的,它等于是创造了新信用,发行债券和发行钞票的广义解释是一样的,发行债券就好比印发钞票,发行债券的成本就是利息。任何人都想发行债券和任何人都想发行钞票一样。但是发行钞票只有央行才有这个权力,而发行债券是一般单位都可以的,如商业银行、公司、甚至个人都可以发行。
国家通过控制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等来控制商业银行债券发行成本,而公司、个人债券发行也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为参考依据。因此国家可以通过控制央行货币发行和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来控制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总量。
 
二、社会经济与流通中的信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产自消的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社会经济主要是一种交换经济,即生产和消费同一商品的个体并不一致。交换经济中,商品交换的总量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程度,商品交换越多经济越繁荣。而在交换经济体系中,交换必须借助信用,信用正是为了社会经济中的交换而诞生的。注意,对于被储蓄起来,没有用于流通领域作用于商品交换的信用,它们并不能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繁荣程度。因此,流通中的信用直接反映社会交换的多少,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繁荣的程度。
流通中的信用也作用于社会经济,流通中的信用越多,有利于社会经济中的交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无限制的发行信用,因为随着信用发行的增多,信用的增加在增加社会信用值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小,也就是说信用的发行具有边际效应。因此,适度的增发信用,适度通货膨胀是能够增加社会信用值的,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但是过度增发信用,当信用增发到一定程度,信用的增加就不能再增加社会信用值了,反而可能造成信用的贬值,甚至是突然的贬值,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突然降低社会信用值,引发突然的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因为信用本身是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它的价值其实是人们对信用体的信心的体现,而人们的信心是具有雪崩效应的。
 
三、消费失衡对信用的侵蚀
经济学上讲,生产和消费必须平衡,经济才能良好的发展。即一个经济个体生产和消费必须相等,经济才能良好发展。过度消费和过度储蓄都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过度消费就必须大量发行债券、纸币等信用,过度消费越多,信用发行就越多,信用发行越多,必然导致信用贬值,这里的信用贬值和借东西不还是一个道理。过度消费,必定伴随过度储蓄,而过度储蓄大多储蓄信用,一般不会储蓄实物。因为实物的保存和管理都不容易,但是储存黄金等贵金属的还是有些人,当信用发生贬值时,储存黄金的人就会增多。
当然实际经济系统不可能完全处于平衡状态,大多时候经济系统处于以平衡状态为中心的波动状态。生产和消费失衡的消费失衡现象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因为借出东西的人不可能长期让他的东西借出去不收回,这不等于是把东西送给别人吗。消费失衡发展到后来必定是信用贬值,借东西不还。它极有可能是以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甚至战争而结束。
消费失衡的直接结果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过度消费方越来越穷,过度储蓄方越来越富。消费失衡导致过度储蓄,而过度储蓄必然侵蚀流通中的信用,将流通中的信用值变成一堆废纸。流通中信用的减少将导致社会消费不足。因此消费失衡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都将阻碍社会
经济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低汇率制度,压底中国工业品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价格,导致中国年年贸易顺差。而美国也乐意使用中国廉价的工业品。导致中美之间的消费失衡,中美之间的消费失衡,导致大量流通中的信用被侵蚀。中国政府大量持有美圆外汇和美国国债,而中国老百姓又大量持有人民币和人民币债券(将人民币存到银行等于把钱借给银行,持有银行债券)。这些被储存起来的美圆和人民币及其债券等于是一堆废纸,它们尤于世界金融体系的定时,迟早有一天,当中国老百姓要兑现手中的信用(大量提款、大量用人民币购买实物),或者中国政府要兑现自己手中的美圆时(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大量用美圆进行国际采购),必然导致人民币和美圆的极速贬值。
 
四、次债危机
由于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连续贸易顺差,导致中美之间的严重消费失衡。这种消费失衡侵蚀了大量流通中的信用,导致美国国内信用严重不足,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近年来,美
国一直都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他们的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一直都是很低的。以此来扩大信贷比例,以便充实流通中的信用。即便如此,美国国内流通信用还是不足,于是他们开始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金融机构将他们的债券打包出售,创造了次级债券,以此来充实流通中的信用。而中国是过度储蓄方,流通中信用是充足的,甚至是过剩的。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都在实行过紧的货币政策,中国的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一直都是比较高的。
随着消费失衡的不断发展,中美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社会的信用变得非常充裕,美国经济社会的信用严重不足。经过多年的贸易赤字,美国老百姓已经变得很了,各种信用卡已经没钱还,房贷没钱还。这个时候,许多次级债已经到期,但是由于次级债券早已被炒得偏离实际价值,本身已经负债垒垒的美国人根本没钱还债,这直接导致美国金融体系中出现大量坏帐。同时,消费急剧萎缩,物价下跌,房地产价格的下跌。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导致房地产价格已经不及原本的银行按揭,许多房产按揭人因此停止向银行提供按揭。从而导致大量银行按揭不能按时追缴,导致银行出现大量坏涨。房地产是一门投资非常大的产业,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大多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公司的成功关键在于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因为消费急剧萎缩,房地产公司的大量房屋滞销,导致大量房地产公司的破产。房地产公司欠银行的贷款也成为了银行的坏帐。银行坏帐的增加最终导致了大量银行的破产。
美国是一个金融大国,他们善于发明信用,但是要知道这些信用迟早是要兑现的,过度发行信用最终还是要导致信用的贬值。所有这些金融体系的坏帐其实就是贬值的债券。所有这些债券的贬值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可见信用的贬值一般都是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的。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信用贬值所引起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它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
首先,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执行,美国在利用它富有创造性的金融机构不断创造信用,以便填补因为消费失衡对信用的侵蚀导致的流通中信用的不足。信用创造发展后面阶段,由于信用发行的边际效应,发行货币和发行债券对信用总量的提升效果已经不是很明显,继续增加发行反而会加速货币和债券的贬值。如果货币和债券的贬值速度使人们对货币和债券失
去信心,可能造成货币和债券的突然贬值,从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于是,他们创造了新的信用,那就是次级债。可是随着次级债发行量的增加,边际效应也开始显现,到后来次级债的增发对增加社会流通中信用增加的作用已经不是很明显了。这时,由于某些因素,譬如房地产公司的倒闭,给银行留下了大量坏帐,最终导致银行倒闭。房地产公司和银行的倒闭使得他们发行的次级债真正变成了一堆废纸。从而引发次级债贬值的雪崩效应,大量次级债的突然贬值使得很多人的资产一夜之间缩水了很多,导致整个社会的信用总量严重缩水。
接着,由于社会流通中的信用急剧减少,导致老百姓消费的急剧降低。
再接着,老百姓消费的急剧降低导致物价的物价的急剧下调。
再接着,消费降低和物价下调,导致产品大量滞销,企业利润利润下滑,大量实体企业倒闭。生产投资开始减少,产品生产量开始下跌。
再接着,市场供应减少。
最后,随着市场供应的减少,物价开始上调。同时,由于流通中信用的大量减少,政府部门开始制定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发行贷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发放消费券等,以此来
充实信用,随着流通中信用的增加,消费有所提升,物价也有上调的要求。
次待危机主要是由于次级债券信用的贬值,导致流通中信用的不足,导致消费的不足,从而引起物价的下调,导致生产的下调和供应的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问题不断连续发生,最终是金融领域的危机发展成为实体经济危机。
在物理学中,相互作用和惯性作用是物理学的两个基本定律。这个两个基本定律最终导致物理学的熵增现象。这个两个基本定律同样可以用到社会学中,社会现象中的惯性作用同样有让社会事件保持原来状态的趋势,这也使得相互作用推动事件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次贷危机的连锁反应中,各个问题的波峰就像连续的波浪层层推进。前一个波浪是后一个波浪的原因,但是由于惯性作用,后一个波峰要比前一个波峰晚一个节拍。
 
五、三波金融危机
1、第一波金融危机什么是金融危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次级债发行量的增加,次级债信用边际效应的显现,增加次级债在增加社会总信用方面的效果越来越差,最后可能由于某个因素导致次级债贬值的雪崩效应,导致社会总信用的突然降低,加上贸易失衡对信用的侵占,流通中的可用信用突然降低。流通中信用的减少,引发了第一波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央行和政府会采取相关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赤字政策,都是为了增加社会总信用,提增消费,防止经济的衰退,防止失业率的增加。次级债危机发生之后,过度消费政府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下调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息。通过这些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的放贷大幅提高,社会总信用在经历了一个低谷时期之后开始回调。
这个时候,消费失衡的双方,如果能够认识到消费失衡导致的信用侵蚀,从而强行改变贸易方式,改变消费失衡方向,也许还能挽救整个经济。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各国贸易的基本思想,因此要想改变这种思想的束缚难度是很大的。如果,双方各从只自身眼前利益出发,各自推行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过度消费方为了扭转自己信贷不足导致的信用缺失,会鼓励百姓买本国工业品,并对进口增收高额进口关税。而过度储蓄方,由于生产不能
突然停下来,它也会想办法继续对出口进行补贴,努力扩大出口。贸易战争,很可能从此开始。
在过度消费方,宽松的信贷政策大大刺激了贷款,促进了贷款比例的增加,促进了社会总信用的增加。本次信贷比例的增加不仅要弥补次级债贬值导致的信贷缩减,还要弥补短期内没有扭转过来的消费失衡造成的信用缩减,因此本次信贷比例是非常大的,以至于它有可能大到危机债券信用等级的地步。也许社会总信用能够达到前期的最高点,但是如果消费失衡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扭转,流通中的信用总量是很难达到之前的最高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