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带来了什么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停滞甚者倒退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当代“逆全球化”的典型表现,它主要通过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最初的贸易保护主义只是临时的应对措施,抵制商品的进口,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逆全球化”的兴起,如今的贸易保护主义显示出多样化和强制性,对贸易的影响更大更直接,主要包括绿壁垒、技术壁垒、贸易管理等。
绿壁垒和技术壁垒都是发达国家凭借着自身经济和技术优势,制定一系列高门槛的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入相关市场,使其无法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以保护本国市场和工业,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主观性。
什么是金融危机相比于绿壁垒、贸易壁垒的具体措施,贸易管理则属于贸易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西方国家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改变市场结构和环境来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
一、逆全球化的当代表现
1.反多边主义的出现
多边主义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公平合理的方式。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受到威胁,一些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贸易赤字严重。
因此,曾经积极推动全球化进程且发挥引领作用的美国,以及支持多边主义价值观的英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政策倾向出现反转,开始减少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增加内倾政策,回归传统的国家主义立场。
同时,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战,一些发达经济体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的支持意愿和力度都严重不足,也就是所谓的反多边主义现象。
2.民族主义势头抬头
当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逆全球化”运动中,民族主义体现了实体产业资本家利益的诉求,无论在国际方面,还是在国家内部方面,都存在民族主义高涨的倾向。
民族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民众要求在政治上以本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和强军思想,在文化上排斥外来宗教和文化,反对文化多元化,反对移民,在经济上力促
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
民族主义在国内势头抬头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大量企业和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国内失业率不断上升,加剧政治和社会动荡,而全球化使得人员流动频繁,大量难民涌入,进一步加重国内负担,民众反全球化思潮日趋激烈。
3.极端政治倾向加重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呈现出经济复苏乏力、跨国贸易投资低迷的状况,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支持逐渐被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所取代,甚至表现出由政府或政治人物主导为特征的极端政治倾向,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新自由主义一直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制定贸易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政策工具。
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抹去了新自由主义头上的“全球化、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光环,西方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衰败的趋势,社会矛盾也日趋激化,一些发达国家就利用政府权力来对资本的流动加以限制,对经济进行控制。其中,英国“脱欧公投”的成功被视为是“逆全球化”思潮的标志性政治事件,意味着区域一体化的倒退,甚至是全球化的倒退。
二、逆全球化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
1.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逆全球化”是西方经济体干预经济的结果,它们想让世界经济退回到孤立、封闭的经济体,认为自己的经济体量比别的国家大,更能从自身的经济体中获得更多利益。
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政府寻求更多地是保护国内产业,通过调整原有的规则或制定新的规则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关系和规则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着全球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效率,阻碍着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束缚着自由贸易理念的实施,威胁着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首先,“逆全球化”可能会帮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逆全球化”的作用下暂时性获得好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逆全球化”的一系列做法,将对产品跨国流动的规模与范围形成逆向阻碍,不仅会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与冲突,还可能导致同一国家内部不同贸易利益集团之间的贸易摩擦与冲突。
例如,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落后,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在调节经济结构
方面失效,在对国际货币与金融市场强行干预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全球汇率波动,大大增加货币与金融危机的风险。
西方发达国家想通过“逆全球化”策略主导区域性伙伴的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资本的逐利性,这些举措大大增加了国家之间的摩擦与冲突,阻碍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货币与金融联系,使世界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萌生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此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起步阶段,在各方面的实力都还比较弱小,推动经济增长需要靠投资和出口,不仅无力去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竞争,还需要依赖发达国家技术、资源以及市场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发达国家所采取的保守对外经贸和政治交往、制定新贸易规则等“逆全球化”策略,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另外,新贸易规则的制定不仅使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比较低,而且还受到来自新规则的压制,而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困境的时候,发达国家资本一方面再次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输入,另一方面阻止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的输出,使其资本的周转和再生产无法顺利运转,发展中国家经济命脉就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住。
2.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逆全球化”思潮的掀起对国际政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辩证的观点来看,“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或多或少批评了国际组织体制的不足,指出国际组织存在的问题,这些不足与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与世界各国都相关的问题。
因此,对旧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推动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但“逆全球化”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弊远远大于利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分化,许多领域中又难以达成共识,因此,“逆全球化”的兴起会大大增加全球范围内的争论,甚至引起政治冲突。
另外,资本主义国家担心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受到侵犯、与发展中国家力量对比缩小甚至反超,想通过“逆全球化”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而“逆全球化”的支持者都是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中自身利益受到伤害的体,心中充满了不满的情绪,极易受到权利人士的调动,进行诸如示威游行、暴力抗议、罢市罢工的活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矛盾激化,甚至给国际社会带来冲击,滋生恐怖主义蔓延势头。
3.“逆全球化”阻挡不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逆全球化”思潮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兴起,相关政策和举措的浪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并且在全球经济摆脱低迷的状态前,“逆全球化”思潮仍将在部分国家或特定阶层中蔓延。
但放眼整个世界的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来看,“逆全球化”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局部的,英国脱欧、特朗普主张虽然冲击着全球化的进程,但它们并没有闭关锁国,而是仍然与其它国家进行谈判,来寻求新的全球体系和合作方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巨轮仍在稳步向前的滚动。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里,每一个国家都是相互联系的,只要世界经济在增长,那么就仍离不开全球化,而发达国家更需要资本的快速周转,因此那些所谓的“逆全球化”者们就不会真的排斥全球化,而是利用各种“逆全球化”的手段。
让发展中国家承担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需要的代价,更好的满足资本逐利的本性,让本国享受更大的全球化收益,从经济全球化中分更大一杯羹。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逆全球化”政策所带来的局部利益在与其所导致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损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例如,作为当时世界主要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日本、德国和阿根廷,在第一次由开放转向封闭的全球性贸易战中,都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危机并引发了大范围的失业浪潮,给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冲突。
另外,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和利益在全球化的发展中逐渐从经济全球化最初的缔造者慢慢地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倾斜,使得最初的缔造者想通过改变全球化的规则重新主导全球化,但这种冒险的行为必然会加速原有的体系崩塌,而孕育出新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三、总结
合作与发展仍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尽管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但不妨碍其它主要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尽管TPP和TTIP协议进程遇到了阻碍,但不妨碍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RCEP等自贸活动取得进展;尽管英国选择脱离欧盟,但不妨碍以法国和德国为核心带动欧盟一体化进程。
    同时,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理念的倡导、积极参与并成功
举办了G20峰会、对WTO的坚定支持等举措,都必将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注入更强大的动力,成为新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