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
一、本章概述
本章是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章知识包括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浮力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对其道理却若明若暗,因此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这就给教师的发挥、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本章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研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因此,处理好压强的教学是搞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本章教材中各节开篇都是从学生感兴趣或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易将学生的带入学习的情境
中。另外,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压强: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可分为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两个单元。
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实验探究和理解压强的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如铅笔刀钝了就磨一磨;向墙
里按图钉时要用力才行。但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却很陌生。要理解压强的概念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为此课文开头就让学生阅读图13.1-1吴奇隆刘诗诗近况和图13.1-2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紧接着安排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学生较易理解压力的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但对受力面积大小与压力效果之间的关系却不清楚,课本让学生猜想并根据P6713.13的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这一探究过程对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一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认识到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不仅要看压力的大小还要看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而得出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由此引出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关于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是这节课中最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STS精神是非常有益的。
2.教学建议
小学教师个人小结1、关于压力的的概念:教材未对压力下定义。学生对压力这个名词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压力的定义却并不清楚。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方向是向下的。教师在教
学中也无须进行过多的解释,但要通过实例,如向天花板按图钉等告诉学生压力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压力的方向也并不总是向下的。
2、关于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实验:课本图13.13用木条压迫橡皮泥产生形变的实验效果就很好,但准备大量器材较麻烦。若改用铅笔或圆珠笔做定性的实验效果也不错。方法是将铅笔或圆珠笔的两端用两手的食指按住,用不同的力挤压,观察和感觉哪一次压力的效果更明显;再用相同的力挤压,观察和感觉哪一端产生的效果更明显。
3、关于压强的计算,让学生完成基本计算即可。但在计算时要学生弄明白什么是受力面积――受力面积就是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积,而非物体的底面积。如粉笔盒放在桌面上,桌面的受力面积就是粉笔盒的底面积,若粉笔盒只有1/3与桌面接触;则桌面的受力面积仅为粉笔盒底面积的1/3。
4、关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在充分理解压强概念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到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要充分利用课本P68 13.15、图13.16来说明减小有害压强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意义,并要学
生出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改变压强的实例,并能进行正确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液体的压强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可分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连通器两部分。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通过对压强的学习知道物体由于受重力对支持物的面就会产生压力,亦会有压强。因此,学生对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有压强就容易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液体内部有压强缺乏感性认识。课文开头利用“想想议议”提出的两个问题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13.22的照片得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和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用图13.23的演示实验来验证液体内部有压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注意:图13.23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给以充分的重视。
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应用,教材利用图13.24的装置得出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
中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加以解释,利用图13.25说明连通器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告诉学生船闸也是连通器,利用投影、挂图,或计算机课件说明其工作原理。并说明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教学建议
1)关于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图13.22的照片后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的,在教学时可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装水的饮料瓶侧壁的不同高度用粗针扎几个孔,观察水喷出的缓急程度,得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和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结论。在实验前要提醒学生不要让水喷到盘子外边。
2)关于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教材是利用图13.23的演示实验总结得出的,在教学时可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在实验前要仔细介绍京城四少照片U型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3)课程标准未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不必刻意追求知识的严密,而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在首位。
(三)、大气压强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可分为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与变化两部分。
知识与技能要求: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让学生真正认识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难点;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大气压,但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并却不清楚。因此,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课本用图13.31中的甲、乙两个现象和丙的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哈林 吴莫愁
在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后课文提出:大气压究竟有多大?课本通过图13.32的实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大小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利用录像演示了托里拆利实验,并解释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在这里还要让学生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学生充分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基础上,课文介绍大气压的测量仪器——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在介绍气压计时,教材把重点放在常用的金属盒气压计上。
最后让学生观察图13.35日剧双男主大尺最火电影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抽水示意,通过“想想议议”来弄明白它们的工作原理。
另外,这节课的习题也非常有生活气息,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2.教学建议
1)关于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可利用图13.31丙的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这个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它既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增加马德半球模型的实验(它既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还能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大小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后就可让学生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图13.31甲,图13.31乙等生活现象。图13.31丙的实验改为用酒精灯对饮料筒加热后封口,让它自然冷却效果也很好。
2)关于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和液体都是流体,因此它们的性质有相同之处,大气
压与液体压强的性质相似,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液体压强的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大气压也随大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于人们平时是站在下面向上看的,故改成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关于大气压的测量: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目的,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量大气压的基本方法。由于水银是有毒的,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象把这个实验演示好。
(四)、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可分为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结论的应用两部分。
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属于流体动力学的知识。该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较广泛的
应用,故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对这个知识点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课本是利用图13.41的实验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求知的情境中,然后提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通过做图13.42的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然后用它来解释飞机的升力。
>怎么更改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