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课堂】中华灯谜教程之创作技巧
中华灯谜教程之创作技巧
第⼀节创作技法阐述
灯谜被称作“最短⼩的⽂艺作品”,制作灯谜是⼀种⽂艺创作。制谜的⽅法与猜谜的⽅法是互相对应的。猜谜是按照谜⾯提⽰,根据谜⽬范围,探求谜底。⽽制谜的步骤⼀般是先有谜底,然后选定谜⽬,再配谜⾯。
怎样才能制作出⼀条好的灯谜,下⾯从⼏个⽅⾯作点阐述。
⼀、遵循⼀些基本规则
作谜和猜谜⼀样,⾸先必须遵循灯谜的五条基本规则,这就是前⾯提到的谜⾯要成⽂、底⾯不相犯、扣合⽆闲字、成谜须别解、事例符事实。
⼆、注意⼏个重要问题
(⼀)隐显要得当
灯谜讲究“隐”与“显”。隐就是把谜底藏起来让⼈猜;显是告诉猜者⼀些线索和条件,使其有迹可循,顺藤摸⽠。隐不能过深,避免使⼈如堕五⾥雾中,只有望谜兴叹的份⼉;显也不能太明,以免清汤寡⽔,失掉谜味。隐⽽不晦,显⽽不露,才是上乘。例如:
①⽆边落⽊萧萧下(字)⽈
②都晓得(应⽤⽂体)通知
例①隐得太深,过于晦涩。谜门重重,难以解读。猜此谜先要由谜⾯中的“萧萧”,联想到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中的“齐梁(齐⾼宗为萧道成,梁武帝为萧衍)”。“萧萧下”即为“齐梁”之下也就是“陈(陳)”。然后由“陳”“⽆边落⽊”(没有了边“阝”,落去了“⽊”),得出“⽈”字。
例②显得太明,缺乏了⼀种曲径通幽的谜味。
(⼆)谜⾯忌空泛
在灯谜创作中,⼀底多⾯情况是相当多的,但必须取材不同,刻画各异。同⼀扣法的⾯句,最好是特定的,⼀字不能更改的词汇;反之,同⼀取材,若既可⽤这句,⼜可⽤那句,都同样相扣,则必定乏味。这种情况⼀般称为谜⾯太泛。如:
四加四(字)积
“四加四”和是⼋,再由“和⼋”拼成“积”字。应该说此谜是相扣的。但除了“四加四”外,五加三,六加⼆,七加⼀,和都是⼋,故谜⾯仍属太泛。若把谜⾯改为“七⼀”,虽扣法不变,但已赋予了新的含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纪念⽇)。这样就⽐原谜⾼出⼀筹了。
再如“我先⾛(数学名词)不等”“下班(中草药名)当归”,都是谜⾯太泛⽆味之谜。
(三)底⾯勿“倒吊”
“倒吊”,俗称“倒葫芦”,它是指谜⾯和谜底概念从属颠倒,扣合情悖意逆,不符合逻辑关系。⼀般情况下,应将⼴义的字或词(所谓“⼤概念”)放在谜底上,将狭义的字或词(所谓“⼩概念”)放在谜⾯上。否则,就扣合不严密,因为⼤概念扣⼩概念没有必然性。
常见的倒吊⽑病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种是颠倒了概念的从属关系。如:
①保护⾊(汉代名将)卫青
②不同凡响(外国名著)神曲
例①谜⾯的“⾊”是⼴义词,有⾚、橙、黄、绿、青、蓝、紫等许多种,⽽谜底的“青”是狭义的。颜⾊岂能推测就是青⾊?同理,例②“响”是⼴义词,“曲”是狭义词,有响声的未必就是曲调。上述两例显然都属于倒吊之列。
第⼆种是偏重了谜⾯别解,⽽忽视了谜底别解,并且在扣合语⽓上不是以底应⾯,⽽是以⾯应底。如:
③光谱(⾳乐名词)⽆词歌
④不可造次(企业管理名词)质量控制
犯有倒吊⽑病的灯谜,常可以⽤底⾯对调的办法来纠正。如前⾯⼏条可以改为:
①卫青(⽣物学名词)保护⾊
②神曲(成语)不同凡响
③⽆词歌(物理名词)光谱
④⽣产必须出正品(成语)不可造次
这样就顺乎情理,扣合⾃然了。
(四)⽴意要积极
灯谜不仅是⼀项增知益智、饶有趣味的⽂化娱乐活动,⽽且也具有⼀定的宣传教育作⽤。因此在讲究技巧和趣味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底⾯之间的褒贬关系及其宣传效果。请看下⾯两条谜:
①调解委员会(卷帘格,电视剧名)处理品
②黔驴技穷(画家名)法乃光
就制谜技巧⽽⾔,应该讲是扣得不错的,但若考虑其思想内容和客观效果就不⾜取了。谜①
把“调解委员会”与“处理品”相对应,客观上会产⽣不良效果;谜②⽤近乎骂⼈的词语来扣当代画家的名字,等于在提侮辱性的绰号了。这类灯谜底⾯之间的褒贬关系冲突,谜界称为“底⾯不投(⾯底不投)”,不管其技巧如何,都应当弃⽽不⽤。
(五)拟⾯要⽂雅
谜⾯成⽂是成谜起码要求,要制好灯谜还必须在遣词⽤句上刻意求⼯,既使谜⾯扣底准确,⼜使其词句优美⽣动,富有⽂采,这样的灯谜才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故历来的制谜者都爱选⽤成语或诗、词、⽂句来作谜⾯。例如:
①太阳才升起来(电影演员名)刚晓光
②邮件太重(三字⼝语)不轻信
上⾯两条谜,⾯底扣合虽然贴切,但谜⾯都还可以作进⼀步修改。例①如⽤“晨曦”作谜⾯,就⽐原来精练;例②若借⽤杜甫诗句“家书抵万⾦”反扣“不轻信”,则既增强⽂学性,⼜更加耐⼈寻味。
三、熟悉两类制谜步骤
制谜的步骤不外乎两种:⼀是以底求⾯,谜界称为“与虎谋⽪”;⼀是以⾯求底。
按照灯谜创作的实践,现将上述两类制谜的思维过程和⽅法分述如下。
(⼀)根据谜底择谜⾯
谜底确定之后,怎样给它配上谜⾯,主要取决于所选谜底的特点,其中包括字、词的若⼲含义,字形的结构组成等等。重点要抓住其中能够别解的字(词),据此制造歧义,设置疑窦,创作谜⾯。
以底求⾯时,重点是要在⽅法上下功夫。同⼀底材运⽤不同的⽅法可以创作出许多不同的谜⾯。
如以汉字“⼀”为底材,我们可以运⽤如下的⽅法作出若⼲个谜⾯。
1见⽕就灭增形法
2引进⼈才变化⼤增形法
3本⼈退休减形法
4查看结果,杳⽆⾳信减形法
5 横直相同象形法
6⾚⼦之⼼⽅位法
7⼈有它⼤,天没它⼤⽐较法
8从⼈丛中⾛出五⼈减形法
9 西班⽛元⾸⽅位法
10⽼⿏不见了借代、减形法
11春⾬连绵妻独宿会意、减形法
12独为天下先会意、⽅位法
13尾⽣死前犹念伊⽅位谐⾳法
14终⽣念伊减姿容⽅位、谐⾳、象形法
再如以七⾔唐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作谜底,配制谜⾯,可以作这样的联想:
“曲”是个关键字眼,可作多种别解。如把“曲”作“歌曲、曲调”解释,就可以创作出“飞⾏交响乐”“⽟楼笙歌”“仙乐”(上海原书场名)、“空调”(别解为“空中的曲调”)等谜⾯。
“曲”⼜解释为“弯曲”。根据此义,则谜⾯⼜可⽤“虹”“新⽉如钩”“⽉⼉弯”(词牌名)来扣合谜底。“曲”还可以当“酒曲”解,就⼜可以⽤“神仙酒”“⽉宫酒”“瑶池琼浆”来作谜⾯。如果再联想到⽑泽东《蝶恋花·答李淑⼀》词句“吴刚捧出桂花酒”,并由此推得桂花酒可作⽉宫之酒,则⼜可⽤“桂花酒”为⾯扣之。
以上都是⽤会意法成谜。
其次,若再在谜底的其他⽂字上作些推敲,还可⽤会意加拆字的混合扣合法来谋⾯。如
以“⼯”扣“天上”(“天”字的上头),谜⾯就可制成“乐⼯”“⼯调”等。不过,这⼀类谜的扣合⽐较⽣硬,不及上述单⽤会意法来得⾃然,猜射也⽐较困难。
⼀条谜⽤⼀种还是⼏种⽅法创作,这全在于作者⾃⼰。凡在谜理法度之中,⼗⼋般武艺听凭使⽤。
(⼆)根据谜⾯求谜底
制谜⼀般是先选谜底⽽后构思谜⾯的。但有时如果遇到现成的词句,也会选来先定谜⾯再配以适合的谜底。这样制成的灯谜,⼀旦扣合贴切,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此曲只应天上有”这句唐诗就可选作谜⾯来反扣成语“不同凡响”。⽤这种⽅法制谜,⼤多是在读书时发现了⼀句可以制谜的句⼦,或者刻意要把⼀些名句制成谜,⽽去搜求谜底。所以在实际制谜时,也要考虑到这种创作⽅法的运⽤。
以⾯求底,主要是利⽤诗、词、古⽂等名句作谜⾯。⽐如看到李⽩《长⼲⾏》诗句“⼗五始展眉”,我们很快会想到“⼗五”可作“望”解,“展眉”,有“开颜”之意。⽤此句作谜⾯,可以猜⼀句成语:喜出望外。
另⼀种常见的情况,是拿⼀些新名词、新概念或含有政治意义的词语作⾯。如,“可持续发展”是近来出现的新词语。这“可”字上⾯有谜可作,⽐如以“哥”字⼊⼿。当然单以“哥”拆开为两个“可”,并不能与“可持续发展”相吻合。如果换⼀种思路,'可”字持续发展下去,—定会构成很多“哥”字,也就是“多哥”,为⾮洲—个国家名称。于是成谜:可持续发展 (国名) 多哥。
以⾯求底时,关键是对谜⽬的内容要熟悉.⼀条谜⾯在⼿,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谜⽬获取不同的底。但在⼀种谜⽬⾥,只能是⼀个底。探求谜底,也可以运⽤多种法门。
如以七⾔唐诗“黄河远上⽩云间”为谜⾯,探求谜底,根据不同的谜⽬,运⽤适当的⽅法,可以得
出下列谜底。
1、(⽢肃地名)天⽔县(“县”通“悬”。)
2、(《西厢记》⼀句)⽔空流
3、(宋词⼀句)接天流
4、(劳保名词)⾼空津贴
5、(医学名词)流⾏⾼峰
6、(科技名词)空间资源
7、(学校⽤语)⾼中⽣源
8、(职务名)派出所长
9、(电台节⽬)空中交流
10、(四川地名⼆)⾦川、⾼县
11、(⽢肃、内蒙古地名各⼀)天⽔、⼆连
12、(⽳位名⼆)⽔道、通天
13、(围棋术语⼆)中国流、⾼挂
⽆论是给谜底择⾯,还是为谜⾯选底,关键的是要求知识⾯⼴,思路开阔。这样,择⾯、选底时便能得⼼应⼿。此外,多看谜、多猜谜、多制谜,也能较快地掌握制谜的要领。所谓熟能⽣巧,猜谜、制谜都是如此。
四、掌握⼏种制谜招术
前⾯从⼀般的规则和步骤等⽅⾯说明了制谜的⽅法,这还只是⼀些⼊门的常识。制谜,虽然不必像写诗那样过分雕⽂织锦,但也应⼒求⽂体相辉,使其成为纤巧的结体、精妙的作品,以“典雅、浑成、精巧”的优美形象展现在⼈们⾯前。
要想使所作灯谜具有谜味,重在造底的巧妙与谋⾯的精致。这⾥就灯谜创作的技巧作进⼀步阐述。
(⼀)造底技巧
制谜者都很清楚,对于同⼀个谜材,由于观察、剖析、综合,提炼的思维⽅法不同,其联想别象所产⽣的“新义”也各不相同。可见利⽤谜材进⾏构思使其成为⼀个妙趣横⽣的“艺术形象”,还有⼀个技巧问题。也就是说,在改造谜底的时候,如何使它达到别义出新、拆字出奇、缀底出巧、裁句出趣的境界。
1. 别义出新
就是选择好的谜材或利⽤⽼谜材通过别义翻出新意。例如:以成语“操之过急”作底材的⽐⽐皆是,但多数是以“曹操过于急躁”作为别解意象,因此往往⽤:“曹孟德败⾛华容”之类布⾯,落⼊窠⾅。后来有⼈将此成语别义作“曹操的过失在于性⼦太急”,⽤“曹孟德中计斩蔡瑁”成谜,由于多了⼀个“过”字别解,则⽐前谜更胜⼀筹。然⽽,上述两例谜底中的“之”,都作虚词⽤:前例中的“之”,作主谓间的助词以舒缓语⽓;后例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后来有⼈刻意求新,把“之”实⽤,喻为龙蛇,于是⾃撰协律七⾔“舵舞龙蛇越险滩”为谜⾯。操舵⽈“舞”,极尽夸张能事;龙蛇如“之”,化腐朽为神奇。
要做到别义出新,就必须善于利⽤谜材⽂字的⼏种歧义进⾏类⽐,择取其中最恰当的⼀种来表达别义。譬如,以成语“乌合之众”为底材,其中可⽤作别解的以“乌”字最为理想。“乌”字在句⼦中除作鸟名本义外,它的歧义主要有:①作⿊⾊解;②作太阳的代称(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乌);③通“呜”;④作“何”解。如“乌⾜道哉”,⑤姓。如果取第⼀种“⿊⾊”的歧义,“乌合之众”便可产⽣“黟”“⿊帮”“包三⿊⼦”(包公⼩时候名)等谜⾯。如果以第⼆种歧义联想,可以得出“晶”“雅集”(“雅”通“鸦”)等谜⾯。其他
以此类推。经过类⽐,从五种歧义中选出第⼀种为最佳,⼜从第⼀种歧义的三个谜⾯中选出“包三⿊⼦”,最能体现“乌合之众”的“新义”。因“黟”、“⿊帮”等虽含
有“众”义,但都不及“三⼈为众”的含义贴切。
2. 拆字出奇
这是说对于谜底⽂字的分拆要看字形中巧合机关。如把“腋”作“夜⽉”的左右分拆,“忠”作“中⼼”的上下分拆,“激”作“泊放”的参差分拆,“筹”作“个个寿”、“谢”作“⾔⾝⼨”、“解”作“⽜⾓⼑”的三段分拆等,都是按照字形天然拆字,可叫“平拆”。平拆很少能出谜味。如果别出⼼裁,进⾏巧拆,便可出奇。从谜作者的实践来看,在巧拆上归纳起来主要有破、混、借、让、嵌、移六种。
(1)破。如“⽲苗破⼟⽣”猜“乘”字。“乘”中的“北”由“⼟”字破开⽽成。
(2)混。如“⼤⼩参差”猜“灯”字。将“⼤”中的“⼀”和“⼩”中的“⼋”移位组合成“灯”字。
(3)借。如“左看是准阴侯之⼤名,右看是武乡侯之姓⾸”猜“储”字。淮阴侯指汉代韩信,武乡侯指三国时期诸葛亮。谜底“储”字即由“信”“诸”互相借⽤,相辅相成。
(4)让。如“诗圣诗仙姓名连”猜“楮”字。诗圣指杜甫,诗仙指李⽩。“⽩”猜为“⼃”“⽇”,“⼃”让
给“杜”,与“⽇”⼀起连成“楮”,所以⾯上⽤“姓名连”点破。
(5)嵌。如“再次进内”猜“遘”字。“次”解作“⾄”;将“再”嵌⾄“进”,中,即成“遘”字。
(6)移。如“断环重合”猜“坯”字。将“环”的开始⼀横移置到最后,就成为“坯”字。
平拆不破字形,巧拆是破了字形的拆法,⼆者有所不同。运⽤巧拆能更深刻、更透彻地分拆字的结构规律,为别解意像提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字素,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在分拆字素时,要防⽌违反笔形规律和字形实象的误拆,如将“奉”字拆成“三⼗天”,“半”字拆成“⼩⼲”,便不合规律了。
3. 缀底出巧
有时⽤⼀个词作为谜材,似乎感到词义单薄,因此连⽤⼏个词组合⼀个完整的谜底,使谜底的⽂义神全⽓满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如果连缀得好还能出神⼊化,别开⽣⾯。随着时代的发展,灯谜也逐步向⼴度和深度发展,于是各种类型的组合谜底应运⽽⽣。现列表简要说明如下:
优化⼿段
谜底
谜⽬
谜⾯
复指式
(同位词组)
①《⽇出》陈⽩露
——⽅舒
②斯通《本能》主⾓
(斯/通本/能主⾓)
①电影⼈物连扮者
②影星带影⽚⾓⾊
①离开东瀛,不吐不快
②精晓兵书成将帅
前偏式
(前部扩展)
①⼗五张光盘
②宽幅的确凉⽩布
③莫⾥哀剧作
①⽤物冠数量
②纺织品冠规格
③外国⽂学名词
①“今夜⽉明⼈尽望”(王建《⼗五夜望⽉》)
②“万⾥寒光⽣积雪”(唐·祖咏《望蓟门》)
③“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后补式
(后部扩展)
①徐光启[明]
②《兼并》盖丽丽
(前“丽”:佳丽;
后“丽”:美丽)
①科学家连朝代
②电视剧⽬连主演
①东⽅渐露鱼肚⽩
②“三千宠爱在⼀⾝,六宫粉黛⽆颜⾊”
(《长恨歌》集句)
混合式
(前后扩展)
①北京⾕维素⼀⽚
②俄得克酒来⼀杯
①西药带量冠产地
②饮⾷业⽤语
①“燕⼭雪花⼤如席”
(李⽩《北风⾏》)
②“云长停盏施英勇”
(《三国演义》诗)
集锦式
(并列词组)
①花⼼、思念
(花/⼼思/念)
②鲁迅、反击、最后胜利
③还原、阴性、阳极、反应
①流⾏歌曲⼆
②电影⽚名三
③化学名词四
①“两⽿不闻窗外事”(私塾书房联句)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庄公⼗年》)
③“出门看⽕伴,⽕伴皆惊忙”(《⽊兰诗》)
4. 裁句出趣
裁句出趣是指“以底说⾯”时要说得活。⼀是在描绘形象上⽣动见活。如“郝”猜⽑主席词句“风展红旗如画”。此谜先以“风展”两字教“阝”活似旗⼦悠然飘荡,再以“如画”教⼈们在翩翩联想中若见其形。把个“阝”形从⼀动⼀静两个层⾯点活。⼆是在形意加扣合上⽣动见趣。如“本⼈”猜《楚辞》⼀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此谜先从字形上巧裁“体”字,⼀变即成本⼈;后在字义上巧释,“本⼈”即“吾”。描述神形毕肖,令⼈赏⼼悦⽬。
总之,将底材进⾏别解联想时,不要从⽴意不明上设题,不要从多数⼈不熟知的僻典上溯源,不要从歪门邪道中运法。只要注意⼊法中之理,出法外之趣,⼀定能联想出积极、健康、⽣动、有趣的别解意象来。
(⼆)拟⾯技巧
酒曲制作谜⾯句是⼀个外表华饰、内在乖巧的提问句式。清末民初谜家张起南在《橐园春灯话》中有⼀句话说得好:“谜之表⾯不佳者,内容亦不⾜观。如西⼦不洁,⼈皆掩⿐。若徒饰外观⽽扣合牵强,或抛荒题⾯,
或影响模糊,则⽪之不存,⽑将安附?”并主张“⽟盒⼦盖⽟盒⼦底”。可见拟⾯的重要。
⼀般说来佳⾯必须在“迷”字上做⽂章,把谜制出点“迷”味来,这就要“赖法门之⼒,运迷离之句”。所以说,⼒以法是技术性的制作,句能迷是艺术性的创造。拟⾯同绘画⼀样,绘画有浓淡、疏密、远近、有⽆的布局,制谜也有虚实、隐现、正反、静活的安排。题⾯拟制的技巧是制谜者思想⽔平和⽂学修养的集中反映。它⼤体上有下列四种:
1. 若虚若实
拟⾯时的选字造词要妙语双关,真真假假,是是⾮⾮,使字能变幻莫测,词须虚实难辨。如“开端”⼀词,本义作“开头”释,也可解为“开”之“端”即”⼀”字。如果前⾯加⼀“好”字,既可指“⼥”(好的开头),也可指“⼦”(“好”字撇开了前端)。此类双关词,在谜的海洋⾥⼤量存在,只要善于运⽤,化⼊谜意,便会使⼈产⽣幻象。今择举以虚变实,以实变虚的两则灯谜为例:如以“乃洪秀全⽿”猜⼝语“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领袖,称天王。⾯以⽂⾔判断句式布局,“⽿”在谜⾯本是语⽓助词;成谜则由虚变实,专指春秋时⼤思想家、道教的创始⼈⽼⼦(姓李名⽿),⼀字活⽤,全谜皆活。这是化虚为实的⼀则范例。⼜如“胡服”猜⽩居易诗《卖炭翁》⼀句“⾝上⾐裳⼝中⾷”。“胡服”是早期北⽅民族的⼀种服饰,“胡”字本属名词,扣底时却作疑问词,变成“何谓”之义以助“服”字的别释。这是由实变虚的例⼦。这种虚虚实实的安排,有使⼈真伪莫辨,难窥真窍的妙趣。
2. 忽隐忽现
拟⾯必须巧设迷幛,或作五⾥云雾,⽽开⼀线光明,诱⼈探索,这是欲隐却显的安排。如“开⼝说天才,闭⼝想天才,天天说的想的都没⽤,最后都露出尾巴来”猜“林”字。全谜⽤”开”“闭”“没⽤”四字,衍消⽂中的“⼝、说、想、天”等字,最后余两个“才”字,再由末句点明其“露尾巴”,象形作“\(捺)”。此谜初看时,有如云雾迷濛,难分南北东西,及⾄拨云见⽉,确有“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之感。
3. 欲正偏反
这类谜的⾯句貌似端庄凝重,其实轻巧平庸,如以“还我头来”布⾯,这是关⽻死后索命的话。此谜似乎引典,其实竟把“头”作为“第⼀”来解,扣底“索⾮亚“(保加利亚⾸都)。这种欲正偏反的⼿法,迷惑⼒很强,使⼈有峰回路转的感觉,确是谜中跌宕之笔。
4. 似静却活
诗有诗眼,谜亦有谜眼。谜眼如设在不觉经意处,⼀旦揭开迷幕,便担有相当⽄两,令⼈⼤吃⼀惊。如“怎样写好字”猜《红楼梦》⼈名“⼥先⼉”。题⾯出语似属会意,谁料扣底偏作说形,
把“好”字由表性形容词翻作表物名词,竟成⼀谜之“眼”,使“好”“字”两字在句中虚实互化,由静转动,怎能不叫⼈拍⼿称“好”!
从前⾯所讲的制谜招数来看,创作途径不⽌⼀条,⽅法也灵活多变,底与⾯的产⽣孰先孰后也没有成规。在实际制谜时,要拓宽制谜视野,灵活运⽤各种制谜法门,以求推陈出新,多创作⼀些新颖、⼯巧的灯谜精品。
灯谜创作优选法初探
⽅炳良
灯谜创作的⼀般程序是:选择底材—→改造谜底—→拟制谜⾯。所以,灯谜优质化⾸先应取决于底材的优选,有⼈说,“宇宙万物皆谜材”,这是就⼴义⽽⾔的,但毕竟有个成谜易难和成品优劣的问题。底材选得好,选得巧,⾮但成谜容易,⽽且佳构纷呈。这⾥姑且从单⼀谜底,集锦谜底和连带式谜底的探优上谈些粗浅的见解。
⼀、单⼀谜底
单⼀谜底,通常指不是并列也没有连带成分的单个谜底。如:单字、⼀个⼈名、⼀部电影名、⼀个语句等等。
(⼀)单字底
给单字底配⾯的灯谜就是字谜。字谜创作是灯谜创作的基础⼯程。《辞海》收单字近⼀万五千个,其中绝⼤多数都能成谜,但未必个个见佳。见佳与否,⾸先取决于择底技巧是否优化。⼀般地说,在底字的选优上,合体字优于独体字;⽽合体字中,能把这个合体字主观地肢解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