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个人资料
邓亚萍个人资料简介 篇一:杨澜个人经历回目录
杨澜个人经历回目录
幸福的童年
1968年,杨澜出生在北京的一所医院里。小杨澜刚出生时,爸爸正在阿尔巴尼亚作外援专家,直到杨澜4岁时,他才有机会回国,看到这个天真可爱的独生女。
出生后不久,杨澜就被妈妈送到上海的外婆家寄养。外婆住在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侯家路,那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住在里面的人,每天都早早地起来,说着一种杨澜很难听懂的方言。
在外婆身边,杨澜一天天地长大。她爱外婆,也喜欢那条窄窄的小巷,可是,她很想妈妈,常常感到孤独。
10岁时,杨澜被接回北京,回到她日夜思念的爸爸妈妈身边。刚回北京时,天正在下雪。
见到雪,杨澜太高兴了,白茫茫的雪,就像被子一样。很快,她就有了新伙伴,常常同他们一起去打雪仗、堆雪人、捉鸟、爬树,自由自在地玩耍,生活非常快乐。在学校里,生活也是快乐的。
每天清早,杨澜都穿起白衬衣,还有心爱的蓝裙子,晃着两个粗短的小辫,快乐地走在通往学校的小路上。路上的景致,总是那样美。太阳露出灿烂笑脸,花儿在路旁散发出缕缕清香,鸟儿在枝头轻唱??越走,杨澜心里越快乐,甚至希望这段路能变得再长一些。小学三年级时,杨澜开始与同学们一起学习英语。杨澜很喜欢学英语,她的发音是班上最标准的。除了英语,杨澜也喜欢文艺活动,每当学校组织演出,她总是起着骨干的作用,大方地站到台上,用中英文表演,或者用英文来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听着台下爆发出的阵阵掌声,杨澜心里特别激动。她想,学习好,固然令自己快乐,能把英文歌唱好,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此,她更喜欢英语了。
在小学四年级的暑期,学校举行夏令营,来到了有花有草、有庄稼有农舍的郊区,准备在一所平房里住上一个星期。第一次走出家门,和同学们睡在一起,杨澜非常兴奋。当夜渐渐沉下来时,天空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四周一片寂静。突然,杨澜听见了一种神秘的
怪叫声,是猫头鹰还是狐狸呢?不好,有个黑影渐渐走近了,走近了??“啊——” 杨澜的尖叫声,让同学们也开始感到害怕,吓的浑身发抖。一会儿,他们却大笑起来,原来,那是前来查夜的老校长??
一件小事
杨澜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却没有过分溺爱她。在杨澜14岁时,妈妈的身体不太好,懂事的她常常帮家里干活。
一天,放学以后,杨澜去商店里买菜。远远的,杨澜就看见一列长长的队伍,他们在排队买什么呢?杨澜走过去,问排在队尾的阿姨:“阿姨,前面卖的是什么呀?”阿姨说:“新出的嫩豆腐,可好吃了!” 杨澜一听乐了,因为她知道父母都喜欢吃豆腐,那么,“嫩豆腐”一定会让他们更高兴。于是,杨澜就排在队伍里,耐心地等着。排着,排着,终于轮到杨澜了,她把钱递给售货员阿姨时,售货员阿姨不耐烦地问:“你要买几斤?” 杨澜说:“我就买半斤!”“粮票呢?”售货员不耐烦地又问了一句。“阿姨,买豆腐还要粮票?”“你怎么什么也不懂,没粮票买什么豆腐呀!”望着售货员阿姨那冷漠的神情,杨澜只好走出了商店,泪水忍不住滚了出来,虽然她不想哭。
回到家,杨澜把买“嫩豆腐”的经过跟父母说了,妈妈没有责骂售货员阿姨对杨澜的态度,而是安慰杨澜说:“你不用生气,拿着粮票再去就是了,售货员阿姨的态度不好,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你不要怪她。”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杨澜不那么难过了,也明白了做人要宽容的道理。
“幸运”带来的成功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越来越用功了,每当考试成绩发下来时,杨澜都发现,许多同学的成绩都比她好。她想:“我应该更加努力!要不,我就被别人落在后面了!”
以后,杨澜学习得更刻苦了。不久,在海淀区统一高考模拟考试中,杨澜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正式参加高考时,杨澜的各科总分在北京市名列前20名,其中,语文的成绩最好,几乎获得了满分。这样,杨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进入大学后,杨澜发现,同学们的英语成绩都很好,同他们相比,自己的英文听力较差。这时,她没有自卑,而是不断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要把听力成绩提高!”努力了半年后,杨澜感觉到听力好多了。有时,杨澜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就告诉自己:“努力,下次就会考好!”在杨澜的不断努力下,她的成绩提高了,也做到了最好。
1990年,杨澜以优秀的成绩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不久,她从千名候选人中幸运地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女主持人。从1990年至1994年初,杨澜主持的节目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创造了收视之冠的佳绩,她本人则于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
的确,与有些名人相比,杨澜是非常幸运的,通过主持节目,很快就取得了成功。然而,幸运的杨澜却没有沉醉在成功的幸福中。不久,正处在事业巅峰期的杨澜,毅然告别,开始去美国充电。
杨澜先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学习,然后进入全美排名首位的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就读,1996年5月,杨澜以全优的成绩毕业,获得了硕士学位。
杨澜谈学英语回目录
杨澜的英语学习之路走的是科班路线,从小学的发音最标准,到后来的突破听力,再到后来的中国最好的外语大学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最后顺利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一路走来,都很顺利的,所以我的收获就是英语学习不是速成的,越是顶尖水平的高手,
都是长时间刻苦训练的结果,好的态度加上好的自身条件再加上好的外部环境,就能造就真正的英语水平,同时最大限度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收获丰富的人生。
杨澜在她的博客中写道:
很多“博友”问我如何学习英文,今天简单说两句。
其实,这主要看你想学到何种程度,如果仅仅是希望自己的日常会话水平有所提高,会打电话,点个菜什么的,那就一定要跟老外接触,实战提高。因为一旦口语变成了教材,那多半是已经过时的用法,所以,学习口语不能仅仅依靠教科书。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整体英文水平(就如同中国人都说中国话,但“中文水平”上下可就差着远了),那么就一定要多读报章和英文文学作品,体会其中的节奏感,琢磨用词的精准。
最后提醒一点,千万不要迷信各种英文培训学校。
总之,英语不是从书本上就可以学好的,我至今记得到美国的第一天,进了超市,我连蔬菜名都叫不出的尴尬----毕竟咱们的英语不是童子功,不是从看图识字开始。
说到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在考时,虽然我既不是广院,也不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但却占了一个便宜。就是当时制片方要一个懂点英语的主持人。经过了七轮的竞争,到进入最后一轮决赛时,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了。要求我们在门口准备五分钟,准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讲讲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
若干年后,当时的制片人,也就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辛少英导演与别人谈起那段往事。说:当时杨澜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的就是,虽然当时每个女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得到那个主持人的位置,而且每个人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但我路过时,发现杨澜还在辅导另外那个女孩子的英文。所以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
其实当时我很自信,心想,我是学英语出身,别人在英语上有些地方没搞清楚,我就帮她准备几句。所以这些年来回头看看,我非常感谢父亲当年为我作出的这个决定。因此英语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个工具。利用它,我不仅可以做采访,搜集更多的资料,更让我进入一种文化的比较,对于不同世界的一种比较。
申奥演讲令世界了解中国回目录
2001年7月13日,是所有中国人永远记住的日子。那天中国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主办权,那天夜晚全中国都沸腾了。而在中国申奥的最关键时刻,赴莫斯科的中国申奥大使杨澜,在7月13日代表中国在莫斯科作最后陈述成为一次精彩的经典演说,杨澜的演说感动评委、震动世界,杨澜以她的东方魅力嫁接起沟通世界的桥梁。
莫斯科时间7月13日晚进行最后投票,在当天白天,5个申办城市将在所有投票人面前作最后一次1小时的申办陈述。中国的1小时陈述由七八个人来完成,这其中有时任副总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刘琪以及袁伟民、邓亚萍、杨澜等。作为其中的两位女性,邓亚萍代表运动员作1分半钟的陈述,而杨澜作关于北京文化计划的4分钟陈述。杨澜的4分钟陈述和当年2月考察团来华时,所作的20分钟报告的主体内容相一致,而要把20分钟的内容浓缩在4分钟之内并非易事。杨澜陈述的具体内容有:北京特殊的文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北京的教育计划,闭幕式的设计以及火炬接力的设计等因素。所有人的陈述都要用英语完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