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宋韵PAGE 香谁贮月中花”。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有钱选绘
《桂花小品》,画面吊篮式插花是单纯以桂花
为题材的作品。吊篮上放两个瓷罐,分别装有金桂和银桂,两罐之间放如意状的三折桂花枝,造型简洁,轻盈欢快,意味隽永。
“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桂花是中国科举时代读书人的吉祥物,既是对金榜题名者的赞赏,也是荣誉的象征。那时乡试、会试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正值桂花盛开,所以八月又被称为“桂月”。而考生金榜题名则被称为“折桂”,科举考场也有了“桂苑”的雅号。对获得殊荣者则被誉为拥有“桂冠”。桂花也是科举高中前三名的代称,状元是红(丹桂)、榜眼为黄(金桂)、探花为白(银桂)。
宋徽宗《花枝鸟来》图页,绘一枝金桂,花繁叶茂,一鸟立于枝上,目光炯炯,画面桂香浓郁,寄予了美好的愿景。宋徽宗《闰中秋月帖》册页书于宋大观四年(1110年),帖文为七言律诗一首,乃中秋赏月的即兴之作:“闰中秋月。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中秋桂轮普照,万象清质澄辉,徽宗不能不诗以兴怀,一吐为快。所写瘦金体清癯而腴润,笔画舒展飘逸,挺拔有力。宋徽宗高格雅淡的品味,令人感叹中国书画历史“收藏莫盛宣和时”。
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百花图卷中的桂花 ,绘向上的桂花丛中有一画眉立于枝上,正举头引颈高歌。墨清雅,用笔细腻传神,展现了桂花吉祥美好的意蕴。
宋 佚名 松阴庭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百花图卷 桂花部分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70宋韵PAGE
天香玩兔盏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并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南部大部分省份。桂花终年常绿,有香胜、雅、冬荣的美学价值,园林应用十分广泛,中国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逐渐形成“苏州、杭州、成都、桂林、咸宁”等五大桂花产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众多的桂花品种。桂花香气优雅浓郁,是香花中最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奇葩。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被称为桂、圭木等;桂花木质致密,文理如犀,故又名木犀;丛生于岩岭之间,故名为“岩桂”或“山桂”;又因其花香馥郁远溢,称“九里香”;古人以“葺金繁蕊”来形容桂花,“金粟”因此而得名。桂花花型小,花开四瓣,丛聚,生于叶腋。古人主要是根据桂花的花和花期这两个特征来进行品种分类的。按花分,桂花有金桂、银桂和丹桂。宋僧仲殊称“花则一名,种分三,嫩红、妖白、娇黄”。按花期又分秋桂和四季桂。
天香花月夜,中秋谁与共桂轮,把盏欢然茗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后因以玉兔作为月的代称。而作为宋代点茶用盏的代表:建窑兔毫盏,是宋徽宗、蔡襄、审安老人等宋代玩茶高人一致的首选。宋人在金秋点茶,别有一番滋味。陆游有道是:“兔瓯试玉尘,香两超绝。把玩一欣然,为汝烹茶竟。”天香玩兔盏,千里共婵娟。杨万里在秋月思念茶友陆游,作《寄陆务观》:“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
千里两相思。”黄山谷诗句称“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安得携手嬉,烹茶煨鸭脚。”以秋来银杏落叶作烹茶燃料,“自携鹰爪芽,来试鱼眼汤。”宋代马云“夕阳半局残棋在,醉倚岩边紫桂丛。”
桂花还被称作“花中月老”,桂花糖是喜糖的代称。桂花食品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宋代的“广寒糕”。八月桂花开,“采桂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和米春粉,炊作糕。”将采摘的桂花去掉青蒂,用甘草水将花与米粉和在一起,上屉蒸制成糕。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记载:“广寒糕”取“广寒高甲之谶”,每到大比之年,士子间就以此糕相互赠送,寄予金榜高中的美好祝愿。作为食用佳品的桂花,如桂花酒酿、桂花月饼、桂花年糕、桂花糖藕、桂花栗子羹等等,是人们喜爱佳点。
桂香入茶,如宋代郑仲熊“收拾落英将底用,博山香里荐清杯”。桂花入茶也是满口清香、无限惬怀。最后入食,既有“嚼蕊晨烟里”的直接食用,也有“收拾残英捣作汤”的精心烹饪,都是取桂花诱人的香味而成。“桂花点茶,香生一室”,采摘鲜花,阴干后密闭贮藏,或者纯桂花与白糖淹制,便可一年四季都品
尝到清香淡雅的桂花茶。桂花还是窨制花茶的好材料,诸如桂花铁观音、桂花红茶、桂花龙井茶、桂花信阳毛尖茶等等。茶香里融入桂花香,一年四季使品茗者有金秋溶溶月的怀想。
(裘姬新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裘成系美国纽约大学食物体系研究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公共政策硕士)
71揽胜PAGE 方寸之间 品读经典(七)
历代吟咏蒙顶山茶诗词佳句篆刻
文|曾贵全
扬子江心水
蒙山顶上茶
泡出一杯好茶是不容易的,一需择茶、二要择水、三得择具、四要择法。自古以来,泡茶很重视水的选择。选用好水泡茶,才能显出茶的香味。茶、水二者成就千古姻缘,除了前述宋代陆游与元代李德载诗句外,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茶联“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相比唐宋,中国的茶文化在元代出现了一个低谷。元统一中国后,伴随着中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冲突、融合,尤其在反映市井民众生活的元曲中,茶曲的出现为茶文化研究留下了许多形象的文字资料。蒙山茶依旧承载着文人们对往昔繁华的向往,其中的茶肆、茶贩、茶名、制茶、饮茶方式等,无不体现着多民族大统一下,茶文化新的特征。
明代名士陈绛在其《辨物小志》中写到:“世传: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可见,这联佳句已从前人李德载的小曲中脱胎出来,演变成脍炙人口的谚语,又被人们用为茶联,
广泛流传至今。
宽边朱文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印文以三四三格式排法,疏密有致,繁简得法,层层参差,每字各入预先构思轨道,“心”“水”、“山”“上”等字的压缩与“扬”“江”“蒙”“顶”“茶”等字的舒展对照鲜明。“子”字反排,契合整个印面的排布需要;“江”字“工”部紧缩,“氵”旁先竖后右折转的移位处理,变左右为半包围结体,打破了右下的矩形留白,避免了此处生硬和板滞的空地;“水”字呈V形横卧,“心”字浮于其上,宛若一取水器,亦如煮茶之具,更似茶烟升腾,茶香犹闻;“顶”字结体半包围安排;“茶”字中部撇捺横三笔画浓缩为圆形,与“扬”“子”两字的圆形部件形成对角呼应。线条有粗有细,转笔处作圆转,几乎在每一线条的起收处都体现了笔画的书法意味。每字皆施以斜笔画来调和其横平竖直笔画,富有装饰性构成的篆书之美。此印以双刀冲刻为主镌就。
天下好茶,皆需好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简单的10个字,似诗似谚语又
72揽胜
PAGE 似茶联句子,不仅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好茶配好水的千古绝唱,更是蒙顶山茶悠久历史与崇高地位的精辟概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广告,成为蒙山响当当的招牌。
蒙山风味佳 人间第一茶
细白文“蒙山风味佳”,印文选取小篆书体,线条圆转流美。章法呈二二一式三列布排,“蒙”字重心上提,字形纵向笔画向下拉长,构成倒“U”状。“山”字外部的包围线呈正“U”形长弧线朝上逼近“蒙”字,形成团聚回旋的气势。字形多为圆转弧线,线与线交接处均做焊接点状,笔画线多圆起圆收,用刀多冲切披削结合,线质饱满,光糙相间。
朱文印“人间第一茶”以田字格将五字分占四个区域,其中“第一”两字合文于一格内,借鉴了汉印的斜角交错咬合,如“间”字与“第一”在印面中心咬合。将笔画多的“间”“第”“茶”处理成笔势开张,笔画少的“人”则任其留出
几块空地,强化了章法中的虚实对比,这些大大小小,不同位置的留空,恰到好处而又极富变化地点缀在这样一个方形空间里,使这方印章增强了结构的变化和美感。全印五字有四字与印边相连,从而使印面气息贯通,紧凑团结,
浑然一体。运刀方面冲切相兼,用刀苍拙,婉转流畅,线条雄浑苍劲。
石髓香粘绝品花
朱文印“石髓香粘绝品花”给人第一眼的感觉,便是印面右上部十分醒目的留空,形成具有强烈疏密对比的章法,得力于入印篆法的选用。“石”字结体重心上提,且“口”部上移接近横笔,并粘边以求其简,从而造成右下大片疏朗的空地,给人以想象的余地;“髓”字繁密,重心亦上移;“香”字与右侧长竖呼应,“日”部圆形处置;“粘”字“水”部横卧于下,结体错落安排,留出右下一块空地与左侧“花”字右下的空地左右呼应;“花”字
末横点化,似滴似洒、如珠如露,并与“香”
扬子是谁扬子江心水 蒙山顶上茶
蒙山风味佳 人间第一茶边款
73揽胜PAGE
字的“日”形成呼应关系,多了一份活泼的气氛。全印上部笔画粗实,下部笔画细劲,且方圆相杂,动静结合,又兼得团聚与灵动之美。此印用刀比较厚重凝练,以此表现整齐茂密而又充盈稚趣的特征。
这三方印文皆自明代黎阳王的《蒙山白云岩茶诗》。黎阳王,名王越(1426-1499),字世昌,黎阳人
(今河南省浚县),明中期名将、诗人。明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军事统帅,曾官至兵部尚书、巡按四川。谥号襄敏,追赠太傅。王越亦颇具诗才,其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壮之音。著有《黎阳王襄敏公文集》、《黎阳王太傅诗文集》等,今人辑有《王越集》。《蒙山白云岩茶诗》,收录于《黎阳王太傅诗文集》和《王越集》中。在巡视四川时,王越品尝到绝品蒙山茶后,对陆羽未将蒙山茶评为世上最好的茶感到十分惋惜,特以此诗为蒙山茶正名: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这首诗直抒胸臆,盛赞了蒙山白云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所产扁形贡品黄茶的品质。首句高度赞扬蒙山茶品质优异,称赞其好喝,且生长深山,接着描绘茶叶的形态以及茶水沸腾前的形状。因其“石髓香粘绝品花”之喻,蒙山贡品黄茶——“石花”由此得名。最末一句则是王越对陆羽撰写《茶经》时未对蒙山茶作出客观评价而为蒙山茶正名。蒙山茶既少且贵,只有少数王公贵胄可以品尝到,作为平民的陆羽,也就只有听其名而未能品尝到了,因而撰写《茶经》时没有将蒙山茶评为世上最好的茶。
但使毫端吐舍利
一蒙山顶属君家
印文“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顶属君家”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赵承旨为恭闍黎写华以诗乞茶,真迹在余所戏代恭答》中的后两
石髓香粘绝品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