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目标
长方形的周长这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计算、交流、总结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学具:长方形纸、正方形纸、方格纸、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课桌的表面或者数学书封面,说一
说什么是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
2、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
【设计意图】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了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铺垫。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操作活动
(1)、观察猜测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用方格纸验证。
(3)、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怎样验证的?
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
2探究活动
(1)、探究长方形周长
、用直尺测量数据。
、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
、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20+20+15+15,20+15+20+15,20×2+15×2,(20+15)×2。
、观察分析。
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得出结论。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小结。
经过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那么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长方形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探究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探究正方形周长
、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那只要测量它的几条边呢?请你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汇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
17+17+17+17, 17×2+17×2,(17+17)×2,17×4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
、优化、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正方形的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容易很多。这一探究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体验。
(三)、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周长运用、信鸽送信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让学生进行了有序的思考,既巩固了新知,又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实践应用,综合提升
1、基本练习:计算正方形手帕的周长。
2、课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