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专家共识(2022)要点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病、马尔他热、地中海弛张热、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不典型、潜伏期较长,容易误诊和漏诊。该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其并发症容易对肝、血液、脾、神经、生殖等多个脏器和系统造成损害。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侵犯脊柱(椎间盘、椎体、肌肉)导致的脊柱感染性疾病,在国内外发生率报道不一,约占布鲁氏菌病患者的2%~53%,发热和脊柱局部疼痛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该病若不及时容易转化为慢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而且该病通常容易复发和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尽管目前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在临床越来越常见,然而大部分临床医师对其诊断和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研究,有些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临床诊疗欠规范。
入肉
病原学、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征
一、病原学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阴性不运动细菌,无荚膜(光滑型有微膜),氧化酶阳性,可还原硝酸盐,在细胞内寄生,可以存活于多种家畜和人体内。
二、传播途径
牛、羊、猪是动物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目前尚未有确切证据表明患者可作为传染源传染给其他人。
三、流行病学特征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季节性较为明显。一般晚冬和早春开始发病,夏季进入发病高峰期,秋季以后发病逐渐减少。我国西北部、东北部、内蒙古、青藏高原等牧区发病率较高,农村地区发病高于城市,牧区高发,在发病高峰季节可呈暴发和流行之势。人普遍易感,男性多于女性,以中青年为多,与其职业特点有关。
  共识1.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是人体感染了布鲁氏菌而患的人畜共患疾病、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为直接接触感染,如动物接产、屠宰、入肉加工等,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临床表现
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该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病程在3个月以内,慢性期病程可超过3个月仍不痊愈。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 发热:
2. 多汗:
3. 肌肉和关节疼痛:
4. 乏力:
5.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6. 其他:
  布鲁氏菌病可侵犯全身各系统,常累及肝、脾、骨髓、淋巴结,还可累及骨、关节、血管
、神经、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等。典型病例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疲乏无力、肌肉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不典型病例以单一系统症状或以合并症的表现为主,如表现为肝炎、心内膜炎、腹膜炎、肺炎、脑膜炎、血液病等,病情轻重差异大,容易误诊。骨关节的损害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心内膜炎是少见但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共识2: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多发于中青年,常累及腰椎,其次是胸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夜间盗汗、厌食、头痛、肝脾肿大、关节疼痛、腰背痛等全身及局部症状。
专科查体
共识3: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专科查体主要是脊柱受损后出现的肢体疼痛等症状,无明显特异性。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二、细菌培养
血液、骨髓、乳汁、子宫分泌物、脓性分泌物、关节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等均可进行细菌培养,其中,血液最常用。
三、血清学检测检测
机体对菌体细胞膜上的光滑脂多糖(S-LPS)产生的抗体。由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存在,建议同时采用两种以上血清学检测方法。
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2. 血清凝集试验: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 布鲁氏菌病抗2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试验):
5.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五、其他检查
共识4: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凝集试验、ELISA、布鲁氏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细菌培养等。
病理学检查
共识5: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病理学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由布鲁氏菌破坏导致的细微变化, Gimesa染通常可发现布鲁氏菌。
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