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在线阅读(第15页)
砂泉虽红而不热,当是雄黄尔。有砒石处亦有汤泉,浴之有毒。
【气味】辛,热,微毒。
入浴。浴讫,当大虚惫,可随病与药,及饮食补养。非有病患,不宜轻入(藏器)。
【发明】颖曰∶庐山有温泉,方士往往教患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得
汗出乃止,旬日自愈也。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碧海水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东方朔《十洲记》云∶夜行海中,拨之有火星者,咸水也。既碧,
故曰碧海。
入肉时珍曰∶海乃百川之会。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其味咸,其黑,水行
之正也。
【气味】咸,小温,有小毒。
【主治】煮浴,去风瘙疥癣。饮一合,吐下宿食胪胀(藏器)。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盐胆水
内容:(《拾遗》)
【释名】卤水。藏器曰∶此乃盐初熟,槽中沥下黑汁也。时珍曰∶盐下沥水,则味苦
不堪食。今人用此水,收豆腐。独孤滔云∶盐胆煮四黄,焊物。
【气味】咸,苦,有大毒。
【主治】 蚀疥癣, 疾虫咬,及马牛为虫蚀,毒虫入肉生子。六畜饮一合,当时死
,人亦然。凡疮有血者,不可涂之(藏器)。痰厥不省,灌之取吐,良(时珍)。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阿井水
内容:(《纲目》)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下膈,疏痰,止吐(时珍)。
【发明】时珍曰∶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沈括《笔谈》云∶古说济水伏
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下皆是流水。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其性趣下,清
而且重,用搅浊水则清,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又青州范公泉,亦济水所注,其水用造
白丸子,利膈化痰。《管子》云∶齐之水,其泉青白,其人坚劲,寡有疥瘙,终无 酲。
水性之不同如此。陆羽烹茶,辨天下之水性美恶,烹药者反不知辨此,岂不戾哉!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山岩泉水
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此山岩土石间所出泉,流为溪涧者也。《尔雅》云∶水正出,曰滥泉
;悬出,曰沃泉;仄出曰 泉。其泉源远清冷,或山有玉石美草木者为良;其山有黑土毒
石恶草者不可用。陆羽云∶凡瀑涌漱湍之水,饮之令人有颈疾。
颖曰∶昔在浔阳,忽一日城中马死数百。询之,云∶数日前雨,洗出山谷中蛇虫之毒,
马饮其水然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烦闷,呕吐腹空,转筋恐入腹,宜多服之,名曰洗肠,勿令腹空,空则更
服。人皆惧此,然尝试有效。但身冷力弱者,防致脏寒,当以意消息之(藏器)。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古冢中水
内容:(《拾遗》)
【主治】有毒,杀人。洗诸疮皆瘥(藏器)。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粮罂中水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乃古冢中食罂中水也,取清澄久远者佳。古文曰∶蔗留余节,瓜表遗
犀。言二物不烂,余皆成水也。
【气味】辛,平,有小毒。
【主治】鬼气中恶疰忤,心腹痛,恶梦鬼神,杀蛔虫。进一合,不可多饮,令人心闷。
又云,洗眼见鬼,未试(藏器)。
【附方】新一。噎疾∶古冢内罐罂中水,但得饮之即愈,极有神效。(《寿域方》)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赤龙浴水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此泽间小泉有赤蛇在中者,人或遇之,经雨取水服。
【气味】有小毒。
【主治】瘕结气,诸瘕,恶虫入腹,及咬人生疮者(藏器)。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车辙中水
内容:(《纲目》)
【释名】时珍曰∶辙,乃车行迹也。
【主治】 疡风,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牛蹄中水亦可(时珍)。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地浆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土浆。弘景曰∶此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搅浊,少顷取清用之,
故曰地浆,亦曰土浆。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解中毒烦闷(《别录》)。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疗及中 卒
死者,饮一升妙(时珍)。
【发明】弘景曰∶枫上菌,食之令人笑不休,饮此即解。
时珍曰∶按罗天益《卫生宝鉴》云∶中暑,乃暑热内伤,七神迷乱所致。阴气静则
神脏,躁则消亡,非至阴之气不愈。坤为地,地属阴,土平曰静顺。地浆作于墙阴坎中,为
阴中之阴,能泻阳中之阳也。
【附方】旧一,新六。
热渴烦闷∶地浆一盏,饮之。(《圣惠方》)
干病∶不吐不利,胀痛欲死。地浆三、五盏服即愈。大忌米汤。(《千金方》)
服药过剂闷乱者∶地浆饮之。(《肘后方》)
闭口椒毒吐白沫∶身冷欲死者。地浆饮之。(张仲景《金匮方》)
中野芋毒∶土浆饮之。(《集简方》)
黄 鱼毒∶食此鱼,犯荆芥,能害人。服地浆解之。(《集简方》)
中毒∶地浆调铅粉服之,立解。(《集玄方》)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篇名>热汤
内容:(宋《嘉 》)
【释名】百沸汤(《纲目》)、麻沸汤(仲景)、太和汤。
【气味】甘,平,无毒。
时珍曰∶按汪颖云∶热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饮之反伤元气,作胀。或云∶热汤漱
口损齿。病目人勿以热汤洗浴。冻僵人勿以热汤灌之,能脱指甲。铜瓶煎汤服,损人之声。
【主治】助阳气,行经络(宗 )。熨转筋入腹及客忤死(《嘉 》)。
【发明】宗 曰∶热汤能通经络,患风冷气痹人,以汤渫脚至膝上,浓覆取汗周身,然
别有药,亦假汤气而行尔。四时暴泄痢,四肢冷,脐腹疼,深汤中坐,浸至腹上,频频作之,
生阳佐药,无速于此。虚寒人始坐汤中必颤。仍常令人伺守之。
张从正曰∶凡伤寒、伤风、伤食、伤酒,初起无药,便饮太和汤碗许,或酸齑汁亦可,
以手揉肚,觉恍惚,再饮再揉,至无所容,探吐,汗出则已。
时珍曰∶张仲景治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煎之,取其
气薄而泄虚热也。《朱真人灵验篇》云∶有人患风疾数年,掘坑令坐坑内,解衣,以热汤淋
之,良久,以簟盖之,汗出而愈,此亦通经络之法也。时珍常推此意,治寒湿,加艾煎汤;
治风虚,加五枝或五加煎汤淋洗,觉效更速也。
【附方】旧四,新九。
伤寒初起∶取热汤饮之,候吐则止。(陈藏器《本草》)
初感风寒,头痛憎寒者。用水七碗,烧锅令赤,投水于内,取起再烧再投,如此七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