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研究2017年第5期Social S ecurity S tudies No. 5 2017
国企改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悖论探析s
—以湖北省赤壁市T社区为个案
张桂敏吴湘玲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在中国当前老龄化的社会语境下,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一股新兴的力量出现 在养老服务市场。社区居家养老既保留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特点,又结合专业化的养老机
构,是未来养老服务市场上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当下热
点为背景,将研究对象放在国企改制型社区的微观场域,并以T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
个案,进一步剖析这一特殊情境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悖论,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
对策建议,为增强这一方面理论研究的厚度做一次尝试。
关键词:国企改制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悖论
老龄化、高龄化成为当今中国最突出的时代标签,各级政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得如火如荼,不断 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相关政策法规也如雨后春異般出现在各大官方书面文件之中。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输人“国企改制/企业型”与“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交叉组合,检索到的相关文章寥 寥无几,这反映出在社区居家养老备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情境下,国企改制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 相关研究还属于“真空地带”,没有进人公众视野。但这并不等于说这类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不重要、研究 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发展语境下,国企改制型社区在城市社区中具有相当大的比例并占 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大批国企改制前,单位职工为国家工业化进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与牺牲;改制后,单 位职工转型成社区居民,多数步人老年状态,理应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妥善安置与照料,本文研究以湖北省赤 壁市T社区为个案,试图弥补这一方面理论研究的薄弱。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国企改制型社区
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人推进,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全方位的分化,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革。在此进程中,中国城市社会各阶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令人触目 惊心的是大批国有企业机制的转变,即国企改制。国企改制本质是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轨迹,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可以说是经济转轨和企业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现代会企业的必经之路。
在改制过程当中,“单位制”社会面临着前所未见的冲击、挑战:一方面,“单位制”开始趋于消解,单位功 能随之分解,社区建设悄然兴起,并迅速走向热潮,承接由原来单位外溢的社会事务,由此“单位社区”转变
本文为湖北省民政厅课题“湖北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与制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为“社会社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社区”的形成,“单位人”性质的企业职工转变为“社会人”性质的社区 居民,居民的生活结构、利益机制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这种演变过程中的兴起的社区,我们称之为“国企 改制型社区”。同时,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将“单位改制之后通过转换身份而来的居民”界定为社区居民。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0世纪下半叶,紧随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被有效执行以及经济社会的深人转型和发展,中国家庭结 构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老年空巢化以及规模小型化的趋势,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日渐式微。由此带来的结果 是,家庭养老模式作为唯一主导模式不能有效应对社会老龄化的挑战,社区养老模式走进民众的视野并迅速 得到重视。老年人体由于年岁的增长以及机能的减退,社区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空间,加强对老年 人体的社区服务理应成为社区发展方案的优先项目之一。重视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老年人照料服务,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合理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的重要理念。
21世纪初期,我国尝试性地总结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逐步依托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把政 府提供的养老服务和家庭居住养老以及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形成了大批具有地方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模式。自此,“社区居家养老”作为独立的名词出现,指的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老年人按照自身 地域的生活习惯,居住在家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模式,是在创新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低成 本运作的新型养老模式。从居住方式看,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主要在自己家中,而非各大养老机构;从经济角 度看,可以整合社区内服务资源,是一种经济型的公共消费和充分利用社会有限资源的途径。目前,社区居 家养老的服务功能主要有两种,包括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
二、个案社区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概况
(一)T社区基本概况
1. T社区的改制前身
T社区是原来的湖北省F集团改制而来的时代产物,回溯到F集团的改制历程。湖北省F集团是一家 大型国有纺织合资企业,1969年成立,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共有工厂12个,员工总数超过15000人,员工 家属共计30000余人。1975年转交湖北,变为省级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单位员工从五湖四海怀着 革命的热情举家迁移而来,为F集团创造出骄人业绩,并屡次跻身全国500强企业之中,是湖北当时的纳税 大户,为全省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过不可估量的贡献。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的经济转轨时期,F集团受到巨大的市场冲击,企业经济效益迅速滑坡,2004 年3月集团整体破产,由省政府决定下放到赤壁市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其中5000多名企业 职工先后办理了提前退休,近万人“买断”工龄。同年8月,F集团被划分为3个社区,T社区是其中之一。
2. T社区的发展现状
T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国企改制型社区”,社区居民主要由原F集团印染厂、纺织厂、丝织厂等8家企业、单位的员工与家属组成。按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理环境,社区被划分为4个住宅小区,有4700多常住户,13000多居民,1276名党员,现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有2157人,其中:65岁以上有956人,70岁以上的老人 有324人,80岁以上119人,90岁以上14人。经过10余年的整合与发展,社区基本实现了由企业管理到社 区服务的转变。各个职能部门几近健全,社区内设党委,各小区有党总支,小区下设党支部(18个)、党小组(51个);行政方面形成以社区居委会、小区居委会、小区居民小组和小区楼栋为主的四级联动层层覆盖的网
状结构,但不设置物业管理。
在访谈中,笔者最大的感触是T社区尴尬的现实处境。社区虽说是县市一级,但所在的工业园区位置 偏僻、经济效益欠佳,青壮年不得不外出打工谋求生计,留下劳动能力弱的老年人以及无劳动能力的小孩,呈 现“一老一小、老带小”的特点,且老年人体占比较大,类似中国目前的广大农村;但T社区居
民基本是改 制前职工及家属身份由单位人转变而来,身份属于城市户籍,无类似农村的自留地,经济来源是仅有的退休 金,然而职工退休金微薄,无法支付日常的开销,多数老年人生活艰苦,出现集体贫困,甚至出现有劳动能力 的老年人在农忙时为附近的农民打工的尴尬现象。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中央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只针 对农村地区,国企改制型的贫困社区没有包含在内,这也加剧了此类社区的尴尬处境。
(二)T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随着“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变,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在社区服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T社区居 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于2012年,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创新,取得了以下成绩:
1. 社区组织网络健全
T社区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的居家养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成了由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小组为领导,专项职能部门分管负责(日常服务归社会保障办公室、文体活动归计生办),各个小区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 相对健全的网络化管理格局。
2. 社区平台建设完备
社区平台建设主要以三个“中心点”为支撑,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在探索适合社区环境的服务方式与服 务
内容上,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1)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T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职能主要分为两大板块:
湖北有多少个市
第一,日间照料服务。2012年以来在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T社区积极筹措资金,将一栋闲置的二 层旧楼房进行投资改造,通过简易装修兴建为功能齐全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总面积1〇〇〇多平方米。中心配置了休息室、阅览室、室、电视房、健身房等活动场所,并常年对社区老年朋友免费开放。
第二,老年公寓,即托老服务。T社区于2014年向国家申请专项资金100万元,并自筹配套资金78万 元,将当地之前废弃的一个招待所性质的山庄改造扩建为全日制居家养老中心,向老年人提供宾馆式一站式 服务。其中,设计床位为60人,内配标准化食堂,可根据老年人需求配餐;公寓配有健身房、娱乐室,房间内 有较为完备的配套设施,楼道内对行动不便者设有轮椅通道,使服务质量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力争做到老 年人“生病有人管、衣物有人洗、吃饭有人做、卫生有人扫”。
(2) 社区业余活动中心
以原企业俱乐部为主要活动阵地,以社区主导小区协办、社区引导小区主办两种方式,先期开办老年活
动中心,组建秧歌队、舞蹈队、门球队、太极协会等15支众性组织,并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参加各类友谊 赛和表演赛。每年重阳节的老年人集体庆祝活动更是成为社区一大亮点,举行专场文艺演出、球类比赛、抽 奖活动等,并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蛋糕、长寿面等慰问品,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T社区依靠市民政部门多方支持,投资20万元对居民区的健身器材、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外乒乓 球台等多个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更新,为开展老年人健身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施。
(3) 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设立专门的老年人服务窗口,确保老年人随来随办,减少老年人等待时间。另外,成立赤壁市第一家老年科普大学,开设百姓科普大讲堂,授课内容和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根据老 年人需求灵活调整,开设的心血管病预防、烹饪美食等课程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在社区公园文化长廊为老年人开辟科普知识专栏,为老年人学习医疗保健、低碳节能等生活常识搭建平 台。为了满足广大老年人科普知识的需求,社区将建立电子阅览室和社区科普展览馆,免费为居民开放。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科普教学规模,提高参训受训老年人的数量,并以社区科普大学、电子阅览室、科普 展馆、文化长廊为支点,全面打造社区科普培训教育基地。
社区以养老服务、业余活动、文化服务三个服务平台为载体,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服务功能为抓 手,形成了社区老年人休闲娱乐、医疗保健、托老养老为一线的服务基地。
三、国企改制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悖论
悖论是指在逻辑上能够推导出互为矛盾的结论,但表面上又可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看似 自相矛盾,但其实往往揭示了真实状况,对它们的深人推理有助于我们对社会现象做出合理化解释。
笔者对T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脖论的阐释是在对T社区上级领导、社区书记、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老 年人进行深人访谈的基础上整理得出。通过这些访谈,了解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难题以及老年人 体的迫切需求。
悖论一: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成社会热点与国企改制型社区居家养老无人问津的悖论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居家养老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但它迅速走进各级地方政府的重大议事日程,出现于各类政策文件并在各地开展了各具特的服务模式。但国企改制型社区作为其中一类具有典型性的社 区,理应同一般社区区别对待,却鲜少有人提及并加以关注。笔者通过最简单的检索方法印证了这一悖论: 在中国知网输人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得到的检索结果是5161篇相关的文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国内 外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的研究、不同理论视域下的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
体提供角度的 研究以及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接下来笔者再添加关键词“国企改制”,得到结果多少让人意 外^〇篇,即使再扩到检索范围,输人组合关键词“国企改制养老”,也仅得到2篇文章,一篇是东北师范
—以泰安糖茶烟 大学王墨璞的硕士毕业论文《国有改制企业中中老年下岗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酒类采购供应站为例》(2012年),另一篇是山西财经大学刘力玮的硕士毕业论文《下岗职工养老保险衔接 问题研究——以经纬纺机股份责任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为例》(2015年),但严格意义上讲,这两篇依旧 与本文的主题——国企改制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差距较大。此外,笔者也试图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社区 居家养老相关网站中寻此类内容,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相对来说,华中科技大学张登利的硕士论文《企业 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2009)与本文的主题基本一致。在访谈的过程中,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社区工 作者都表露出期望政府部门给予特殊对待的心声。
一位70多岁的社区退休居民:“T社区远离市区,位于市郊偏僻的山区,地理环境特殊,职工退休金低 (2000元/月~2800元/月),且物价昂贵,不能与其他城市社区同等对待。”
一位改制时被买断工龄的社区工作者说:“T社区多数家庭是老人带孙子,老人生活节俭,买菜都选择一 星期去一次临近便宜的集市‘囤货’,有些老人腿脚不方便,面临很大风险。”
社区书记是社区工作人员中唯一一位国家发放工资的人员,他反映说:“以前国企改制遗留的问题加大
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难度,政府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很多政策在T社区无法有效的开展,希望上级政府能够 特殊对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不能针对T社区这种由大型国企改制而来的社区制定专门的养老服务政 策,特殊区别、特别对待。”
悖论二:社区承担居家养老任务繁重与社区资源匮乏的悖论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企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生产的产品小到针线、大到汽车,运输到全国各 地。F集团单位职工待遇优厚,甚至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交通,不仅职工工作全托,职工的社会生活也一 并包揽,f然形成一个小型的自治社会。到90年代后期,企业经济没能跟上市场改革的大潮流,效益下滑,尤其是改制之后的企业也普遍不景气,多数年轻人被迫外出谋生。但人具有流动性,社会事务却不具有跟随 性,改制之后单位大量繁琐的社会事务全部由社区承接。社区资源匮乏除与当地经济效益不佳有关之外,还 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社区资金短缺。政府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是制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大障碍,例如在鼓励社区办 老年公寓时,市级政府2015年出台的政策规定每张床位补贴500元,至今没能落实。而对于一些财政补贴 又存在专项专用,无法解决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尽管社区可以通过自筹的方法来增加收人,比如门店出 租,但当地企业效益差,很多人不愿来当地做生意。
第二,由于社区居民结构的限制—
—“一老一小”,志愿者数量少、队伍不稳定。老年人体也受到身体 素质的制约,无法将互助活动长效化。单纯依靠十几个社区工作人员,力量远远不够,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 中心余力拙。
第三,社区虽有卫生服务站,但人力资源有限,至今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再加上,卫生服务站有 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不提供夜间服务,老年人晚上一些突发状况无人应答。
上述状况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区承担居家养老任务繁重与社区资源匮乏的悖论。
一位行动不便的社区老年人说:“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配置流动性大,也没有提供定点服务,每次打针 检查的工作人员都不一样,导致每次都要把自己的身体状况再汇报一次……由于T社区环境特殊,年轻人 外出打工,剩下老小,老带小,医疗服务如果能够跟上可以解决很大的心理负担,希望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提 供一些基本的服务,包括一些晚间服务。”
社区书记告诉我们:“上级各个部门的工作层层下达,最后都落实到社区。社区工作量大,但没有充足 的资金来源,工作人员数量少,目前只能承担两大块工作:一是保居民房屋,对漏水漏雨房屋必须要修;二是 尽可能自筹经费保社区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社区居家养老中的日间照料中心从2012年陆续三次拨款二十 几万将基本架子搭起来,但后续的管理人员工资、设施更新维护都由社区承担,项目缺少长效性
以及后续的 资金支持。希望政府对于好的项目可以长期给予支持,避免有头无尾。此外,针对大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外出 务工,社区成立了志愿者殡葬服务队,全程为逝者办理后事,经费主要来自活动室、室的微薄收人。一些 重大节日,社区也会拨付经费,但数额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悖论三:老年人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与老年人精神空虚的悖论
T社区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动员社区居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社区组织15个,并定期开展活 动、参加比赛,独创性地开办老年科普大学,因老年人需要设计课程,得到老年人体的一致好评。但由于当 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留下老人与小孩,收人稍好的家庭也选择带孩子外出,而老人因为行动不便、适应能力差以及恋乡情节,多数留在T社区,这就导致社区类似一座“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