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桥陈从周阅读答案
【篇一:参考答案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19周八年级语文摸拟测试】
p class=txt>八年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每句错一字扣1分)
(1)会当凌绝顶
(2)长河落上圆
(3)烽火连三月
(4)波撼岳阳城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山随平原尽,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蹒跚  (2)嶙峋(3)繁衍  (4)五彩斑斓 3. c (3分)
4.d(3分)
5. 选择善良是一双大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选择善良是就盏路灯,在你底落之时,给你心灵的温暖。(4分)
二、阅读(共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6,(3分) (1 )生枝蔓 (2)树立 (3)少
7.(4分)(1)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
(2)只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可以亲近地玩弄它。
8. b(3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9.(2分)(1)于是(2)惊讶的样子
10.(2分)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飞机黑匣子能记录多项关键数据
11.(2分)没有自知之明、好吹嘘、爱面子、虚荣、自以为是的人是没好结果的。(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给1分)(能根据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三、实用文体阅读(20分)
(一)闲读梧桐(12分)
12. (4分)(1) 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解析]梧桐是这篇托物言志散文描写的形象,对其外形特征的描写集中在第2自然段;
对梧桐内在精神特征的揭示集中在第7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对“梧桐的寂寞”所作的诠释。
13.(4分)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
[解析]借物喻人,这“人”与“物”之间定有相似点,当然也有不同点。相同点①在“契合”一词之后,比较好。相同点②见第3、4自然段,“暴风”一指自然界的现象,一指“史无前例的岁月”(指“文化大革命”)
14. c  e  (4分)
[解析]a项错在“感到寂寞”,原文中说“梧桐的寂寞”“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b项“表现了母亲的细腻”是虚晃一,原文中没有这一层意思。d项“从容豁达”不是外祖父所具有的特征。(选对一个给1分,选对2个给4分)
(二)水乡的桥/陈从周(8分)
15.(2分)功能与艺术 (交通、审美及建筑艺术价值)
16.(3分)“因地制宜”与“就地取材”桥的形式的变化建筑材料和建筑艺术
17.(3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通过举例子、列数字具体正准确地说明了长桥“长”的特点,通过打比方生动地说明了长桥的艺术美。
  附加题(10分)
1.(4分)筑路工作中得了伤寒引发肺炎;忘我工作,体质越差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2. (4分)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经过6个月艰苦创作完成的三章稿子在寄给老同志征求意见中,竟被邮局遗失了。
3. (2分)保尔身上体现出钢铁般的意志。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永不言败、奋发向上的精神,他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作文(40分)
18、作文评分标准(40分)
一类卷(40~35分)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34~30分)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29~20分)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19~15分)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没有标题扣2分。 2.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6.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篇二:说明文阅读21篇(含答案)】
> 目录
1.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 2
2.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 3
3.谨防数字化痴呆症(刘戟锋) ......................................................................................... 5
4.茱萸之谜(余光中) ......................................................................................................... 7
5.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
9
6.是一种生活方式 ....................................................................................................... 10
7.霾 ...................................................................................................................................... 12
8.看云识天气 ....................................................................................................................... 13
9.神州第一味(刘英敏) ................................................................................................... 14
10.扇子(黎戈) ................................................................................................................. 16
11.黑匣子在,希望就在(王瑞良) ................................................................................. 18
12.印痕行为,动物的学习天赋 ......................................................................................... 21
13.凶手wifi ........................................................................................................................ 22
14.桥之美............................................................................................................................. 24
15.水乡的桥(陈从周) ..................................................................................................... 25
16.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 26
17.人类捕鸟,灾难其后(林森) ..................................................................................... 28
18.植物不失眠(乔娟)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