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海:低调的“大胡子”
作者:李佳蔚
来源:《中国周刊》2013年第02期
作者:李佳蔚
来源:《中国周刊》2013年第02期
张晓海剃掉标志性的大胡子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在2007年9月底。
在农村炕头上,赵本山说起自己在“非典”时选址兴建影视基地的壮举:“头一天看地,第二天就签合同,随后就动工修建了……”郎昆张晓海听得投入,当场向赵本山“求职”:“等我退休了,就来替你看大门吧,这活儿我在行!”
张晓海自然不会在退休后去当一个看大门的,可他的低调可见一斑。
实际上,低调务实一直就是张晓海的标签。
科班出身的张晓海切换技术非常出,可还是被分到了地方组,是当时最没有权力、影响力最小的一个部门。在邹友开的记忆中,当年的张晓海留着标志性的大胡子,外形很扎人,可话却很少,除了开会,平时几乎不怎么说话。邹友开戏言:“让他去地方组,相当于把他冷落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邹友开组织了个“全国电视文艺暨文化生活研讨会”,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
邹友开来张晓海,说,你把各个台来的代表的房间安排好吧。他给了张晓海一个上午的时间。张晓海说,好。
两个小时之后,张晓海来邹友开,说,办完了。
这件事情让邹友开对张晓海有了好感。他张晓海谈话,慢慢发觉这个平时话不多的年轻人的肚子里装了很多想法。
“能吃苦,很上进。”这是邹友开对当时张晓海的另一个印象。一次录中秋晚会,张晓海在玉渊潭公园,为了录一个月亮的镜头,连续几天干到凌晨四点。
邹友开决意培养这个留着大胡子的年轻人。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下央视文艺节目的发展需要,邹友开开始培养年轻导演。央视内部有一个说法,邹友开手下有“五虎上将”,即张晓海与同时期的导演赵安、郎昆、张子扬和孟欣。
1989年,张晓海与赵安首次执导春晚。当年,张晓海29岁。不过,这次春晚的“主脑”实际上是背后的邹友开。1996年的春晚,才是真正属于张晓海的春晚。
因成功地执导了1995年的国庆焰火晚会等几台大型综艺晚会,张晓海在1996年春节晚会总导演竞选中一举中标。张晓海执导的晚会一向以场面宏伟、技术难度大著称,在1996年春晚中,张晓海更是在卫星直播条件简陋的条件下,首次打破演播厅的局限,让春晚走出北京演播厅,在上海、西安设立两个分会场,三地互传。
2000年,张晓海与赵安联合执导了春晚。那一年春晚的开场仪式与众不同:央视春晚的飞机飞遍了祖国大地后到达春晚现场,作为总导演的张晓海和赵安,从飞机上走下来,向观众拜年。张晓海和赵安,一时风光无限。
可就是从这届春晚开始,两个大胡子导演的命运却有了截然不同的走向。
赵安因为受贿在三年之后被判入狱,从天上跌倒了地下。张晓海却一路走高,陆续出任2008年春晚总导演和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阅兵总导演,尤其是优秀地完成了阅兵转播任务,被认为“战功卓著”。
在仕途上,张晓海更是步步高升,历任文艺中心文艺部副主任、主任,直至综艺频道总监。
可伴随着仕途的走高,张晓海在媒体前抛头露面却越来越少,2008年春晚总导演中标后,张晓海和搭档陈临春接受了一个几分钟的简单采访。与陈临春的慷慨激昂不同,张晓海一如既往的低调:“踏踏实实地搞好创作,多做,少说,希望得到全国观众对我们的支持。”
“大名之下,张晓海把握得比较好,”作为张的老领导,邹友开评价说。
人们常常将张晓海与赵安这两个大胡子导演进行比较,对此,邹友开则说:“从一个春晚导演的综合素质来看,张晓海比赵安更懂得如何收着自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