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1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
文/王云莉
摘要:山东地区的民歌大多出自于我国的黄河流域,小调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小调音乐既有豪迈质朴的一面,又有细腻悠长的一面,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沂蒙山小调》不仅仅是一首传诵至今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特的经典小调民歌,更是深深的蕴含了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并且彰显了人文的特征。
关键词:小调;艺术特;民歌1 小调的概述1.1 小调的基本含义
"小调"这个历史上的新名词在我国古代民间的应用非常广泛,只不过有的一些地方人们又称它为"小曲", 它是在我国的民间作为一种流传比较广,结构严谨、内容短小、形式较为规整的一种民族歌曲演唱艺术。1.2 小调的整体形成
小调的重要性和整体音乐的形成始终都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众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调的整体音乐形成大致情况可以再细分为两种,第一种大多都主要是在我们的家庭日常生活或者休闲时之间形成的;第二种是在民俗娱乐文化生活、民俗文化娱乐节目表演等各种民俗文化场合中自然形成的。1.3 《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
《沂蒙山小调》的民歌创作过程以及背景、诞生和创作发展过程非常具有特殊性。1940年的沂蒙地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非常艰难的时刻,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常有对日寇的"扫荡",国民党内的反动派也没有完全停止对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骚扰。并且充分利用了反动派的势力与我抗日的军民进行激烈对抗。当时我军除了使用正常的军事武力,文艺的宣传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武器,这样给反动势力和军民造成了舆论压力,因此也为类似《沂蒙山小调》这样的反动派作品得以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历史的条件。《沂蒙山小调》起初在当时特定的歌曲形式和条件下叫做《反对黄沙会》,然而此时并不是最终的定形, 后来随着发展又对歌曲进行了再次创作,注入抗日的内容蕴含更强的时代精神,中共建国时期以后,对歌曲的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排版等都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歌颂和赞美当时沂蒙山的自然风光,形成了最终版的《沂蒙山小调》。2 《沂蒙山小调》的艺术分析2.1 《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征
2.1.1 歌曲的基本结构
《沂蒙山小调》共由四个形式和节奏型基本相同的变化乐句组成,第一句的歌词大致包括两个变化乐句,
每个乐句最后一个结尾都会加上有一个小拖腔,结束后的这种音乐形式称为"re-do-la-sol"因它本身具有起承转合的创作和演奏方式特点,这种结合音乐创作和演奏的方式也可以把它叫做"鱼咬尾",整首中国民乐的曲子除了中部有一处六度音调的跳进外,大二度、小三度、纯四度这三个音调也同时连续进行,旋律从高音降到低音,最后结束在一个主音上。
2.1.2 调式调性
每首民族作品的曲子有其创作特点并且其形式也不同,所以每首作品中的曲子都应该有其自身的调式和调性,调式的调性也是都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差异。就像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它们所采用的就是民族作品和歌曲中的小调式,这首民歌曲子的旋律都是三拍子,采用了包含变宫的六声徽调式的沂蒙民歌,属于传统的民族小调式。2.2 《沂蒙山小调》的“字”与“情”
进行真声演唱之前,我们一定要首先能够放平自己的紧张情绪,掌握好自己的气息和呼吸声的频率,在用声上: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充分表现和完美的唱出一个山东北方人的质朴憨厚感,需要运用真实的人声进行演唱,咬字发音力度扎实有力,演唱中的呼吸方式状态也尤为关键,咬字是演唱的重要因素,咬字不清那么演唱者和聆听者之间也很难产生共鸣,要特别注意的字头、字腹、字尾的拼读和发音,三个字头的发音是指声母归韵的
发音,字腹的入声发音指的是字腹和韵母入声的发音,字尾的入声发音指的是韵母归韵,做到字正腔圆。
理解和情感表现力是演唱一首歌曲能否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方面,可以大致上的理解是因为"情带声,声情并茂。歌曲响起,演员就要具有充分的音乐表现力和代入感,演唱者要保持一种赞美和歌颂沂蒙的状态下,特别是在演唱"上"时,要把快速下滑的旋律和声音表达出来,演唱第二段时,要与第一段的音乐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声音的强烈冲击和力度稍弱,情感自然地向外流露。带着对祖国沂蒙山的强烈向往和热爱的我们再次唱出了第三段,演唱时声音的柔和力度,几乎同第二段差不多。进入第四段时,情感表达和柔和力度都要在第三段的原有表达基础上,同时音量再加强一些,要把沂蒙山的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情感表达出来,达到"情景交融"的最高艺术境界。2.3 不同版本的演绎:
《沂蒙山小调》最早的演唱者叫做韦有芹,运用了本嗓演唱,感情真诚朴实,给人亲切感,咬字发音力度较重,在对衬词的运用和处理上,力度适当,棱角分明, 后来《沂蒙山小调》广为社会大众熟知和传唱后,便陆续在网络上出现许多不同的音乐版本和独唱歌曲进行了演绎,以和郑绪岚为主要的代表。演唱歌曲所运用的是中国民族音乐混声的一种传统歌唱和演奏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混入大量的真声歌曲进行了演唱,音甜美、圆润,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特鲜明,并且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对独唱歌曲的二度真声的创作,之后郑绪岚的二度真声创作和演唱也因此显得更加别具特,她主要通过对的独唱版本和歌曲"断"与"续"的真声演唱进行分离,达到了歌唱空间音明暗度的对比,构建和突出了歌唱空间线条的整体彩明暗对比。3 结语
通过对山东民族代表音乐作品的论述,可以让大家感受到山东民歌特,更可以深刻的体会"沂蒙红精神",让更多的人们熟知并且喜欢上山东民歌,可以了解到小调歌曲的演唱技巧,为民歌爱好者可以提供到一些帮助。通过一首首短小又质朴的民歌,让我们去挖掘和发现其他兄弟姊妹民族艺术深一层蕴含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和文化的特征,从最根本上激活和发展我们的优秀民族音乐艺术。参考文献:
[1] 高月霞.民族歌唱中语言与风格的关系[M].音乐研究,2009.[2] 武装.《沂蒙山小调》及其传播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3] 彭桂云.沂蒙山小调的演变及艺术特征[M].艺海,2011.
[4] 金铁霖.邹爱舒,编著.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5] 李秋菊.浅析《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点[J].音乐创作,2013(12).[6] 何晓兵.音乐作品赏析教程:中国民歌[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7] 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王云莉(1997—),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郑绪岚(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