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
地  理(一)
(本卷共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西陶寺古观象台(35.8°N,111.5°E)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圆弧状排列。下图为其复原图和方位示意图。人们可从观测点通过夯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从自南向北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时为春、秋分日),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据此完成下列1-2题。
1.夏至日观测者最有可能看到日出的是自南向北(    河北高考时间表安排2022)
A.第2个狭缝    B.第4个狭缝    C.第6个狭缝    D.第12个狭缝
2.日出方位逐渐从自南向北第6个狭缝转向第2个狭缝过程中(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地球向近日点附近移动
C.我国雨带向北移动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答案】1.D  2.B
【解析】1.根据“从自南向北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时为春、秋分日”可知,陶寺古观象台方位图中圆弧中轴线大致指示东西方向,而夏至日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结合四个选项判断,观测者从观测点自南向北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从第2、4、6个狭缝看到日出时,太阳均位于东南方向。选D。
2.日出方位从自南向北第6个狭缝向第2个狭缝移动,说明日出方位逐渐向南偏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我国雨带向南移动,排除A、C;结合“从自南向北第 7个狭缝看到日出时为
春、秋分日”可知,日出方位逐渐从自南向北第6个狭缝转向第2个狭缝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排除D;此时段地球向近日点附近移动,故选B。
露点温度是指在一定的气压条件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降至的温度。下图为某日8时亚洲部分区域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下面3-4题。
3.该日降水概率最大的测站是(   
A.南京    B.乌鲁木齐    C.哈尔滨    D.拉萨
4.此时,图中各测站(   
A.太原阴雨绵绵    B.北京东风强劲
C.广州晴朗温暖    D.拉萨降温降雪
【答案】3.A  4.C
【解析】3.分析材料可知,露点温度表示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因此只有当气温低于露点温度时,水汽才可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水。读图可知:乌鲁木齐的气温是4.7,露点温度时-5;拉萨气温是4.8,露点为-2;哈尔滨气温是14.6,露点是5;南京气温是15.8,露点是16。四城市中,只有南京气温低于露点,因此该日降水概率最大的测站是南京。故选A。
4.“阴雨绵绵”应是暖锋或准静止锋影响下形成的天气现象;图中信息显示太原位于冷锋过境后,应是天气晴朗,气温较低,A错误。由北京附近等压线可判定,北京此时为西北风,B错
误。广州气温为19.9,露点温度为15,气温高于露点,不利于水汽凝结,难以形成降水,因此广州晴朗温暖,C正确。拉萨气温是4.8,露点为-2,气温高于露点,不利于水汽凝结,难以形成降水;且气温大于0,更难以形成降雪,D错误。故选C。
赞比亚铜矿带是世界最主要的金属矿成矿区之一。下图为“赞比亚穆富里拉铜矿带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a处为地质构造的核心部位,b处为地质构造的两翼部位。读图完成下面5-6题。
5.穆富里拉铜矿带的主要地质构造属于(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火山
6.形成图中铜矿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冷却凝固    B.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    D.重熔再生
【答案】5.A  6.B
【解析】5.由材料“a处为地质构造的核心部位,b处为地质构造的两翼部位”结合图示信息沉积岩年代a处较新,b处较老,可知,该地地质构造为向斜,A正确,B错误。图示岩层没有断裂和发生错位,可知该地没有出现断层,C错误。火山不属于地质构造,D错误。故选A。
6.由图可知,铜矿带分布在岩浆通道的边缘,没有形成岩浆通道前当地为沉积岩,可知铜矿带是靠近岩浆通道的沉积岩由于岩浆的高温作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形成铜矿带,B正确。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分布在岩浆通道内,A错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会呈层理结构,不会仅分布在岩浆通道的边缘,C错误。重熔再生会形成岩浆,D错误。故选B。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示意秦岭及其附近植被类型分布情况,虚线表示植被类型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7-8题。
7.甲地植被类型是(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8.实际观测发现Q点水分条件优于P点,主要原因是Q点(   
A.光照少,蒸发弱      B.气温低,蒸发弱   
C.迎风坡,降水多      D.纬度高,降水多
【答案】7.B  8.A
【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山地为秦岭,秦岭是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
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甲地植被类型分布在秦岭北侧的山麓地带,在南侧分布在山麓自然带以上,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因此甲地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Q点位于秦岭的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少,蒸发弱;P点位于秦岭的南坡,属于阳坡,光照强,蒸发较强,因此Q点水分条件优于P点,A正确;Q点和P点是同一自然带分布的上界,气温差别不大,B错误;Q点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CD错误;故选A。
古劳水乡地处西江之畔,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北部。宋元之前,古劳水乡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仅有零星的人类活动,而宋元以后,随着北方南迁士人的增加、对水患的治理能力和农业水平提升,开发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自明初,古劳在实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后逐渐兴盛,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即聚落主干道与其他巷道呈相互垂直状布置,巷道空间宛如梳子)。下图示意古劳水乡聚落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9-11题。
9.古劳水乡传统村落的演变过程为(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10.构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内涝    B.扩展耕地    C.改善水质    D.适应气候
11.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增强对外交通联系    B.提高环境承载力
C.便于实现种养结合    D.推动聚落城镇化
【答案】9.B  10.A  11.A
【解析】9.由材料可知,古劳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西江之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仅有零星的人类活动,可知聚落分布很少,对应图;宋元以后,随着北方南迁士人的增加、对水患的治理能力和农业水平提升,开发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图中表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自明初,古劳在实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后逐渐兴盛,围墩范围扩大,对应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来又发展了工业,对应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由材料可知,古劳水乡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西江之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内涝,A正确。挖地成塘,增加坑塘面积,不能扩展耕地,B错误。“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不能改善水质,C错误。该地发展水稻种植就能适应气候,不一定要采用“挖地成塘,堆泥成基”的模式,D错误。故选A。
11.“梳式”布局中聚落主干道与其他巷道呈相互垂直状布置,方便对外交通联系,A正确。“梳式”布局与提高环境承载力、便于实现种养结、推动聚落城镇化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空间载体,商业中心已成为目前城市居民综合性消费游憩的重要场所,其配有购物中心、百货店及品牌专卖店等多元商业业态,可同时满足居民的购物、餐饮、消费娱乐等商业需求。为增强商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商业空间布局,上海制定并发布《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年)》,重点规划15个市级商业中心。下图示意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分布。据此完成下面12-14题。
12.图示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居民惠顾行为衰减最显著的是(   
A.5    B.13    C.14    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