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甘肃地区流行音乐发展现状
一、民谣的传入历史
民谣,即是指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各国的发展脉络与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彩。本文中所提及的民谣是指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传入到中国后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分支。
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生了民谣复兴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了中国。将民谣带入了中国。1994年1月,一张《校园民谣》的专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再到2006被媒体命名为“民谣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几乎所有的音乐都被包在商业与市场中,于是很多民谣的创作者选择离开主流,在学习和接受世界优秀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同时,反思更多的社会、时代问题,把音乐的根深深的扎进民族、民间的泥土里,坚持在创作中加入民族性的特征,這是与传统民谣、流行音乐、民歌等音乐形式完全不同的一点。一些学者将这些成为新民谣。新民谣即有平常琐碎的悲欢,也有感叹社会的现象,既有地方曲种,也有民间歌谣。在经济与北上广相差甚远的甘肃,似乎这种更能走近大部分人的内心并且没有距离感。
二、传播地区民族音乐的音乐人
在流行音乐发展庞大的今天,多么优秀的民族音乐想要被大家熟知与喜爱,似乎都是举步维艰。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批很优秀的年轻人扛起了传承民族音乐的重担。
花儿有一首流传较广的曲目《早知道黄河的水干了》,曾被赵牧阳改编为《黄河谣》,也曾被腾格尔演唱过,而野孩子将它改编名为《早知道》,加入了传统乐器冬不拉,和西洋乐器手风琴,手鼓等等,
因为花儿演唱比较随性,所以节奏基本是靠演唱者自己来控制,而从歌曲的传唱度考虑,他们将复杂的节拍简化,与西方二拍子和三拍子相对应。演唱形式也从单声部转向了双声部。
从他们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试图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将有地方特性的,难于广为流传的花儿,加入了现代器乐的编配,花儿使他既保留了原有的精髓,又符合了现代人的口味。使它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这是非常难得的。
三、传播地区情怀的音乐人
民谣传入到中国已有近40年,除了之前提到出现的与民族音乐融合的新民谣,之前的民谣也在中国人的土地上逐渐发展起来。2021年,一首《董小》大火,随之爆红的出了宋冬野,还有民谣。随之2015张磊唱红了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并获得了冠军,唱红了马頔。将民谣又一次推上了巅峰,而民谣从小众音乐走向了主流的道路。随之越多越多的民谣音乐人和民谣乐队被大家发现以及追捧。甘肃地区就有很多这样的音乐人。
马頔低苦艾乐队2021年成立于甘肃兰州,由主唱刘堃,吉他周旭东,贝斯席斌,鼓手窦涛四人组成。他们的作品风格大多低调,迷幻,有较强的实验与民族彩。在作品编配中加入木鱼,埙,词牌铃等大量的民族乐器以及丰富的采样。
他们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兰州兰州》这首作品,这是一首城市主题的民谣。兰州即是他们成长的地方,歌词提到黄河,白塔山都是兰州的代表性特征。中间加入了悠扬的口琴,柔软而又的情绪。高亢的呼喊又有些悲凉。就像西北给大家的印象,苍凉、大气。在歌曲的最后加入了方言的旁白。“家让我佛撒呢?给那佛~那一哈...。”、“下个撒呢?二细,辣子多些。”、“诶!西站西站,上车就走,有座位。”最后的兰州方言旁白将兰州的美食,语言,市井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
四、结语
甘肃地区是非常纯正的西北地区,所以这个地区的音乐人或多或
少都带着西北独有的豪气与苍凉。西北的花儿、秦腔、小曲经过这些音乐人的改编与演绎,赋予了它们第二次生命。也让更多人通过作品感受到西北的豪气之美。而他们创作的很多作品比如《兰州兰州》、《白银饭店》等等,也让很多人对甘肃产生憧憬与向往。这也是民谣它的魅力所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音乐,学习音乐。而我们的传统音乐也在被更多的人推崇和研究。而对于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的方式还有很多地区的音乐人在进行,听众的数量和评价也很可观。总体来说都是呈上升趋势。
当然。我们的传统音乐很优秀。所以更需要我们去发现更多的作品或者创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样才能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