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本是一个只适用于漂亮女性的词语,但在目前的社会交际中,它已成为一个流行的称呼语并发生泛化。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女作为称呼语泛化的表现后,重点从社会因素、语言因素、心理因素三方面分析了美女泛化的原因。同时指出,泛化不代表使用中的毫无限制。
标签:“美女” 称呼语 泛化
一、“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
何谓“美女”?《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美女”这一词条注为名词,释义为“美貌的年轻女子”。据此释义,某一女性要成为“美女”,至少得具备两个条件:容貌美丽;年龄不大。作为一个有着明显评价性标记的词语,“美女”显然是一个部分女性享有的称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目前的语言交际中,曾经只专宠一部分人的“美女”开始呈现出众生平等的趋势,渐渐成为对女性的一种新的流行称呼方式,在人们,尤其在青年人的日常交际中日益鲜活起来。大街小巷、单位校园等场合,“美女”之称随处可闻:“美女,买点什么?”“美女,可以问个路吗?”,诸如此类,不绝于耳。
当“美女”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称谓时,显然不能再按词典中的释义来对它进行解读。我们发现,作为流行称呼语的“美女”,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偏正式复合词,随着其交际范围的逐步扩大及其在人们交际中的高频使用,它原有的评价性功能已不再突出,不具有其词义表达特征的人也同样可以用它来指称。在很多交际场合,“美女”的意义偏重于“女”而非“美”,差不多成了一个偏义复合词。简言之,作为称呼语的“美女”,已经开始泛化。
(一)“美女”指称范围的扩大。
我们以词典释义中构成“美女”的两个要素来分析:就容貌而言,作为称呼语的“美女”,除了继续用来指称完全符合词典释义的漂亮女子,也被广泛用来指称一般的普通女子。日常交际中碰见年轻女性,几乎都可以“美女”之称来打招呼。同时,其前还可以添加一定的修饰、限制成分,如“长发美女”“大眼美女”“张(大)美女”“王(大)美女”之类的称呼屡见不鲜。就年龄而言,作为流行称呼语的“美女”,也并非仅限于年轻女子,一些年龄稍长的、甚至中年女子也可被称为“美女”。即便是老年女性,有时在自己的子女或晚辈口中也会被亲昵地呼为“老美女”。近年还出现了专门针对年龄偏大的女子的称呼——“资深美女”,据说颇受一些四五十岁的女性的青睐。
(二)“美女”交际领域的扩展。作为一种“面称”,“美女”最初一般用来称呼身边熟悉的人,如同学朋友、搭档玩伴等,听来比较亲昵,情感因素较浓,在彼此人际关系较好的小圈子内(或者说是“私人语境”中)常用。见到朋友一般会说:“美女,好久不见啊”,办公室里也常会有“美女们,早上好啊”之类的问候。后来随着这个称谓的走红,它不再受限于人际关系的亲疏,开始由“熟悉”扩展到“陌生”,从“私人语境”走向“公共语境”,在更多交际领域中发挥作用。见到女性以“美女”来打招呼,已经成了一般场合下的社交惯用语了。当然,这时情感因素相对减少,出于特定交际目的的实用因素增加。
二、“美女”泛化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作为一种生活事实,还是作为一种语言事实,称呼语“美女”已经泛化。语言中的“泛化”现象并不鲜见,它们一般都由不同的因素促成。从一个标记明显的评价性词语,到成为一种语言时尚在交际中流行开来,“美女”的泛化当然也不是偶然的,它的出现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其泛化原因加以解读:
(一)社会因素
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任何一种语言现象的出现或变化都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制约与影响,“美女”的泛化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本质上来看,仍是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社会的话语权仍然是以男性为主,他们仍然有意无意地将观赏性作为评鉴女性的主要标准。一般男性都会对“美女”持肯定态度并给以较高评价,这也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普遍态度。女性也常因此忽视了自己作为审美主体的一面,多以审美对象的角出现。这种社会文化心态使得女性比较注重别人对自己外表的评价,能够成为别人眼中的美女,是很多女性的共同心态。
社会的发展,给现代人追求美提供了更多条件,人们的审美观也更趋多元化,审美标准五花八门,几乎每个女子都有成为别人眼中“美女”的可能。一时间,美女遍地开花,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近年来,“美女”一词频频现身新闻媒体,甚至在某些领域打起“美女”招牌就能产生良好效应,譬如“美女经济”。社会生活中,“美女”如此受宠,自然也会在语言生活中有相应的反映,这是语言的根本属性。可以说,这种社会因素是“美女”能够发生泛化的时代背景,也为这一词语在社会上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语言因素
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也有着其语言内部的原因。
从词语本身的感情彩上来看,如前所述,“美女”本身是有着明显标记性的词语。也许各个历史时期“美”的内涵不一,但有一点是历代都具备的,即具有褒扬、赞美的彩。于是,“美女”作为称呼语通常会给人以美好的、愉悦的感受。同时,从语用意义上看,“美女”包含“有风采,有魅力”等潜在义,这些潜在义远远超过了其作为称呼语本身的意义,它的多层内涵满足了人们语言表达时尽可能用简易的词语传达丰富信息的要求,因此很容易被推广使用。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来看,日常的交际称呼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美女”一词本身含有评价性,这使得作为称呼语的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交称呼语,它可以更为直白地表达赞美(不管称呼者是出于礼貌还是真心),让人听来很是悦耳。这种赞赏性的称呼,既在一定层面上抬高了对方,表示出对交际对象的尊敬,又在无形中缩小了人际间的社会距离,拉近了交际双方在情感上的差距,是一种双赢的交际策略。于熟悉的人之间,这种称呼可以使人更为亲近。如“王茹,上自习啊?”与“(王)美女,上自习啊?”两句,很明显,后者要比前者更有人情味。在比较陌生的场合,称女人为“美女”有助于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例如,店家对进门购物的年轻女性多会以“美女”呼之,以迎合被指称对象,尽可能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从“美女”作为称呼语所属的称谓系统看,目前社会通称用语并不完善,非正式场合中对陌生年轻女性的称呼语缺位。之前称年轻女性时多用“小”一词,词典上也有它明确的用法,但在近年来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出现(一些从事情行业的女子也被称为“小”),使得“小”的使用遭遇尴尬境地,人们在一些场合使用时惟恐别人会作负面理解。而“美女”一般不会有这种使用上的“忌讳”,因此这种称呼上的窘境为“美女”作为一般称呼语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再者,汉语面称中,年龄比较为人所看重。“小”一般用来指称未婚女性,而现在通行的“美女”却没有这种限制,有着一定的语用模糊性。我们可以称未婚的女性为美女,也可以称已婚女性为美女,顶多在前面加上“资深”二字,或干脆在其前以姓氏相冠,称为“某美女”亦很通行。还有,“小”这个称呼语(排除其不良指称)相对高雅,用于日常交际中,显得生分。“美女”称呼听来更为亲切活泼,很有人情味,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常交际中女性指称上的缺位现象,随着使用的普遍,自然会引起泛化。
(三)心理因素
语言是供人类使用的交际工具,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影响着交际中人们对词语的选择和运用。“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是在社会、语言和人们的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渴望被人最大限度地认可和接受。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尤其如此,绝大部分人都渴望年轻漂亮。“美女”一词本身负载了这些信息,恰好契合了女性内心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拥有美的心理,又在年龄体现上具有一定的语用模糊性,以它来作为日常的称呼语,自然大受欢迎。即使被称呼的对象并不漂亮或年轻,也不会感到怎样的尴尬。毕竟作为一个本身含褒扬彩的词语,它一般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感觉,而且有时言语轻松一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称呼语有点幽默彩在一定程度上或者更具有交际价值,“资深美女”的出现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语言使用上求新求异的心理也是这个词语泛化的重要原因。社会的日新月异,使这个时代的人们视野、思维都更加开阔、活跃,言语表达也更为灵动活泼,不受拘束,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接受能力。前一时期出现的“玉米”“凉粉”等旧词新用现象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当“小”“女士”之类的称谓已被大家熟悉得有些厌倦时,“美女”作为一个新鲜出炉的称呼语,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从“美女”的使用体上看,主要是年青人。求新求异,追求时尚本就是生活于新时代的这一人的特点,言语表现上也不例外。他们习惯创造另类的新潮词语或对词汇中的已有词语进行“创新”使用,且在一段时间的言语运用中对这些词语青睐有加。所以,当社会上“美女”日益受到关注时,他们自然会很快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时尚语言表达系
统中。同时,语言使用上通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当很多人都使用某一词语时,其他人由于“从众”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使用,“美女”能最终成为目前社会上一种比较流行的称谓,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也功不可没。
当然,以上原因不是截然分开的,是它们的合力促成了“美女”作为称呼语的泛化。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泛化后的“美女”在使用中并非毫无限制。盲目滥用,也会适得其反。大体来说,它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就使用体而言,通常以年青人居多。不过,作为一种称呼语,它在目前日常交际中的流行是有目共睹的,但最终能否“尘埃落定”,真正进入社会称谓系统,这就要看其是否能经受语言和生活的双重考验了。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4,(11).
[3]陈建民.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J].汉语学习,1991,(1).
[4]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刘晓玲.浅论称呼语“先生”“小”的历史发展[J].语言研究,2002 .
泛(杨 磊,安徽大学中文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