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动画片中暴力因素对儿童所产生的各种影响,说明了暴力对孩子的成长是起反面作用的,并分析关于影片审查的误区以及提出怎样对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作出限制
【关键词】动画片 暴力 儿童 教育
在传统社会中,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学校以及伙伴,但是电视的高度普及却几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格局。电视在提高儿童认知交往等能力的同时,去除了依据年龄和阅读能力区分不同社会境况的障碍,但也使儿童过早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电视节目中暴力因素对儿童成长的不良影响。
儿童的心灵天然的倾向于接受教育。虽然成年人也偶尔会看动画片,但是他们不会有儿童在看动画片时的专注和激动,而且两者的动机是不一样的:动画片对成年人来说只是一种娱乐形式,而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正式的事情,应该说动画片对儿童来说是人生经验的补充形式。
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大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审美教育。动画片的出现大大提前了儿童接受儿童审美教育的年龄。儿童在3岁开始就已经初步具有了鉴赏能力。动画片不要求对现实的再现,而是通过细节和局部的放大,提供更清晰更简明的现实生活场景,以夸张、强烈、明快的风格,善于幻想的童话彩,来适应儿童丰富的跳跃的想象力。
第二,人格教育。即有意识的对儿童期的心理冲突采取积极的态度,将儿童的本能和反射培养成健康的品格。
第三,文化品格教育。一个民族培养儿童的方式是对自己民族未来的文化设计。
第四,人性教育。即用人类共同的真、善、美的经验教育儿童,从对具体事情的价值判断,有意识的引发儿童心灵中美好的东西:勇敢、敏捷、勤劳、智慧、善良、主动性、创造性、关爱别人、合作精神等。
动画片最大的特点是教育性和游戏性的结合。它对儿童的教育是在没有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靠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好恶去接受,比学校教育更为自然,有更大的主动性。
日本深夜成人节目一般说来,动画片一般分为下面几种常见的类型:
1.主人公克服困难或者脱离危险,最终到某种重要的东西。
2.主人公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成功的适应了社会和集体。
3.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成功的捍卫了自己信仰的东西。
4.主人公通过具体的事情,认识到了某些道理,或者显示出某种优秀品质。
5.主人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在我们国内的动画片中第二类和第四,第五类的比较多,而在西方特别是日本的动画片中第三类的格外多。
几位外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4岁和5岁的幼儿园男孩分成两半,给其中一半儿童看一部表现成年人辱骂、用玩具扫射、用塑料棒抽打人装扮的小丑的短片,另一半儿童不看这个短片。随后,两组儿童各抽出一半被带到一个房间去玩,那里有一个小丑模型、一根塑料棒和一只玩具。结果,看过影片的儿童对小丑表现出大量的攻击性行为,没有看过影片的儿童对小丑没有任何攻击性行为。
这说明了动画片中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引起儿童的直接模仿,而且肯定会影响到整个儿童期的行为,并会在儿童的心里留下痕迹。其实就像我们小时候听了很多鬼怪故事,长大成人后虽然从理智上相信鬼神并不存在,但是每当走到黑暗荒凉的地方,难免会产生对鬼怪的恐惧,这种早期的经验总是渗透在将来的经验中。比如有些教育家研究发现人们在13岁以前的学到的东西极不容易忘记,特别是3岁以前,能够在脑海里留下极深的印象,长大后碰到与其相关的事物,脑子里会很快回忆其当时学过的东西。
有些动画片,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花仙子》,培养的是儿童的幽默和机智以及热爱和平,使儿童学会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调节自我。而像《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七龙珠》这类动画片培养的是破坏,并且助长了儿童的恐惧和无能为力的感觉。
前一段时间火爆上映的108集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是中国国产动画片的空前的奇迹,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国内800家电视台的同步热播,收视律首度超过国外动画片,短短数月就达到了1500万册以上的图书销售量,这好像是一个值得弹冠相庆的大丰收。然而,在央视频道播到89集的时候突然停播了,究其原因,家长们起要求禁播此片。家长们写道:这部动画片的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但是,其一,内容低级,充满了暴
力,情、脏话、恐吓、欺骗以及威胁。孩子们长期看这样的节目,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二,故事毫无创意,内容就是抄袭的成年人的武侠小说,叙述的一个不着边际的江湖故事;其三,动画形式没什么创新,在拙劣的抄袭国外动画片。关键的是这种动画片像孩子传递的是一种暴力加无知的价值取向,认为一切问题都要用暴力来解决。
说起来这部动画片就是受了很多日本动画片的暴力影响。
近年来由于日本动画片的大量涌入,很多人注意到日本动画片在视觉上的“暴力美学意境”倾向。日本动画特别擅长以类似于讴歌爱情的抒情手法,来讴歌生死相依那瞬间的美感。日本的动画创作具有武士道和艺术家唯美地狱的创作倾向,而动画片中的特技以及光和画面的表现力更增强了作品中暴力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甚至可以停留在其阅读人的心理从而形成或强或弱的心理影响力。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孩子们随口提到的他们所喜爱的动画片中具有暴力特征的作品的比率很高。比如说他们很喜欢《七龙珠》《圣斗士星矢》《美少女战士》《犬夜叉》。
在与一个小学男学生谈起《浪客剑心》时,他马上比划了一个武打的手势,一脸的得意。问及他对这部动画片的感觉时,得到的回答都是关于他是英雄,代表着勇敢,以及其他暴力性
特征。另一个男孩子在说起《灌篮高手》的时候,他说给他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他们打架打的可帅了,樱木花道也很好玩。一边说着一边学着人物的动作挥舞着拳头。虽然他们也表示在同学之间打架有时候只是学着做一做动作,是闹着玩儿的性质,但是还是有受伤的情况发现。
看来,尤其是小男孩,对以“力量”为代表的动画片英雄人物祟拜,甚至是迷恋。对于女孩子来说,对英雄的崇拜和模仿却没有这么明显,这应该与性别因素有关。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动画人物的偏好上,男生明显倾向富有力量特征的,有能力征服对手的;而女生则倾向于可爱的。由于孩子普通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影响了他们日常的认识、行为和话语能力。我们在对儿童的个案访谈中了解到: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而动画片的人物和内容还构成了他们平时谈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果哪个该子不了解正在放映的动画片的情节、人物和对话,就会遭到排斥和耻笑,甚至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这对中国的少年儿童来说构成一种影响行为选择的体的压力。所以即使是不喜爱看动画片的儿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去看,否则就会被排斥出本体。从本研究的访谈结果来看,这种来自同龄伙伴的外界压力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绝大多数孩子会成为动画片的忠实现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