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家长的素养
作者:刘祥云
来源:《下一代》2018年第04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必须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关键词:学前;家长;素养
linian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中国家长的期望,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处于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抨击了某些家庭教育的弊端,指出有许多小孩子教养的不好,这不是小孩子的过失,完全是父母的过失,并从多方面对父母提出了要求,面对新时代,学前儿童的家长应具备怎样的教育素质呢?
        一、强健的体魄
        家长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孩子的首要因素
        (一)科学证明,遗传对孩子身体的影响要大于对孩子心理的影响。首先是身高的影响,其次是智能的影响,再次是学习成绩的影响。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水平,父母如果体魄健壮,无疾病,就可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反之,如果父母身体不佳,体弱多病,就可能为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留下隐患,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规律。身体健康的幼儿,其行动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适应能力相应强,反之,身体羸弱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胆怯、交往障碍等现象。如:我园中班幼儿李念,其母亲肢体残疾、智商低下,李念也和其母亲一样走路踮跛,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可见父母不良的遗传基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父母的生活习性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水平
        如果父母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相反,父母特别是母亲如果具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等,则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伤害。科学证明,有饮酒习惯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大脑会出现机能障碍,造成学习困难,母亲在孕期只要有一次大量饮酒,就能杀死胎儿大量的脑细胞,对孩子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如中班张小明的父亲平时喜
欢酗酒,酒后闹事,打老婆打孩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不良的阴影,家长的不良习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孩子的个性发展。
        二、丰厚的文化素养
        家长的文化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精神因素,父母文化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一)家长的文化素养好就会不断进取,主动追求新知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父母爱学习就能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对孩子产生示范作用,就能为孩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大班幼儿刘汉晨爱阅读、知识面广、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极强,究其原因,他母亲是一名教师,文化素养较高,妈妈爱学习的习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父母善于学习,就能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刘汉晨的妈妈经常带孩子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注意指导孩子,锻炼孩子的观察、表达、社交
等各方面的能力,孩子的综合能力明显高于同龄儿童。
        (二)家长的文化素养差有碍于孩子的发展。
        家长的文化素养差,受教育程度低、知識贫乏,容易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危及孩子的生存发展。
        首先,父母缺乏生育知识,可能出现性别歧视现象,危及孩子的生命。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到:一妇女连生三胎女孩以后,认为自己无能,生不了男孩,想一死了之,为了不让女儿跟她一样过着幼年丧母的悲惨生活,就用一条三米多长的背带把小女儿绑在胸前,把大女儿、二女儿的一只手分别与自己的左右手绑在一起,跳入河中以脱离苦海,三个女儿均溺水当场死亡,愚昧的母亲幸存了下来,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其次父母愚昧迷信,就可能虐待孩子,摧残孩子,置孩子于死地而不顾。一位父亲非常迷信,在孩子出生后,专门去起名先生为孩子起个吉利的名字;而后来他生意失败、经济拮据、夫妻感情不和,又算命先生算命,说是孩子的五行与这个家庭不合,把这些遭遇全都归罪于孩子这个祸胎,便举刀砍死了不满2岁的孩子,自己也因故意杀人而被捕。虎毒尚不食子,作为父亲的人性又体现在何处?
        再次,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可能会使孩子陷入危险境地,前途渺茫。有些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往幼儿园,因为他们认为:小孩子上幼儿园就是玩,他们懂什么?又能学什么?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让子女辍学,使子女失去飞翔的翅膀;再者文化程度低无法具体辅导子女的学习,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现象。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等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家庭社会背景,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心里状态。一般来讲,出身在贫困、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且职业偏向于体力方面的家庭,其子女各方面的心理健康情况要明显差些,多数都比较自卑、胆小、不善于表现自我。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相比显得比较自卑,就是其原因之一。
        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对而言,对孩子智力的作用要大一些。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对孩子肯定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良好的道德素养
        家庭教育实践证明,家长的思想道德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制约着孩子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关系到是否教会孩子做人的根本问题。
        首先,父母的婚姻道德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健康。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这种忽略型家庭的儿童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或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漠、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残酷冷漠,这样的孩子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父母的养育之道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谈举止。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最坏的影响是举止言谈的粗俗不雅。每一个家庭的孩子言语动作、脾气秉性都是像极了父母,孩子在襁褓中就开始受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孩子成龙成凤或飞翔爬行都是父母影响教育的结果。
        再次,父母的传统美德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尊老、团结友爱、知恩图报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如能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就会使这些美德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
        最后,父母的社会道德影响着孩子的文明意识。父母作为子女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如何,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及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子女道德社会化的效果,影响着孩子的文明意识。
        四、优秀的心理素养
        家长的心理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首先,家长的情感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既是孩子认识社会的开始,也是孩子情感生活的源泉。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尊敬、孝顺老人,父母之间相亲相爱,父子、母子之间相互尊重,都会为孩子积极情感的建立提供许多有利的条件。
        其次,父母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定某个人像他父亲一样脾气暴躁或者像他母亲一样多愁善感,这说明了孩子性格中的特征大多来自遗传。一般来说,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能够隐约地见到其性格中的某些方面相似于他父母中的一个。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父母的意义都是非常特殊的。父母是其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最早,也是接触最多的人,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再次,父母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四五岁的孩子正是天真快乐的年龄,可是,现在的不少孩子天天喊着烦得很”“没意思”“我郁闷”……大人们觉得孩子的这些话很有意思,却不知道这些语言正是受到父母的影响才形成的。这种消极的语言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商。
        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文化、道德、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