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记念刘和珍君 导学案
【导入语】 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在20世纪之初的中国,有热血的青年,他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着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的尊严,为民族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而前赴后继,他们愤然在那片林弹雨中前行,他们用自己血肉模糊的双手去开辟通向进步的道路,他们不相信命运,奋力反抗着,但……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立仆,可是却又像鲁迅说的一样,一个又一个的站起来,不为势力所屈,锋利的桀骜和惨淡的微笑渐却成为一个一个鲜明的记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寻英雄的足迹。
第一篇    树荫晨读
、鲁迅诗篇涵泳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19321012
【译 文】
  交了倒霉运怎么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身都不敢翻一下却把头碰到了墙上。所以,上街都要低低地压下破帽沿把脸遮住,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一样,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真是有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
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我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只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赏 析】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
  鲁迅在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说交华盖运,说“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脸。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本于里谚“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众。但鲁迅却赋予这个词以新义,这个“千夫”不指众,而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众的指责,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这两联解释得极为透彻:“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鲁迅的这种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而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是很重要的。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所以“躲进小楼” 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首诗时还没有迁回,所以也是讽刺国民政府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就成了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的爱和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链接:化用示例:
1)、鲁迅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人生再悲凉,再失败,也要勇敢面对,更何况,我们心中还怀揣着一份梦想,为了梦想,即使经历再大的挫折,也要坚持,期待黎明曙光的到来,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2)、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若他们九泉有知,知身后定会是“山花烂漫”,他们怎么不会在“丛中笑”?他们怎么会不感到幸福,不感到快乐呢?
2鲁迅名句采撷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出处:不详。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名言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出处转引自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4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出处《故乡》。。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出处《鲁迅全集编校后记 ·附录》。
6、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出处不详。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出处《拿来主义》。
8、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出处《论睁了眼看》。
9、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出处《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10、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出处《野草·题辞》。
3论语经典吟诵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第二篇    课前预习
一、识记字音
菲薄(fěi    寥落(liáo)  洗涤(dí微漠(mò)    租赁(lìn)    喋血(xuè)      (nuè)      (zhǎn)    不惮(dàn)    浸渍(zì)     (cuán)   殒身不恤( 威慑(shè)    以儆(jǐng)效尤      陶潜(qián)    山阿(ē)      销行(xíng)    (cóng) 
二、词语解释
寥落:稀少。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
出离:超出。                       深味:深深体会。
菲薄:微薄。                      造化:自然界。
微漠:依稀,微薄。
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赁:租借。
引退:辞去官职。
黯然:忧伤的样子。
喋血:流血满地。喋:血流出来的样子。
沉勇:沉着而勇敢。
惩创:惩罚,惩治。
浸渍:浸润,渗透。
山阿:山陵。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三、资料积累
1、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社戏》,等等。
2.解题:
  (1)《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提示: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记叙文。)
  (2)关于题目中的字相当于字,并不是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成记叙、怀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实为字,鲁迅当时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3)刘和珍,是一名在·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的学生。19263月,大沽口事件发生。18日清晨,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中午她扛着白底黑字大校旗,冲入段棋瑞执政府左边大门,昂立人中。突然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4)君:是对人的尊称。
3、有关时代背景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做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众开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参考注释一)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众是“”,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
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四、课文思路
⒈从文章的题目看,“记念”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刘和珍君”是本文叙述的主体。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⒉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