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二战后50年间,墨西哥通过奉行积极的进口替代发展政策,逐渐建立了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新兴工业国的大国发展模式。1992年,墨西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3030美元,是拉美国家中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国。鉴于其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墨西哥一向被称作经济改革“样板”和投资“热点”。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墨西哥却突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不仅造成本国金融市场严重混乱,国家财政濒临崩溃,而且波及邻近国家,震撼了全球金融界。
一、危机发生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概况
二战结束后到80年代初这段时间,墨西哥是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国家,政治形势比较平稳,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的30多年中,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6-7%。虽然其人口年增长率高达3%,但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可保持3-3.8%的增长率。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墨西哥以其政治稳定的特点有力地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产业部门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变化。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50年的20%降至198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0年的9.3%,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比重大幅上升。1980年,制造业所占比重已由在1950年的17.8%上升到24.1%,从而使墨西哥由战后落后的农业和矿业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逐步变为经济结构多样、门类比较齐全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和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城市化和商业及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墨西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在全国2800万劳动力中约只有600万人从事农牧业,城市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2%以上。商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十分发达。
从20世纪70年月起,XXX选择了进口替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愿由此快速实现工业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由于墨西哥经济、技术落后,缺少必要的中间投入品,在实施进口替代计谋的过程中,不能不大量进口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中间产品。并且,在进口替代基础上树立起来的工业体系,由于失去了比较成本优势,缺乏国际竞争力,无法通过增加出口获得必须的外汇资金。在外汇收入不断恶化的情况下,XXX选择了严格的外汇管制制度和钉住美圆的汇率制度。1970-1983年墨西哥实行的是“爬行钉住美圆”制度。1982年8月,XXX无力偿还到期外债,震惊全球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急由此拉开序幕。墨西哥债务危急宣告了“政府主导型经济制度”和“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失败。
80年代的债务危机引发了墨西哥的经济衰退和艰巨的经济调整。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无力偿付到期外债本息,全国经济陷于长期的停滞或下降的危机之中。1980-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人口增长率的水平。通货膨胀持续上升,1987年达到创纪录的159.2%的比率。
沉重的外债支付负担、本国资金外逃加剧使投资资金枯竭。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诱发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迫使政府进行一系列应急性和结构性经济调整及改革,逐渐改变其封闭的内向发展模式,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从1982年底到2000年底,墨西哥的三任总统XXX(年)、XXX(1988-1994年)和塞迪略(1994-2000年)都致力于经济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模式转换,把“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作为经济改革战略的两大支柱,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政策,刺激私人投资,对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出售,使国有企业数量急剧下降,从1982年的1155家减少到1993年的209家。(2)进行贸易自由化改革。拓展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采取包括降低关税、减少进口许可证、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等措施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扭转了贸易逆差状况。1986年成为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90年代以后,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完全放开了对外贸易,加速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3)积极吸引外资,仅在1989年到1992年就累计吸
收外资480亿美元,到1994年达到730亿美元,成为拉美地区吸引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榜样。(4)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允许建立金融集团。(5)国内实行财税改革,控制财政赤字,并采取紧缩政策,抑制通货膨胀。1982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17.6%,到1992年财政已出现多年来墨西哥财政的首次盈余。同时通货膨胀率大为降低,从1987年的160%降低至1994年的6.9%。(6)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实行“全国扶贫计划”。XXX总统上台后,改组革命制度党领导机构,修改了宪法和联邦组织法,严惩经济犯罪和,加强与反对党的合作,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