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肖冰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
摘 要: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近百年来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两次危机。本文通过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梳理,比较分析了二者在危机爆发过程、对经济的影响、所处的货币环境及相应的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提出制度性缺陷是两次危机爆发的主要根源这一观点。
关键词:大萧条;金融危机;货币制度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09(2011)04-0008-04
收稿日期:2011-4-17
作者简介:徐肖冰,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 济学。
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乃至全球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不仅如此,它对经济思想以及之后的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今天的金融危机,人们总是不禁要将它与大萧条相对比,因为它们都给世界经济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同时,两者都带来了股市崩溃、高失业、银行倒闭、通货紧缩等方面的危害。那么对它们之间的比较分析,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把握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经济状况对比
虽然人们一般将1929年10月的纽约股市大崩盘作为大萧条的开始,但事实上美国经济在那之前就已经开始下滑。1928年,美联储出于对当时股市上投机行为的担心而在7月通过提高贴现率、减持政府债券等手段实施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很快就影响到了
实体经济,随着10月24日股市崩溃之后,美国的经济产出水平开始迅速下滑:经季节调整的工业产出在1929年8月至10月仅下降了1.8%,但从10月至12月却大幅下降了9.8%,之后的一年间则又下降了23.9%。此后,1930年10月、1931年3月以及1933年1月的三次银行业危机导致大批银行破产或被兼并清算,这不仅使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还导致了原有信贷关系的破裂,从而提高了银行作为信贷中介的成本。信贷成本的提高导致大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家庭以及农场由于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而不得不消减支出水平,从而进一步收缩了总需求水平。从1929年至1933年的四年时间内,美国的工业产出下
降了37%,价格下降了33%,实际GNP 下降了30%,而名义GNP 则下降了一半以上。失业率上升到25%的最高峰,并在20世纪30年代的其他年份中一直保持在15%以上。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工业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也都出现了产出大幅下降的情况。
吉林金融研究
2011年第4期(总第351期)
No.4,2011General No.351
8
再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经济状况。本次金融危机在2007年6月贝尔斯登旗下的两支从事次级房贷业务的对冲基金出现巨额亏损时就显露苗头,但这次危机一直到2008年9月多家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困境时才全面爆发。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快就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美国经济在2008年第3季度转为负增长,同时失业率也开始迅速攀升。这种下滑的势头在2009年第1季度达到最高点,该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了6.4个百分点。但与大萧条美国经济持续下滑了将近4年时间不同的是,美国经济在本次危机中大约只下滑了1年,也即从200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就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宏观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失业率在本次危机中的表现同样要远远好于大萧条时期。虽然美国的失业率水平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攀升,最高时达到了10.1%,但与大萧条时期的25%左右的失业率相比则明显低得多。
上面对大萧条与本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经济状况的简单对比很容易给人一种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性要远远低于大萧条时期的印象。但事实上,如果将世界经济而不仅仅是美国经济作为研究对象,那么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最初10个月的主要经济指标,如工业产出的表现与大萧条刚开始最初10个月的情况非常相似,而另一些经济指
标,如股票市场以及世界贸易量在这次危机中所
表现出的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大萧条时期。
二、两次危机的相似性
(一)房地产泡沫是两次危机的大萧条爆发初期,房地产市场生产过剩,而且所有住宅中大约一半被抵押;其后,大规模的违约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1934年1月,美国的《城市住宅金融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个城市中,自有房屋抵押贷款的违约比例均超过%,其中,超过一半城市的违约比例超过了
38%。当时美国经济除1920-1926年的土地泡沫之外,1925年后股市泡沫也迅速成长,不到四年时间,标普综合指数上涨了3倍多。而本轮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就是众所周知的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美联储持续降息和贷款标准的放松,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
泡沫。2001年美国次贷总额占抵押贷款市场总额的比率仅为5.6%,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20%;无需或可较少提供财务资料的房贷则自2001年的28.5%上升到2006年的50.8%。
(二)两次危机对经济影响巨大
1930—1933年是美国历史上金融体系最艰难、最混沌的阶段。1930—1933年,每年银行倒闭的比例分别为5.6%、10.5%、7.8%和12.9%,到1933年年底,坚持经营的银行仅为1929年的一半。另外一方面,大萧条的破坏力体现在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上。工业产出下降了37%,价格下降了33%,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而名义的国民生产总值则下降了一半以上。失业率上升到25%的最高峰,并在20世纪30年代其他的年份中一直保持在15%以上。
同样,这一轮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由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有可能让美国付出将近3万亿美元的代价,相当于美国GDP 总量的20%以上。在实体经济方面,占全球GDP 约55%的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并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三)危机的爆发和金融部门监管不力密不可分
大萧条和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及非审慎经营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由于美国银行业是由小型分散的独立银行组成,导致了银行体系的整体脆弱性。银行持有的负债主要是活期存款,而其资产却主要是非流动性资产,这就导致了期限错配,带来了一种不良的预期。对银行
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
9
2221
破产的市场预期,就可能造成挤兑,最后不良预期得以自我实现。
在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升级过程中,金融行业的非审慎行为被认为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非审慎的住房抵押贷款、过度的证券化、会计准则和资产管理等创新带来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引发了次贷危机,重创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斯蒂格利茨(2008)认为,两次危机都是市场不诚实的后果,美国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途径规避了金融当局的监管,并拒绝执行反垄断的任何举措。两次危机都是金融机构的不诚实行为和政策制定者的无能带来的共同结果。
三、两次危机的差异性
(一)两次危机的货币制度环境不同
大萧条的产生与当时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紧密相关。有学者研究表明,国际金本位制在大萧条的开始、加深和蔓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29年美国正试图通过货币紧缩来给其过热的经济降温,法国刚
刚结束了一个通货膨胀的时期并恢复了金本位制。两国都遇到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由此带来的国际收支盈余使两国以惊人的速度吸收作为世界货币的黄金。1932年,这两国持有世界黄金的70%以上。金本位制在各国银行倒闭潮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国家为了保证本国的金本位制而努力保护自己的黄金储备。这使得他们不愿为银行提供有可能使这些银行继续经营下去的流动资金,因为政府向其本国银行提供的任何贷款都会增长私人对该国政府宝贵的黄金储备的潜在要求权。金本位国际货币制度,是使经济崩溃得以蔓延的主要因素,它妨碍了各国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
本次金融危机也与目前的货币制度紧密相关。虽然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后,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得不到保障。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双赤字”政策大量发行货币。1971~2007年间,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累计为67841亿美元,而其中2001~2007年为47748亿美元,占70.4%。与此同时,“911”后,美国为了军事扩张而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这种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越来越大规模地向世界输出美元;另一方面又通过财政赤字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输入美元。其他国家存在大量贸易顺差并成为债权国时,在没有其他国际货币可选择的情况下,这些货币又以购买美国国债、机构债等形式回流美国,从而进一步推高了资产价格并促进了美国国民的过度消费。
(二)政府的反应和应对时效不同
大萧条爆发时,各国没有实行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政策。美、法等国甚至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通缩及银行经营状况恶化。1931年8月英国政府为应对“英镑危机”放弃金本位,此时如果美联储放宽货币供给,可能会防止市场恐慌,稳定市场情绪,但是美联储却将贴现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人民担心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又出现了一轮挤兑黄金的热潮。美联储不但没有设法缓解人们的焦虑,而是采取防御性措施,控制黄金,使得货币存量进一步下降。大萧条期间,各国都没有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增强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也未采取任何强有力的行动,而是默许了银行倒闭,于是就出现了银行倒闭—挤兑—银行倒闭的恶性循环,终于酿成金融系统近乎完全崩溃的局面。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立即采取宏观调控手段来干预经济运行,针对危机演变的不同阶段,纷纷动用几近全部经济手段联手救市。
吉林金融研究10
197
2008年9月15日,美联储向美国银行体系注资700亿美元,这是“911”以后最大规模的单日注资行动。2008年10月3日,美国通过总金额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并在15个月内将基准利率从5.25%降到0~0.
25%,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美联储采取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直接向金融市场放贷,买入大量有毒资产,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从1万亿美元急速扩张至2.3万亿美元。2009年3月,美联储宣布直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美国长期国债3000亿美元以打压长期利率。其他各国也纷纷采取救市政策以稳定金融。德国和法国分别推出总额高达5000亿欧元和3600亿欧元的救市方案,以稳定陷入危机的金融市场。可以说这次危机之所以没有演变成大萧条那样的灾难性事件,政府的救市措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两次危机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的影响不同
大萧条使得美国金融体系走向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模式,而本轮金融危机可能会导致金融监管向混业监管进行转变,同时,监管结构可能从伞形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美国通过了“格拉斯—斯蒂尔法案”,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务的风险,确立了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制度框架。以后的60多年时间里,美国金融业坚持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模式,美国政府对金融业基本朝着减少干预的方向发展,直到1999年“格拉斯—斯蒂尔法案”被全部废止。
在美国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中,政府已经意识到金融监管的不力。在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财政部也因此公布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该方案的本质是将美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权力和结构重新整合,将现有的7家联邦监管机构精简为3家。美联储的监管职能将显著扩充,监管范围由商业银行扩展到投资银行、经纪公司
和对冲基金,以加强对混业经营的监管。长期而言,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可能从伞形监管向英国、德国等的统一监管(功能监管)转变,从而建立一个更加有利于金融稳定的监管体系。
四、结语
从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可以看出,制度性缺陷是危机爆发的最大根源。不管是大萧条还是新一轮金融危机,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环境。不管是金本位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所谓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都为世界经济的快速平稳健康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制度本身缺陷的暴露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潜在危机的爆发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个国家保持稳健的金融体系对于其经济繁荣时期尤为重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创新或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改革金融体系使之能够与金融产品创新或金融自由化进程相适应,不断加强金融监管,从而保持稳健的金融体系都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杰弗里弗里登.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斯坦利恩格尔曼等.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伯南克.大萧条[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7.
[4]何帆,张明.美国次贷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求是,2007 (20).
[5]张斌.百年来国外主要经济金融危机分析[J].中国金融,2007(19):54-55.
[6]郑连盛.美国新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历史比较[J].国际经济评论,2009(1-2);51-55.
[7]杜平.后危机时代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比较和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71-74.
[8]周寂沫.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美国经济内在矛盾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1):116-119.
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
(下转第36页)
11
36
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引导和推动农民信用合作组织发展;同时实行略低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等。
最后,改革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扩大贷款有效担保物范围。地方政府要加快农村土地制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登记、评估、抵押、流转等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和市场,制定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收费,为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贷款,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
On t he Fina nce Diffi cult y of t he Speci al Cooper at i ve of
Far mer s:In t he Per spect i ve of Cr edit
Zhang Chenjie Wang Xiaozhong Liqian
A bst r act :The key to resolve the nance dif culty of the special cooperative of farmers is to elevate the credit level.So the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ooperative and farmers can play a important role.It is important to service the “agriculture,country area,and farmer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circumstance,to enhance the scal support,to encourage farmers ’innovation,and to develop versatile nancial system.K ey W or ds:Credit;Special Cooperative of Farmers;Finance Dif culty
The Gr eat Depr ession compar ison wi t h t he Am er i can Fina ncia l Cr i sis
Xu Xiaobing
A bs t r ac t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29and 2008nancial crisis are the two most serious crises durin
g this century which ha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American and the world economy.Based on the sorting out of these two nancial crises,the paper comparative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rises between the two processes,the impact on the economy ,monetary environment and nancial supervision and other aspects.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institutional defect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two crises.K ey w or ds:Great Depression;Financial Crisis;Monetary System
(上接第11页)
(责任编辑:刘晓鑫)
(责任编辑:梁海音)
吉林金融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