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金融伦理和道德建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国家,金融领域伦理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更应该关注和深入地分析金融伦理问题的成因,加强经济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完善社会伦理体系,加强道德宣传和思想教育,从而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因此,文章试图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金融伦理关系特征出发,归纳出金融危机下企业爆发伦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企业金融伦理建设措施,以期为以后的金融伦理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企业;金融伦理;伦理冲突;道德风险;建设途径
金融伦理在当今金融市场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金融伦理关系是一种在理性、必要性和规范性的金融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非常重要、特别的社会关系。在金融行为方面,金融伦理主体包括银行、储户、股东、证券交易商、投资者、借款人、银行家、上市企业、保险企业、中介机构和有关的国家监管部门。其客体是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及其相关金融工具,如借贷、融资、金融交易、货币等。金融伦理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将正规化与主观性相结合、以非强制性的方式反映和调节金融主体的各种利益关系的金融行为。亚里士多德认为,经济并非单纯的金融工具,
道德的价值要素也应包含在内,而交易必须以诚实和合同的道德精神为基础。纵观整个金融历史,可以看到,金融伦理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在早期的货币借贷中,人们注重支付利息的交易,谴责不守道德的人,注重在经济交往中的礼仪,体现了道德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在政府的调控中,道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目前,尽管我国的金融市场法制和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健全,但是诚信缺失、伦理问题依然存在。金融危机的爆发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由于过度追求超额利润、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造成道德风险不断累积并最终爆发。在巴林银行、包商银行等银行倒闭的案例中,因伦理冲突、道德缺失而引发的金融机构危机乃至破产的案例屡见不鲜。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金融伦理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但是,在这场危机中,金融伦理道德所扮演的角仍有待于深入探讨。随着金融市场制度不断发展,金融市场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使金融市场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需要对其中的伦理问题、道德风险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寻求新的金融伦理秩序。
一、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金融伦理关系特征
(一)金融危机促使金融伦理关系覆盖面广
金融危机与金融伦理无关,但也存在着恶意的、不正当的金融行为,这反映了金融伦理的脆弱。金融界相信,在金融领域,没有道德,只有商业。而自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和美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一些国家已经面临破产,美国和中国都陷入了困境。经过多方博弈,目前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关注金融危机的成因时,将目光投向了金融伦理,并清楚地认识到了金融伦理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要有效地解决这场危机,就必须把道德的功能放在首位。由此可知,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伦理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如,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人员之多、行业之多、危机之深,可谓是空前之多。在次贷链条上,“合成CDO”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资本等,将金融目标转化为少数人服务的工具,忽略了“穷人”的实际情况,将金融风险转嫁给了其他国家。银行对放款人的资质认证太过松懈,甚至伪造了文件放贷,这使得人们对基于信贷的金融行为产生了疑虑和质疑。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把这类借贷称为“骗子的借贷”,它使人们不用支付定金就能购买到自己的房屋,成为美国房地产市场上最糟糕的一个。而我国的金融界也延续了美国相关做法:放松放贷政策、零首付买房、伪造贷款、欺诈,导致金融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同时,也有一些金融机构,故意将高风险抵押贷款与证券结合起来,将问题抵押证券卖给投资人,掩盖抵押贷款的详细情况,包括抵押贷款的零首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而让那些高风险的金融产
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金融主客体中任何一方撒谎,都会有问题,而在这个时候,是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撒谎,或者是他们的诚信被利益所掩盖,导致他们的信誉危机。在金融界,这样的信贷危机已经使金融伦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并且修复起来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是永远不能修复。
(二)金融伦理关系呈现强势与弱势博弈状态
在金融伦理关系中,拥有金融专业工具、专业知识、资金和资源的银行、证券交易商、大型投资者、上市企业、保险企业、中介机构以及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等金融主体将会在金融市场中占有较高的优势,而那些缺乏这种优势的储户、小投资者、借款人、社会成员等金融主体就会处于劣势。在市场中,优势主体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财工具和自身的优势,通过不对称信息和不平等谈判等因素,使存款折扣、未注册账户、虚假凭证、挪用客户资金、隐瞒上市、操纵证券市场和其他金融活动,使弱势体蒙受损失。同时,在经济上和精神上处于劣势的人,也在积极地处理着这些伦理问题。在国际金融伦理关系中,各国金融力量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各国金融机构的参与也有很大的差异。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金融制度、金融规则、金融管理制度等各有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的金融巨
擘,为了不负责任的金融行为,不惜牺牲他国的利益,大肆印刷钞票,破坏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伦理,利用自己的金融优势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制造事端,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停滞,GDP大幅下降,人民的存款被掏空,国家破产。当前,世界發达国家都在承担着道德风险,发展中国家没有理由承受、抵制和回应,而这一次很明显地看到,美国正在得益于这次危机,而发展中国家却因此遭受了沉重的损失。
(三)国际游资导致金融伦理关系脆弱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游资的投资方式有了显著的发展趋势。国际游资是国际上追求盈利的一种短期资金,包括金融领域的货币、股票、金融衍生品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具有滞留时间短、反应迅速、隐蔽等特点。国际游资都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残酷的交易。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国际上的游资活动日益增多,投机性日益增强。在追逐利润的驱使下,国际游资呈现出一种单向性,丧失了对国际贸易的推动力,投机者遍地开花,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尤其是在金融系统不健全的国家,由于国际游资的大量撤出,房地产、股票、外汇等价格暴跌,在某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经济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扰乱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在这样一种投机性的金融行为中,其金融伦理关系非常薄弱、发展缓慢、易受伤害,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四)各方对健康、有序的金融伦理关系需求强烈
20世纪末,金融界对金融行业的失范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在金融界,主流经济学更倾向于强调道德,只注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场金融危机的挑战。要有效地解决这一危机,就必须把道德的功能放在第一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金融界中,道德败坏的现象正在不断地传播,这让人们更加明白,在金融领域,道德就是内在的道德。金融活动不同于以往被认为是简单的技术活动,它必须涉及价值评价。在个体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不能达到共赢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就是金融伦理,金融伦理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减少交易费用,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对金融伦理的转变
金融伦理在当今金融市场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金融危机的爆发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由于过度追求超额利润、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造成道德风险不断累积并最终爆发。在巴林银行、包商银行等银行倒闭的案例中,因伦理冲突、道德缺失而引发的金融机构危机乃至破产的案例屡见不鲜。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金融伦理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但是,在这场危机中,金融伦理道德所扮演的角仍有待于深入探讨。金融危机时代,随着金融市
场制度不断发展,金融市场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使金融市场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需要对其中的伦理问题、道德风险进行深入剖析,以寻求新的金融伦理秩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