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lxzs.1671-9344.202007021
作者简介:伍火胜(1992—),男,汉族,湖北黄石人,助理结构设计师,
硕士。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地铁车辆基地咽喉区盖板工程研究与设计
伍火胜
(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文章阐述了某地铁车辆基地咽喉区盖板工程的概况,叙述了其总体设计,分析了设计关键点,包括建筑、绿化设计,结构设计,消防通风设计,给排水设计,轨道、限界、接触网、地下涵管设计。关键词:地铁用地;住宅用地;综合开发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344(2020)07-0030-01
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铁车辆检修基地占地面积大,其为地面建筑,可与周边住宅用地综合开发。由于地铁车辆检修基地有多股轨道,整个区域相对封闭,相应的地铁保护级别较高。为避免周边住宅用地不被检修基
地强行分隔而导致用地效益降低,应该综合考虑周边住宅用地在地铁车辆基地区域的交通等问题。目前国内上盖开发有多种形式[1],地铁开发形式较为多样化,相关工程实践工作也开展了一些[2]。其中涉及一些关键问题,许多设计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3]。本文从设计角度分析地铁车辆检修基地与周边住宅用地综合开发的一个工程实例———咽喉区盖板工程。1工程概况
该地铁车辆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50356m 2,位于城市的山地之间(高出地铁检修基地场平约10m ),其中咽喉区两侧各有一块高于地面的山地(为预留住宅用地)。该检修基地周边有较强的地产开发价值,
为政府预留的住宅用地,且为整块出让,需在跨越地铁咽喉区的位置设置一框架结构。
该工程起到沟通两侧小区用地的作用,成为小区的绿化公共地面,沿长度方向在小里程方向设置一条宽度为20m 的双向四车道。该工程(以下简称咽喉区盖板)长352.52m ,宽60m ,建筑面积21151.20m ,高度为9.12m ,为一层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咽喉区盖板上方有0.5m 种植土。沿结构横向按平均距离设置两道抗震缝,缝宽150mm 。2总体设计
该车辆段用地形状较不规则,
规划总用地为590021m 2,车辆基地围墙内用地为338938m 2。建筑密度18.4%,容积率为0.24%,绿
化率为10.2%。总长度约1233m ,宽度约400m ,总建筑面积约150356m 2。地铁车辆基地含联合检修库、运用库、综合楼、司乘休息室等建筑。该车辆段出入段线为2条股道,段内分为48条股道,含1条试车线。3设计关键点
(1)建筑、绿化设计。建筑外立面外墙采用涂料,建筑内侧采用原砂浆面抹面。在咽喉区盖板和屋面天窗处设置防抛物网。盖板上设置一条20m 宽双向四车道,盖板上其他区域为种植屋面(0.5m 覆土和绿化草皮),
可以作为小区的内部绿化草地,两边通行便捷,
且作为人们的活动区域。(2)结构设计。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场地布置、结构荷载等因素采用灌注桩基础,使用桩基础。柱主要采用直径1000mm 圆柱和1000mm ×1000mm 方柱,梁主要采用400mm ×1200mm 截面,天面板厚主要为150mm 。挡土侧墙采用变截面,底部1000mm 厚,顶部400mm 厚截面。首层边跨结构板采用900mm 厚板。
(3)消防通风设计。盖下交通区及车道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进行消防设计。盖下车道上方设置28个8m ×4m 的敞开洞口以满足消防排烟和设计要求。
(4)给排水设计。盖上天面由建筑坡后,汇水至两侧,由雨水管排下,一侧接盖下明沟排出盖板区
朱铁域接入场段内的主排水管,一侧由盖下暗埋的800mm 直径雨水管排出,也接入场段内的主排水管并通过埋地跨轨护涵进行汇水排出,相关排水量满足规范设计,
满足实际用途。(5)轨道、限界、接触网、地下涵管设计。由于该盖板地下有列车通过,设计为B 型地铁列车,限界需满足要求。框架柱等需要满足限界要求,避免侵入地铁限界,尤其需要重视在弧形轨道处的限界核查。接触网设计由梁下后打锚板锚栓进行安装,相关荷载预留需要依据接触网专业提资要求进行结构计算并绘制结构施工图。布置结构柱和基础时应充分了解地下是否暗埋构筑物,
是否有涵管等。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地铁车辆检修基地及周边住宅用地的总体规划设计开发应结合周边地形、城市规划政策进行综合选定,对方案进行充分论证。②地铁车辆基地周边住宅用地开发等方案制定时应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以便使规划方案落地,
切实可行。参考文献:
[1]朱铁梅.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结构预留超限设计与研究[J].江苏建筑,2019(6):60-62.[2]李强.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3):38-42.
[3]周媛,刘佳,吴超.地铁车辆段上盖一体化开发项目关键性问题分析[J].市政工程
,2020(2):76-77.
建筑规划与设计
3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