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传媒论坛传媒观察 第1卷第4期
一、微纪录片兴起
(一)新媒体与媒介融合
石磊在《新媒介概论》中对新媒体技术的定义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全面的传播促使各种媒介间的交融互通,传统媒体上的创作形式向新媒介移植。
(二)微文化的兴起
新型媒介生态的变化使创作形式、内容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新媒体受众接受方式体现出碎片化、即时性和随机性的新特征。微纪录片作为微电影的双胞胎兄弟和微电影一样最早来自于UCG(用户原创内容),随着微概念的深入人心,其中的商机被发掘。微纪录片从个体非专业创作的纪录短片走向了更专业化的商业作品。
二、微纪录片创作特点——以《故宫100》为例
相比长篇纪录片篇幅,微纪录片就只能算是超短分集。微纪录片不能抛弃纪录片的本质,将传统纪录片的内核与新特征相融合才能产生优质的微纪录片作品。
(一)平民化
新媒体时代的环境为受众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信息,平民化越来越成为纪录片创作的追求。平民化趋势体现在两点:第一,选材、内容和创作形式贴近平常百姓生活,从平常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朴素的哲学和普世价值观;第二是选择普通人的视角、平等的态度与观众进行精神沟通,让观众自身对内容进行判断和思考。第67集《海棠依旧》以永寿宫为背景,讲述“狸猫换太子”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最后将落脚点放在明孝宗一生只娶一后、过寻常百姓夫妻生活上,引起观众共鸣,唤起对深宫斗争残酷的无限唏嘘。
(二)切口小
微纪录片的短小篇幅要求作品在叙事上尽量简单,首先,微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观察事物视角的小切口,以小见大。选题要从细节出发,在创作上较为灵活;作品不会为了整体叙事而舍弃部分细节和主题。《故宫100》围绕着北京故宫为中心,以紫禁城的建筑物为切入点,选取一百个具体主题来描写故宫。摄制组捕捉到很多常人难以察觉的细节,将其放大成篇。
石磊背景(三)视角新
《隐形的历史》一集故宫是现代与历史的交汇点,袁世凯称帝、尼克松访华等重要历史事件中,故宫是沉默的背景,也是时间流过后唯一留下的实物,它既是见证者,也是传承人。这种特殊的视角在传统纪录片并不常见。
(四)娱乐性强
据微纪录片的制作人说,此次《故宫100》的拍摄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制作组在创作上特别加入了娱乐性因素,第7集《威猛铜狮》中,采取了拟人的方式,“我是百兽之王,也曾叫狻猊。我是龙的儿子,也是佛的坐骑……我本来自西域,东汉才到这里……身影并不孤单,伙伴就在附近。”一段解说词读起来押韵,介绍铜狮的来源和使用目的。
(五)传播知识
传播知识也是微纪录片的一大任务。微纪录系列片可以用多集、每集一个小点起到教育功能,《故宫100》正是秉承这一点,如第14集《金砖漫地》里,展示传统制砖技艺,同时将金砖的价值与当时官员俸禄和粮食价格对比,让观众对明清时期物价有所了解。
三、微纪录片的意义
(一)制作上可能产生的问题
微纪录片的制作数量逐年增加,不少平台如梨视频等推出了自制的微纪录片作品。其中不乏制作上乘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是反映社会中难以窥见的角落。
微纪录片发展到今天,存在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一是内容浅薄化。一些微纪录片制作专注于叙事和拍摄技巧,并没有深度挖掘故事内涵;二是制作欠缺。微纪录片之微不应反映在本身的制作上。篇幅的缩小更应该提高创作水平,在微缩题材里用文本和镜头语言表达创作者的构思。
(二)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网络和电视都不能作为微纪录片传播的单一平台。台网联合成为微纪录片制作推广的必然趋势,专业的电视团队加入新媒体平台,制作出精良优秀的微纪录片作品。网络平台的自制节目输入到电视,电视台会选择与网络平台网站合作,将专业的技术、团队输入微纪录片制作中。
四、总结
微纪录片是适应新媒体平台和媒介融合背景而诞生的产物,不少人说微纪录片是属于草根,是属于年轻人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优秀的创作形式应当是被社会大部分成员认可并接受的,不能为了迎合部分观众而放弃纪录片制作的基本原则,让社会看见微纪录片因“微”而优,不是因“微”失。
参考文献:
[1]焦道利.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中国
电视,2015(01):82-85.
[2]石磊.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
[3]江世明.试论微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以《插旗》为例[J].新
闻知识,2014(1).
摘 要:2012年1月1日,《故宫100》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之后登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在线播出。该片以100
集的篇幅,每集6分钟的时长以空间视角切入,讲述了100个紫禁城故事。《故宫100》将主题细分,以小切口入手。焦道利在《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中称“对这种传统历史文化进行微平台传播,吸引年轻一代受众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必然成为纪录片创作者深刻思考的问题之一。”关键词:微纪录片;创作意义;《故宫 100》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4-0084-01以《故宫100》为例探析微纪录片创作及意义
戚 筝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作者简介:戚筝,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