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理念,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遵循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在总结反思我省小学教育本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教、学、评相统一,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育人方式,优化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我省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科育人水平。
二、主要目标
1.服务学校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明确小学阶段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学校的教育
改革和教学管理提供了必要依据,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基本范式,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引领课程教学方向,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强化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心理特点,彰显课程理念,体现教学规律,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为教师采用适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指明方向。
3.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引导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相统一。学科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实现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和育人功能。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相结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
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个体差异相兼顾。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面向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坚持跨学科与跨学段相融通。通过分学科教学与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形成学科间横向关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小学与初中通过学科知识联系与学习方式过渡,完善学段纵向科学衔接,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科素养的发展。
四、具体落实方案
第一条 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串课、请他人代课,更不允许缺课和停课。严格执行课前候课制度,预备铃响后,教师应到教室门口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候课情况,督促未进教室的学生迅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上课不得退到、早退,不提前下课,中途不离开课堂,下课不拖堂。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无特殊情况,
不坐着讲课。严禁在教室内抽烟、酒后上课、上课时接打手机,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第二条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有条件的可设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条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第四条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第五条 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秀实基础,发展能力。
第六条 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据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问,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第七条吊带裙 灵活合理的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好教学,努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多方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教师要机敏地进行引导;不得在课堂上发脾气,不准讽刺侮辱学生,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将学生赶出课堂。
第八条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发现缺课的学生要及时反馈给家长或者班主任和学校,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
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
第九条 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要科学安排学、讲、练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完成课堂达标课检测,精心选择布置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