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
目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知识的运用。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呢?
一、牢固掌握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知识也是这样。要做到灵活运用,首先要对所学知识做到牢固掌握。比如生字教学,遇到多音字理解每个读音代表不同的意思。例如“背”读一声时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用身体驮着,其它的解释全读四声。清楚了这一点,学生组词就能心中有数,在不同的语境中也能运用自如;遇到形声字,就采用归类识字。如学“碗”字,我一下列举出了“腕、剜、婉、宛、碗、惋、蜿”,结合不同部首来理解字义。再比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文中丰富生动的比喻、拟人为文章增不少,除了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妙处,我还会问:你眼中的山是怎样的?你会怎样来表现它的这种特点?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文到写作,进而全面深入的掌握知识点,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二、巧设练习
为了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我们可设计人性化、多样化练习,边练习边指导方法。
A.内容设计上,注重人性化练习。首先,常规的一些类型千万不能丢,比如近、反义词的积累,尽量地把它们放入具有生活情境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去如: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要(),不要()。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积累,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积累。让学生感觉不是枯燥的基础练习,而是在与学生谈心、谈生活,从而总能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这样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人格,实现育人这一目标。例如以下的一些练习设计:1.给学校的花草树木上挂上“自己的话”(引导大家爱护花草树木);2.用四句话分别写出四季景的特点;3.写一个鼓励学习的反问句;4.我给老爷爷让座。(根据这个情景写出人物连续动作)
B.组织形式上,开展多样性练习。在老师指导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可以开展“闯关”活动,还可以开展:分类整理的知识手抄报、成语接龙、歇后语填空、古诗朗诵会、名人名言交流会、相关分类的竞赛活动等。只要是与学习有关的,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形式都是可行的。例如:关于成语的分类积累,我们可以搞一节“漫游成语王国”或“攀登成语城堡”的活动课。可设计A、B、C、D四类题目供选择。A组:根据提供的情景,写出想到的成
语。B组:成语接龙,每条龙不少于8个成语。C组:用上3个成语,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D组:自主调用合适的成语填入一段话中。各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按顺序全班交流。在灵活运用方面,我们可以准备好几个学生习作片段,要求运用成语给原文增,每段话不少于规定的成语数量。
C.指导层面上,知识与方法并重。教师指导学生在知识方面(积累面和积累量)积累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积累相应的方法。例如学到“一言九鼎”我们就可类推到:一泻千里、一目十行、一碧千里、千钧一发等,然后小结这类词的理解。一些没有见过的题型,我们就应该指导学生思考方法,举一反三,进行类似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方法。
三、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单纯枯燥的读书、写字、做习题显然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为了激发每个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开展“名人读书、写作方法”交流会,“珠海拾贝”精品汇展(摘抄本展览)、“谜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对联”英荟萃,手抄报成果展等综合性学习活动。潜移默化中,猜字谜、对对子、成语接龙这些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在班里盛行起来,课间、联欢会、甚至是在家里都
会随处可见。将枯燥的知识寓教于乐,形式多了总会有一样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从而由一点而带动全方位的学习,这样往往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少同学还会有意外的收获,“老师,我越来越喜欢办手抄报了,我发现自己还挺有绘画天赋的!”“我特喜欢对对子,唐伯虎就是我偶像啦!”这样既让学生在活动中活学活用了平时积累的语文知识,又使他们玩中有学,学中有乐,轻负高效,幸甚至哉!
四、在写作中学以致用。
教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所遇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启发的活动与事情记录下来。老师及时检查,某个同学用上了新学的一个成语,某个同学成功运用了刚讲的歇后语,另一个同学恰当的运用了排比句,那一个同学仿写的一段特别精彩……尽可能的到学生文章中值得表扬的地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在讲评时大加表扬,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有意识的运用所学。在写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运用积累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语言的表达力和思想的感染力。同时为了记好这本日记,学生每天都应注意观察,发掘和体验生活中能给自己心灵以激荡或启迪的东西,特别是要留意一下自己在行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收获,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地进步。
五、授之以“渔”
传统的教学模式说:教学教学,大半靠教,小半靠学。现在,应该倒过来,小半靠教,大半靠学。也就是所说的三分教七分学。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就越显重要。对于学生,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方法。语文教学,必须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上狠下攻夫。不能只是“授之以‘鱼’”,而应当是千钓一发“授之以‘渔’”。即着眼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我们班在复习时,精选了教材中一些较典型的课文,分文体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注意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盲目性,加强了计划性,一个学期只要求每个学生写好十篇习作,让学生基本掌握住几种文体的写作方法。
平时在复习的时候就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背诵、默写,对于要背诵、默写的古诗、课文,可让他们分开背,一天背一部分,日积月累。很多学生有粗心的坏习惯,针对此我就教给学生一个方法:平时做作业时养成写一个字就在心里读一个字的好习惯,这对学生的马虎的毛病有立竿见影之效。当然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就一定会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方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探究思维只有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不能把学生关在室内读书,要把语文学习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多彩的大自然之中。我一定牢记这句话“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愿与大家共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