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十二个起源与传说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黄帝高辛氏之后商汤比干,属于帝王赐姓为氏。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是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州)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传说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因而,后人赞誉之"能成命百物"。春秋后期被后世尊奉为华夏族之共同祖先"人文初祖"。
少典氏生轩辕,是为黄帝。黄帝产玄嚣,玄嚣产矫极,矫极产高辛,是为帝喾,帝喾产放勋,是为帝尧。黄帝产昌意,昌意产高阳,是为帝颛顼,颛顼产穷蝉,穷蝉产敬康,敬康产句芒,句芒产矫牛,蟜牛产瞽叟,瞽叟产重华,是为帝舜,及产象、敖。颛顼产鲧,鲧产文命,是为禹。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螺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汦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渭之女禄氏,产老童。"
阏伯名契,为黄帝玄孙,帝尧的同父异母兄弟。由传世铜器"玄鸟妇壶"及商朝卜辞可知契为子姓,以玄鸟为图腾。《史记》云:"殷契,母曰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
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诗经》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
阏伯辅佐帝舜,任司徒,职掌教化,宅居于蕃(今山东滕县),因功而封于商,赐子姓,任火正,将火种置于丘上供黎民取用。民众便奉阏伯为火神,称其墓为火神台、阏伯台。契遂成为商族之祖。从他到汤,凡八迁,传十四世。《国语》云"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据史载,其世系为: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天乙(成汤)。
契在商部落居领袖地位,这种地位世袭传承下去,契逝世后由子孙继位。他的孙子相土则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人物,在泰山之下建了"东都",把商部落的势力向东大大扩展,其影响力已及东海之滨。
到了夏王朝中期,契的第六代孙冥精于治水。当时商丘一带闹水灾,冥领导人民治水,贡献很大,故深孚众望。冥逝世后由其子王亥继位。王亥雄心勃勃,越过河、济之间,带领部落人众向河北扩张,结果为有易氏部落所杀。其子上甲微为报杀父之仇,励精蓄锐,等待时机成熟即兴兵讨伐有易氏部落,杀有易氏之君绵臣,报了前仇,并在部落内大兴农业生产,继续增强国力。
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把商丘旧邑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成亳邑,并用软硬兼施的方法使附近小国归附于他。成汤用武力灭了葛国(今河南宁陵)、韦国(今河南滑县)、顾国(今河南范县)和昆吾国(今黄河与济水之间的帝丘),占领了兖豫平原大片土地。经过这番准备,他开始发兵讨伐夏王朝。成汤与夏桀先后
进行了十一场战争,最后两军决战于鸣条之野(今河南封丘)。当时夏王朝已经衰落,内部矛盾重重,混乱不堪,军士毫无斗志。鸣条一役夏王桀战败而逃,死于南巢(今安徽巢县),自此宣告夏王朝灭亡。
夏王朝的灭亡事在必然。夏朝之末,奴隶主贵族的生活非常淫侈。传说启创造一种乐舞叫做"九韶"。孔甲发明了一种乐调叫做"东音"。夏王朝末年统治阶层终日沉湎在酗酒歌舞之中,朝政日趋腐败堕落。早在夏禹主政之时,朝臣仪狄酿造出一种浓烈的"美酒"。禹王对此十分厌恶,认为后世终有一天"为酒所亡"。事实证明,此预言果然成真。夏桀即王位之后,暴虐与腐败齐至。他竭尽国力,榨罄民财,造成"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的局面。人民众对桀之所作所为异常不满,而桀还在筹划进攻周围方国部落,结果促使各方国部落更加怨恨,桀成了众叛亲离的"独夫民贼"。商汤乘机以武力攻灭夏朝,这是在孔甲下传四世之后的事,正合《国语》所说的"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汤,卜辞作"唐"。主癸之子,子姓,名履、天乙,商朝建立者,卜辞称太乙、高祖乙,为商部落首领,与有莘氏(今山东曹县)通婚,重用伊尹为相乃兴盛。时夏桀行淫纵乐,废怠政事。汤遂吊民伐罪,先灭葛(今河南长葛)、韦(今河南滑县)、顾(今山东鄄城)诸国,翦除桀之羽翼,后发兵击桀于鸣条(今河南陈留北部),桀败逃昆吾(今河南濮阳),汤再发兵灭昆吾,放逐桀于南巢(今安徽巢县)。灭夏后,汤又称武汤、成汤或成唐。回师毫邑,诸侯纷纷臣服来朝。汤遂得天下,定都毫,国号商。
汤王主政后国力日益强盛,各部落方国归顺朝贡,
从而大大地扩展了奴隶制商王朝的统治范围,影响已及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商朝后人曾追颂成汤的丰功伟绩:"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就是说,连远处西域的氐羌部落也愿意服从成汤的领导了。在商王朝统治的六百年间,疆域比夏王朝扩展了很多,其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安徽、湖北的大部分,以及江南、内蒙古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归附于它的许多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体。
商王朝还通过它属下的许多方国同更远的地区发生经济与文化联系。后人由商朝遗址中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不少器具产于今中国的东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这说明了商王朝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它直接统治的地域。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形态,在商王朝约六百年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后续中国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商朝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汤在位十三年而崩,葬于汾阴(今山西荥河),庙号烈祖。按《史记》载:汤逝世后,太子太丁未立而卒,遂立太丁弟外丙,丙死弟中壬继位,壬死立太丁子太甲继位,甲死子沃丁继位,丁死弟太庚继位,庚死子小甲继位,甲死弟雍己继位,己死弟太戊继位,戊死子仲丁继位,丁死弟外壬继位,壬死弟河直甲继位,甲死子祖乙继位,乙死子祖辛继位,辛死弟沃甲继位,甲死兄祖辛子祖丁继位,丁死立弟沃甲子南庚继位,庚死祖丁子阳甲继位,甲死弟盘庚继位,庚死弟小辛继位,辛死弟小乙继位,乙死子武丁继位,丁死子祖庚继位,庚死弟祖甲继位,甲死子廪辛继位,辛死弟庚丁继位,丁死子
武乙继位,乙死子文丁继位,文丁生三子:帝乙、比干、箕子。丁死传长子帝乙。帝乙生两子微子(启)、辛,逝世后传位于帝辛(纣王)。林字本是树林之义,其来源相传也与树林有关。据谱籍记载,商朝末年,商纣王时,有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同在朝中供职。纣王嗜杀成性,荒淫无道,百姓苦不堪言。比干等人相继劝他改过自新,他概不听从,结果微子辞官而去,箕子也假装发疯罢官,只有比干一人留了下来。他认为:"人主有过失不去劝他纠正,不是忠的表现。因为怕死不敢说话,也不是勇敢之举。如果进谏了人主不听,那是他的事情,作为人臣则应尽职。"由于他抱定了这一想法,后来便不顾生死入宫强谏,接连三天三夜不离开。纣王见他如此,便起了杀人的念头,说:"我听说圣人的心都有七个孔,不知道你是否如此。"说完便让人把他的心挖了出来。恶噩传到比干家中,夫人陈氏正怀孕在身,知道纣王一定会前来追杀,便连夜出逃,在牧野(今河南卫辉、淇县一带)郊外树林的石室隐藏下来,直到平安地把孩子生下。因为生的是男孩,便为他取名坚,字长恩。
纣王残杀了比干之后,迅即派兵包围比干府第,却没有捕到比干夫人妫氏,知道风声走漏,妫氏已逃往他处。纣王自忖妫氏乃妇道人家,又怀孕在身,想必不会走远,遂派兵在附近山林搜捕,当时并没有搜捕到。数月之后,妫氏产下男孩。竟有兵士前来查问孩子姓名及父母身世。妫氏在千钧一发危急关头,沉着应对。她说孩子叫林泉,他爹看护山林去了,蒙骗过了这批士兵。士兵们赶往别处搜查,后因无功而返,照直向纣王报告。纣王听后顿生疑心,下令官兵再次进山搜捕,若遇上这
千钓一发
母子两人务必抓回来严加审讯。
妫氏在石室骗过官兵追查,发了一身冷汗,预料官兵回头还会再来,旋即将孩子转移到茂密的山林中(长林山),到一个十分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纣王所派的官兵再次进山搜捕,已无所获。不久,周武王率领讨伐商纣的大军到了,此后不久,纣王被周武王杀掉,商朝灭亡,比干夫人及遗腹子坚都作为商朝名臣之后得到周武王的礼遇。
周武王还因坚是在树林中所生,特别为他赐姓林。这样,便有了林氏。唐朝的林宝在《元和姓纂》中记载:"林,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后来,林坚的子孙发展成为林氏的最大支派,使源于周平王次子林开、鲁国林放、鲜卑族丘林氏等支派之后的林氏无一能及。再后来,这支林氏又分出西河、南安等郡望,以及问礼、忠孝、林本、善庆、崇本等堂号。
林氏族人大多尊奉林坚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东周时期,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开,字林,其子孙以字为氏,称林氏,因周平王建都洛阳,故此支林氏起源于河南,也为河南林氏。宋郑樵在《通志》中记载:"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
(公元前781年),姬宫涅成为西周的末代皇帝,是为周幽王。幽王乃一昏庸荒淫之君,自得美女褒姒之后则百般宠爱,为博褒姒一笑,竟不惜"数举烽火"虚报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