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案(优秀6篇)
《船长》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乐段的不同。
    2.能在音乐中进行动作交替,控制自己。
    3.体会对战式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行进律动音乐、《大河之舞》剪辑版、故事铺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行进律动进场
    2.故事导入
    二、基础部分
    1.倾听音乐(保留最后一段)
    提问:你认为海盗和船长在海上发生么什么事情?
    2.问题前置:音乐什么地方战斗最激烈?
    3.再次欣赏音乐(关键点教师语言引导)。
    4.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完整叙述情节路线,并请幼儿设计情节动作。
    5.教师示范,扮演船长与海盗。
    6.请幼儿根据示范说出游戏规则。
    7.幼儿分别尝试角。
    8.纠错与小结。
    9.幼儿自主分组并尝试对战游戏。
    10.加入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想办法怎么分出胜负。
    11.完整游戏。
    12.互换角再来一遍。
    三、结束部分
    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幼儿回去创编更厉害的动作和战胜的`方法
    活动反思:
    游戏内容的设定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对孩子都是新的挑战,活动中没有游离的孩子。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能够仔细观察与聆听,发现游戏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纠错。给了幼儿主动
探索,大胆创设的空间,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保持了幼儿进行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在音乐中进行动作交替,学会控制自己。
《船长》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长岛。他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干过送信,排字等杂务,后在报馆工作,成为编辑。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讲演术,喜欢阅读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青年时期,他帮助父亲承建房屋,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等,他性格自由散漫,喜欢游荡并和船夫、舵手、渔民、杂役、马车夫、机械工等结交朋友,自称是美国的“吟游诗人”。1855年出版《草叶集》第一版,收诗12首。南北战争期间,他自愿到华盛顿看护伤员,战后曾先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1873年身患瘫痪症,以后始终没有恢复健康,直到逝世,卧床达20年之久。但他的乐观主义,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在他生前,《草叶集》再
版多次,每次都有变动,现在通用的全集,是所谓“临终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九版,收诗383首。1865年,诗人还出版了《桴鼓集》及其续集,内有一首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远景》一文。《草叶集》中最长的《自己之歌》,表达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草叶”象征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普通的人。诗的背景是纽约的街道和长岛的海滩,反映了劳动阶层人民的生活。诗采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人的肉体、灵魂和宇宙间关系的。认识。他的泛神论思想,他对无罪的肉体的歌颂,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而他的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以及像大海波涛一样气势豪迈的诗歌节奏,都是对传统诗体的创新。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诗人胸襟开阔、勇于进取的个性。除《自己之歌》外,《草叶集》还收录了《通向印度之路》、《从永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等佳作。惠特罗为建立美国自己的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写作背景介绍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农奴。他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
候,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一首。
    三、文本研习
    1.教师范读。
    2.分别请几位同学朗读。
    3.师生齐读。
    4.诗文赏析。
    (1)在这首诗中“船”、“船长”、“航程”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统一和废奴战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
    (2)课后问题探讨(第二题)
    明确:普希金把自己的诗作称作“自由的歌声”,并不是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在本诗中诗人用“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是为了突出林肯悲壮的死,胜利的钟声响起,而带领人们战胜惊涛骇浪的船长却死去了,这就突出了悲痛的气氛,同时表明了诗人对领袖的憧憬怀念之情。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不同,《致西伯利亚囚徒》写给受难的战友格调高昂,豪迈奔放。充满对战友的鼓励。《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在胜利到来之际悼念死去的伟大领袖,充满了悲痛之情。
    (3)课后问题探讨(第三题)
    明确:在第1节中,诗人呼告“我的船长哟”,用的是第三人称“他”(“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而第2节中在呼告“我的船长哟”后,用的却是第二人称“你”(“号角为你长鸣”),在第2节中,反复出现的“你”表现出诗人的极度悲伤,既为胜利而欢呼,同时又为船长的倒下而悲痛,时而叙述,时而呼告,喊出了自己的悲伤。第l、第3节用第三人称,而第2小节换为第二人称,在人称的转换中,诗人纵情地倾吐了自己对领袖的崇敬怀念之情。
    问题探讨:
    1、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南北战争的领导人林肯的崇敬和赞颂)
    2、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诗歌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运用象征的手法“国家—航船,林肯—船长,南北战争—可怕的航程,港口—胜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象征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这样构思有利于形象地表现人物的伟大崇高。在航船到达港口时,船长却到下了,具体可感地表现了诗歌的悲壮的情感。)
    (运用场面的对比。航船即将到达港口的时刻,万众欢腾喜庆胜利,而为搏击风浪而顽强奋斗的船长却在此时到下了。这种场面的对比,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反差,也更能体会到诗人心中的那种悲痛欲绝的感受。)
    3、诗歌为什么每一节的末尾都写“他已浑身冰冷,停止了呼吸”?
    (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在反复的咏叹中加剧了悲剧气氛。)
    4、第二节的诗的称代为什么突然发生了转换?这种转换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表达出人民对林肯的崇敬,“船长,亲爱的父亲”,表现了人民对总统高尚人格的敬重。)
    5、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悲壮的基调,表达出对总统的崇敬和赞颂)
    6、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两位诗人都是有正义感的战士。诗人都抒发了英雄的敬重之情,他们的诗歌都在赞颂高尚的人格。《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了乐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悼亡,基调是悲壮而忧伤的。
    7、谈谈你对“燃烧的心”的理解
    (既指诗歌中所写人物的心,也指作者的燃烧的心)
    四、小结
    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了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腾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着两首诗歌。
    2.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第七课船长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篇三
    一、复习
    1、分角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千钓一发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齐背
    指名学生背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三、批改,订正。
    (二)
    [设计理念]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本着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大的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全班范围的互动,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理论上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学习的欲望,但在实践中这种求知学习的欲望往往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效激励的结果,即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这一节课依据“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了自读、自悟、质疑、表达、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的情景,使学生欣欣然,跃跃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再逐段由学生自读、探究、讨论,
教师适时予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