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摘要: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从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及学生特点出发,阐述了从合理定位、素质培养、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思路及具体措施。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31-0090-002
曹乃文 王娟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究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从而,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特别是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很多,每所高校培养学生的层次、目标不一,而大部分独立学院是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是长期以来,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存在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处在非常尴尬的位置:企业普遍反映独立学院的学生不符合岗位需求,甚至部分企业不愿意聘用独立学院的学生,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就业自然成了难题。这反映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不能匹配的现实。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确。独立学院设置十多年来,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行业岗位的贴合度仍然不够。其次,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再次,对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改革不够彻底,力度不够大。此外,还存在师资队伍相应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后果。
二、改革思路
对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形成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如下:一是要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其他层次高校的学生自入学之初即存在知识基础上的差距,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才能从行业岗位中到本校学生的发展空间。有合理的定位,才能实现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二是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必须重视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的全方位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三是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和重视课程建设,确保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行业中对应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并为良好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四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应调动各方资源,建设一支符合应用型人才培
养要求的师资队伍。
三、具体措施
(一)结合学生特点与市场分析,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相对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这是学生入学即存在的差距。而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许多课程都对数学、物理有一定的基础,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行业内的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认真调研和分析,从中到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二)拓宽培养思路,形式多样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工科专业,因此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特别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具备工程应用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工程意识是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从业的基础,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等。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才能在全面、系统地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工程问题。除此以外,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全面
培养,要让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熟练掌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并具备在专业领域内的自主学习能力。
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形式多样地持
续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对于大一新生,开展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并且以创新小制作比赛、电子元器件焊接实训的形式使学生开展工程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形成工程思维,培养工程意识。大二、大三的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程,则主要以课程的形式(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努力加大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覆盖面,使更多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工程应用能力。此外每学期以不同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保证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能覆盖到大部分学生。对大四的学生,则以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方式综合强化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通过完成综合性的工程任务或真实的工程应用环境中解决工程问题的形式,大幅度提升工程应用能力。
(三)抓住重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是大学整个教学过程和内容的总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要培养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在学时构成方面应注意平衡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关系,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学时作为建立本专业知识架构的基本保障,又要有相当的实践学时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的原则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国家标
准》开设规定的课程,并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进行学时调整,强化与培养目标联系紧密的课程,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在保证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有所侧重。同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拓展平台,精心挑选拓展课程,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以外,能有机会接触、学习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另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设定学分置换标准,允许学生按照标准置换课程体系中的某些课程的学分。经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了应用型人
(下转第92页)
教育管理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二是要处理好教育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和范围的关系。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厘清教育管理人员工作(尤其是专职辅导员)职责范围,不断消除烦琐事务性工作的“干扰”及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协调联系的精力,让其真正回归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工作“本位”。三是处理好教师工作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即增强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做好教育管理人员队伍梯队建设,畅通教育管理人员晋升发展通道,真正保障其“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三、结语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背景下,
教育管理人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命令者、
决策者、检查者,而成为关心学生成长发展
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化需要的组织者、指导
者、实施者。
教育管理成为双方都能积极参与并收获
成长的良性循环,“教学相长”、“立德树
人”的教育目标不断实现,这无疑对学生、
管理者、高校甚至整个社会来说都大有裨益,
应大力倡导、积极实践。
【作者简介】杨伟伟(1982-),女,硕士,
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刚,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路径[J].思想理论教
育,2016(11):4-9.
[2]王国生,浅析高校辅导员事务性工
作繁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
化,2011(18):65.
[3]马加明,“大数据”视域下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的理路探析[J].高
校辅导员,2018(2):59.
[4]宁江,“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
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
教学研究,2016(11):68.
(上接第89页)
(四)采用更有利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传统的考核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税费计算申报与筹划》所涉及到的大量知识,以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的掌握情况过于片面。对于课时多,知识量大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如《税费计算申报与筹划》采取分税种考核的方式。通过这种方法增加学生的压力,让学生加强各个税种的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五)开展税务技能竞赛活动
税务技能竞赛可以考察学生税务理论知识、税务操作技能、评判性思维及职业素养等一系列能力。通过参加税友衡信杯税务技能大赛,学生经过赛前准备和刻苦训练,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更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进一步培养了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生创造
了多功能、 多媒体、 多形式的自主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对于教学
而言,教育信息化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机
遇,它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巨
大变化,其平台是互联网,教学中心和主体
是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负责为学生提供
学习支持和监督,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
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进而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吕燕(1986-),女,硕
电子信息类专业士,会计师,研究方向为税务。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7年院级一般
课题立项《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培养研究》(编号:201709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尹立杰,常直杨.面向高职教育的移
动互联网自主学习组成要素分析[J].教育现
代化,2018.1(4):293-295.
[2]李培培.助力高职生顺应教育
信息化的积极性应对策略[J].价值工
程,2018(30):274-275.
[3]姚丹.基于MOOC平台的高职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孟姝,王静,仇凡.“互联网+教育”
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教学改
革,2017(05):130-131.
[5]陈尹刚.翻转课题情境下高职院校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教育时
空,2018(02):124-125.
(上接第90页)
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重视课程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课程是执行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载体,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执行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中特别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样的课程,对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生,所教授内容的范围、深浅程度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应依据培养目标来设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进而设计教学过程。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加大改革力度,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如理实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微课、慕课等,使教学形式化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改进教学评价机制,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教师工
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者,教
师的素质尤为重要。独立学院教师的来源
一般有三种:高校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母
体学校的教师和从企业跳槽进校的工程师。
其中,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的高校应届毕业
研究生占的比重最大,此类教师最大的不
足之处就是参与工程应用实践的经验较少。
因此,要培养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应
从以下几方面调整政策,努力优化师资队
伍的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一
是加大来自企业的教师比重,实现企业工
程师的实践能力和高校研究生的理论水平
的优势互补,带动全体教师的理论、实践
教学水平的提升;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把
企业项目引入高校,鼓励教师主动参与企
业项目,从中提升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
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在工
程应用环境中快速提升实践能力。
四、小结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综合培养学生的
工程应用能力,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重视课
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
取措施,才能达到培养目标,为社会发展输
送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曹乃文(1982-),女,
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信号
处理。
【基金来源】(1)2015年广西科技大
学鹿山学院转型发展项目“应用技术型本科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
目编号:2015ZXYB001;(2)2017年广西
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作
过程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重构-以电气工
程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7JGX010。
【参考文献】
[1]古天龙等.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
究,2012(1),107-110.
[2]章献民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
程体系的改革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J],2017(4),178-181
·9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