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8期
—37—
陈增标 普清民 张 超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因为创业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人才。作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促进创业就业的基地,高职院校如何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通过打造“创客空间”,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平台,引导和扶持现代青年大学生走上创业的舞台,实现创业的梦想,十分重要,而“创客空间”运行机制的建构又是其中的关键,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高职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职电子类专业属于工程类专业,决定了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目前各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立。理论教学开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开设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创新课题训练、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以实习周为主;第二种,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课程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为主,大幅度减少了集中实习周;第三种,专业教育体系融入了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技能竞赛、创客作品制作等创新类活动纳入人才培养系统,以学分置换或互认的形式完成课程的学习。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模式一:一般为本科学校所采用,注重学科体系的构建和理论知识的培养,优点是学生学科知识体系完整、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缺点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或许有所欠缺;模式二:为应用型本科或高职院校所采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优点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得到了保证,缺点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模式三:其优点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所体现,缺点是学生参与面小,往往是偏向于精英培养,而且教学管理的难度较大。 因此,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给每一个学生增加创新实践的机会,而创客教育运动的兴起,恰恰给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思路。学校开展创客教育、学生通过创客活动,在真实的产品设计和制作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客教育的实施提倡“做中学”,创新的本质有效弥补了当前专业教育中的短板。 二、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在进行创客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建设了众多的实训室,但是大多功能比
较单一、实训室分散、实训经费管理僵硬,创业导师欠缺、创新项目欠缺、管理制度陈旧,尚难以构成开展创客教育所需要的完整条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粤嵌众创空间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学校扶持、企业指导、项目引领、社会融资、社团促进的模式,开展创客教育。 (一)学校扶持 创客工坊的建设最关键的是创业导师的素质和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创客工坊很难实现盈利,创客工坊日常运行经费及耗材费用,需要学校进行投资和扶持,学校通过项目立项及政策扶持进行师资力量和活动资金的投入。 (二)企业指导 学校通过派教师到企业兼职及参加培训进修等形式,建立一套帮助在岗教师转型为创客导师的培训体系。校内以专职创客导师为主,同时聘请校外企业行业创客成为学生的兼职创客导师。在每个工作室的建设中,引进一家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由其提供社会实践条件,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配备企业创客导师。工作室同学通过校内训练,校外实践,将创新产品优先提供给合作企业。实现校内外联动,使社会创客走进校园,校园创客融入社会,体现创客教育回归、融合、开放的本质。
电子信息类专业(三)项目引领
对于创客的培养,不仅仅是技术的培养,更重要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地提高创客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参与度,保持创客的积极性,创客工坊通过自己设置项目和企业设置项目两种方式,在校内外创业导师的帮助下,完成相应的项目,
获取相应的报酬,完成相应的技术积累。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项目分成基础项目、创新项目、创业项目三个层次,便于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开展研究工作。
(四)社会融资
高职创客工坊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创建成功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良性循环,如何保证人财物的持续投入,保证创客工坊的良性运行。电子专业粤嵌众创空间在建设过程中,将学生的创新作品进行市场化,借助校园实训设备和网络资源,使得创新作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检验。同时,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由其对创客工坊进行资金和技术投入,使其获得创新作品的优先使用权,以此获取一定的收益,使得创客工坊能持续稳定地运行,逐步形成了良性运行机制。
(五)社团促进
在创客文化氛围未完全成型之时,学生对创客工坊的参与度不高,通过在校园内成立粤嵌创客协会的社团,通过社团将具有一定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相应的工作室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社团和工作室相结合,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具有高职特的电子信息类创客工坊发展之路。 三、结语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粤嵌众创空间的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学生的专业发展为前提,融合创新训练,以粤嵌众创空间为依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新创业交流平台,促进人才培养。通过建设,粤嵌众创空间的软硬件实验条件满足了电子产品设计、智能车、智能硬件等项目的开发、设计和生产,通过建设粤嵌创客协会,对项目研发、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实践证明,基于专业背景的创客空间模式,
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摆脱
工作室模式的无序状态,为电子信息类创客工坊良性循环提供较好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刁振强.众创时代高校创客空间的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2]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路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3).
[3]郭联金,万松峰,王国胜.高职创客教育的机遇、挑战与路径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8).
[4]刘小珍.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实施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8).
[5]顾晶.高职院校创客空间构建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6).
[6]李菲,张润昊.高职“创客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6(28).
[7]朱千波.高职院校“创客空间”运行机制的建构[J].职教论坛,2015(3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