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内精彩回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______)
[3]下列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燕山月似钩的上一句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一个“喜”字。
B.“满”字真实地展现了诗人喜极而泣、泪如泉涌的情态,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地方,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境。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中诗人将主人不在家或不想让青苔留下木屐的痕迹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语言幽默风趣
B.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通过一枝红杏,引发无限遐想,让读者想象“满园春”
C.本诗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诗人“小扣柴扉”但园主人却“久不开”,说明园主人懒于社交,性情孤僻冷漠
D.朗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前两句要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读出诗人的失望扫兴之感;后两句要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读出诗人的欢快、喜悦之感
[4]诗中揭示了“一切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新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这一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文/〔唐〕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半亩方塘一鉴开”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渠”在本诗中指什么?渠水非常清澈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__。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_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是   代著名诗人   的一首歌颂   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 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   ,用   比喻子女的心,用   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翻墨: _________
卷地风来:__________
水如天:_________
[3]说说“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
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未③?
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qǐ)窗:雕刻花纹的窗户。③著(zhuó)花未:开花没有?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1]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
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3]本诗中_______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通过____和________的对比,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10. 阅读鲁迅的《自嘲》,完成练习。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①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②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自嘲》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华盖,指像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好的运气。
B.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在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
C.诗中这些自嘲中的矛盾、悲哀和伤痛包含着一位伟大人物严于审视自己的自谦、自叹。
[3]对待敌人时,我们应该“_________”;对待人民时,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选择诗句填空)
1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__
②缘:________
③不识: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