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们在
——学生车祸死亡后的的心理危机干预
一、事件
2017年3月7日早上七点左右,我校高一年级幼师班的女生王某骑车带人直行时,被一辆转弯的垃圾车带倒,后座女生包某被卷入车底,当场死亡,王某没有受伤。校值周领导第一时间通知班主任到场处理,当时还有两名不明真相的女生刘某、胡某,强烈要求陪同(她们是包某的好友,以为包某受伤了,想陪她到医院,当时情况未明,混乱之中到场,目睹了好友血流一地的场景)。7:30左右,包某家长到场,点燃香烛,哭声震天,哀乐学校也能听到。
二、各方反应
    (一)教师
    1、班主任杨老师目击了包某血流满地、其父母撕心裂肺地痛哭和香烛哀乐所布置的车祸现场,心绪不宁,精神恍惚。此前,她从未经历过如此直接的死亡事件,“连葬礼都很少参加”,
这次事情对她而言是巨大的心理冲击。在接连几天内,杨老师都出现了厌食、失眠等生理状况,出现了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
2、包某的任课老师听到这起不幸事件后,内心都非常难受。尤其是专业课老师,因为包某的专业课非常出,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各类演出,和专业课老师的关系非常好。
3、其他有些老师在上班途中也看到了当时的车祸现场,感觉到非常的害怕。
(二)学生
1、此次创伤性实践对当事人王某、目击者刘某、胡某的心理冲击是最大的。当事人王某在车祸发生之后就被赶来的家长带回家了,家长反映她“整个人都木掉了”,精神恍惚,状态非常差。刘某、胡某一直边哭边念叨“这不可能,我们以为她只是受伤了,我们想陪她去医院”。
2、包某品学兼优,经常参与各类活动,是同学们眼中的榜样。而且她脾气和善,和同班同学的关系非常好,尤其是她座位周围一圈人。大家都不能相信这样的一个鲜活的生命已经消失,出现了强烈的悲痛、焦虑、恐惧、无助、气氛等情绪。较多人,尤其是包某座位周围一
圈的好友表示,一看到空掉的座位就心里发慌,坐立不安。
三、分析
成龙车祸死亡现场图片根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将其界定为是一起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根据影响程度不同,我们将其分了层级。
第一层级:当事人王某。王某和死者包某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平时上学,都是由包某骑车,王某坐在后座的,而今天是王某想骑车,才换了座位。事情发生后,王某的反应符合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即意识改变:长时间的茫然,不可置信;行为改变:少言少语、吃饭睡觉需要父母监督提醒,不能及时地别人的提问做出应答;情绪改变:悲痛、绝望、内疚、恐惧。据她父母反应,孩子头晕,食欲减少,夜里经常做噩梦,不敢一个人睡觉,经常惊醒。
第二层级:作为目击者的班主任、刘某、胡某。这三人也出现了相应的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班主任一边要陪着大家配合解决各类事务,一边要承担失去心爱学生的震惊、无助、恐惧感,心力交瘁。两名目击的学生都是住校生,一旦发生什么,后果不堪设想,需要及时地介入。
第三层级:死者所在的班级。学生们对此的一致反映是从不可置信到焦虑、恐惧,对未来感觉到茫然,有些同学觉得生死难料,很绝望,很无助。有些人偷偷地哭泣。看到包某的座位空了,大家都觉得“心里空了一大块,想到就发慌”。
第四层级:学校的其他师生。因为是早上上班时间,很多老师看到了,学生也听到了哀乐声传过来,也打听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和同校生们基本都是骑电动车上班上学的,这次事件对他们而言是比较大的冲击。
四、干预过程
面对危机事件的发生,我们分层级,第一时间对高危人进行干预。
(一)用心陪伴,用爱温暖——对当事人王某的个体辅导
3月7日中午12:30,班主任杨老师、咨询室负责人曹老师和我到了王某的家里,我是心理教师,同时也是王某的任课老师。杨老师、曹老师负责与家长的沟通,我负责与王某的沟通。
我们到的时候,王某正在吃饭。妈妈给她盛好了饭,夹好了菜,王某坐在桌子旁,一点点地
夹着米饭。杨老师和曹老师在客厅与她的父母交流,我在餐厅陪她,先让她好好吃饭。一碗饭,王某吃了半个多小时,然后慢吞吞地起身,将饭碗放进洗碗池,坐回来,低着头,一言不发。
我做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鼓励其表达,并做到耐心倾听,给予其同理反应。在此过程中,王某双目红肿,神情茫然,说话很少,几乎是我问一句,她答一句,需要她思考的时候,她就看着我,不回答,不反应,让她有动作,比如请她深呼吸的时候,她就非常听话,似乎把我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当谈到好朋友的离开,王某爆发了,哭着说:“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要有死亡,为什么不能活着!”。情绪的松动给了吴老师进一步工作的机会,通过鼓励宣泄,王某有了大约二十几分钟的哭泣,吴老师一边递纸巾一边陪伴,表达了理解和关注,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
曹老师和杨老师提醒家长,一定要24小时陪伴王某,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谨防她自伤或自杀。
3月10日傍晚6:00,杨老师、曹老师、吴老师第二次到王某家里。据家长反映,王某不想提上学,不敢一个人睡觉,都由妈妈陪着,拉着妈妈的手才能稍稍入睡,睡着了也是经常在噩
梦中惊醒。
吴老师首先帮助王某做了一些放松训练,然后做了“安全岛”活动。在绵长的深呼吸中,吴老师带领王某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岛,王某将其形容为“五彩的、柔软的、温暖的地方”。她们一起设计了进入安全岛的姿势和暗语,然后和王某联系,帮助王某建立更好的自我保护系统。
加上之前的在家时间,班主任一共给王某请了两个星期的假,经常邀请王某到自己家弹钢琴。了王某的几个好朋友,经常地到王某家里陪伴她。要求王某母亲24小时陪伴自己的孩子,以防意外。
3月15日,王某到校学习,每天由父母接送。此事,班级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同学们都知道该如何进行更好的相互陪伴。咨询室积极关注她,在她情绪陷入抑郁、焦虑时介入(由班主任关注并及时联系咨询室)。如今,王某已经能较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二)相互支持,相互温暖——对目击者刘某、胡某的小团体辅导
3月7日晚上7:30,我约谈了刘某和胡某。
我直接了当地询问:“今天早上的事,你们的感受如何?”让两个女孩子进行了合理的宣泄。在我的支持和她们彼此的相互陪伴下,她们表达了对车祸现场的恐惧,对包某的思念,澄清了这些感受对她们所带来的影响,并共同讨论了经历失去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度过这段时间。两个女孩在心理老师的主持下互相紧紧拥抱,从对方身上汲取温暖和能量,并表达了对对方的感谢。咨询结束时,两个女生脸好看多了,她们相互依偎着走出了咨询室。
之后,我将干预的结果和班主任做了交流,然后请班主任密切关注这两个孩子的心理状态,有问题及时和我们联系。还好,两个孩子彼此的信任、支持、陪伴,让她们度过了直面死亡的痛苦。据班主任反应,两个孩子没有不良反应。
(三)告别过去,展望未来——对班级的集体辅导
3月8日早上第一节课,我们对死者所在的班级——幼师2班进行了相应的辅导。辅导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默哀。
我通报了昨天发生的车祸事件:“昨天早上七点左右,我们的同学包XX因为一场车祸离开了
我们。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了近两年,朝夕相处,积累了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怀念她,一起整理我们自己的情绪,然后,一起更好地再出发。”
我带领大家全体起立,肃立闭眼,全体默哀一分钟。
第二环节:感受盒子。
我发下了白纸,请同学们写一句话:我是在        (时间)通过        (途径)得知包某的车祸事件的,我当时的感受是       
写完之后,请了几位愿意主动分享的学生来进行分享,然后请学生在白纸的背面用图片、文字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包某的感受。当时她们刚上完学习制作太空泥玩偶的手工课,所以学生也可以利用太空泥来表达自己对包某的感受。写完、做完之后,请学生放进事先准备的盒子里,和学生说明,这个盒子将由班主任带往包某的葬礼,烧给包某。很多同学自发地折起了千纸鹤,我们没有催促,而是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宣泄、表达。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身上的内疚感、焦虑感慢慢地宣泄出去,变得更加平静。
第三环节:搬桌子。在此之前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包某的座位在第一组第二桌,在很多同学
进出教室的必经之路上,这些同学表达了对这个座位的恐惧。所以,在做完感受盒子的活动后,我们将感受盒子放在了这个座位上,由事先沟通好的两位同学(这两位同学是包某的好朋友,自愿想来做这个事情)将桌子抬出教室,其余同学起立,挥手告别。
第四环节:换座位。这个环节由班主任主持进行,对全班同学的座位进行调整,调整完毕之后,展开大扫除活动。
这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宣泄了这起车祸事件所带来的恐惧不安,表达了对包某的思念,整理了自己的情绪。包某的座位被抬出去了,整个教室做了调整与打扫,学生们无形中告别了过去,然后在“新的环境”下,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
(四)你有权利知道——对全校师生的通报
3月8日早上,政教处利用晨会时间对该事件进行了通报,打消了很多流言和猜忌。班主任利用校讯通等工具,向家长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电动车的管理,共同关注孩子的交通安全问题。
此后几周时间里,学校对学生电动车管理加强,特别审查了学生电动车的后视镜和刹车,并
不断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
五、效果评估
本次危机干预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一场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平静地度过了。王某不再逃避学校学习活动,内疚感大大降低,生活回归正轨;刘某、胡某从恐惧中走了出来,变成了更亲密的朋友,并从相互的陪伴中得到了更多的力量;班级学生的体验深刻而丰富,从躁动不安到平静自然;全校师生对骑电动车上下班、上下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关注安全。
六、反思
1、我们需要成立一个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这个小组需要经常地参与各类培训并进行积极模拟。这起事件是我们遇上的第一起如此惨烈的危机事件。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我们的组织不够健全,反应不够迅速,处理起来也不是特别专业。在工作过程中,咨询室负责人曹老师、我和班主任杨老师三人所做的事情是自发的,所有的环节也是我们三人商量的结果。在事情做完之后,我们才向领导作了所有的汇报。如果我们的危机干预小组成员之间能有更有效的沟通,我们对事情的处理也能更加自信、从容、有效。
2、我们的危机干预更应该注重平时的教育。意外事故是“可预防、可干预”的。平时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学校都在做,但这些知识并没有真正深入内心,直至出现这次车祸事件,师生才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这样的感受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防止车祸发生”上面,而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建立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探索生命价值。
3、这次危机干预的遗憾之处在于,我们没有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杨老师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也没有对包某的家长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对于杨老师来说,我们是同事、朋友、熟人,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我们没有办法对其做更好的干预,而且事情来得如此猝不及防,杨老师一直跟着大家处理各方事务,也没有时间进行更好的心理疏导。据杨老师所说,她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慢慢消化这起事件,不再失眠多梦,心慌气短,这起事件对她的伤害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