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完其实会失语一阵。
  确实就像是电影最后局部,“狱警〞陈述的那样:我只是想做一个我的小实验,试试看语言对待到何种地步人类才会对抗说“no〞,但是没有人阻止我。
  Micle对zimbardo说,我们也成了实验的一局部,如果我不是那么崇拜你,崇拜权威……
  确实是这样,当个体作为个体而存在的时候,价值判断始终会盘旋在心里,决定权在自己手中,黑白对错由自己掌握做与不做。但或许真的是那句话,“人性经不住推敲〞,内里是否一直存在恶的因子,于是一旦有一个强过自己的权威站出来“施压〞,于是“我〞就可以“被迫〞地去向更弱小的体施压——因为“我〞也是被逼无奈,你们要怨就怨这个实验选择了你们吧。
  这个论调,好似在战争中的屠戮者当中无比受用,同时传销好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了解这类实验真的很有必要,万一遇到了,你至少有个明确的概念提醒你不要陷进去)。
  忍不住,我会想,如果我遇上这样的事情呢?我会沉迷在被迫赋予的角当中无法对抗吗?我无法对抗的,是权威,还是自己的“入戏〞?好比是盗梦空间中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茉,最终是否会被植入一个小小的念头,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继而一跃而下?
  不能停止内心的质疑和嘲讽,尽管它们带来的痛苦也不少,然而相比起被植入一个念头无法自拔而言,质疑与嘲讽带来的锋利利刺掌握在自己手里,向内或向外亦或是雪藏,由自己而定。
  所以好似,那些“老子天下第一〞的人这样看起来好似比拟稳没谁的权威干扰的了自己,内心硬得一批啊。。。从未入戏,于是毫无内心波动。就像418,清清楚楚知道,只是一场实验,并且是一场可以质疑的实验。
02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肖申克的救赎》,恐惧使你成为囚犯,但希望使你自由。针对这部电影,这句话可以改成麻木和妥协是你成为囚犯,但审视自己的生活使你重获自由。
  这个实验带给那些试验者的创伤也许是永恒的,实验之外那些不能由我们选择的环境仍旧
在影响着我们。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看完影片我想告诉自己,在我可以选择时,要竭力争取更好的环境,在不可选择时,请让自己与环境保持一定距离,时常审视自己的内心,注意那些改变。
03
  前几天在课堂上看到的电影,下课铃响仍意犹未尽,回去自己来下了看,越看下去,心越揪成一个点。人性的弱点完全赤裸地暴露在这所改造的监狱里,与2093号人性的光芒比照更显得扎心。每个囚犯个体都被剥夺了根本的人权和自尊,无着内衣物,逼直男在众人前与另一囚犯表演后入的把戏。可是最令人心寒的是,仅有两名囚犯表达了近乎疯狂的对抗,一名冷眼绝食抗议,其他人或违心,或入戏太深,依旧尊称并屈从于那些日夜对待他们身心的那些Mr. Correctional Officer〔纠正警官〕〔在素来讲究人权观念的美国尚且如此,很难想象无人权意识地区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令人感到揪心的地方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是无罪的和他们正接受着专属作恶者的制裁之间造成的心理上的不公。其实这个实验真的很残酷,它的结果是令人震惊的,而津巴多他仅仅想研究监狱情境对囚犯和狱警这二者造成的心理影响,我觉得这未免会对小白鼠造成不公,他们始终是人类。不过,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一个实验
里,变量并不好控制,这些囚犯本是乖乖上学的男大学生,无犯罪记录,所以他们在面对严酷的监狱环境时,就不会有“我活该,有罪当责罚〞这样类似的内疚感,相当于平白无故大大增添他们的罪反感,按理来说这样也就更深地会激起人的心理抵抗,但是现实居然不全是这样,至少很大一局部不是。当然还有更加多的其他因素考虑,知乎上津巴多本人的表达里有很多,我在这里只说我认为的不可控变量。
04
  首先感谢导演,使得这部"路西法效应"的电影被重新拿出来拍。
  人性本恶
  进入正题,一般认为的,进入一个环境后环境会改变人。从始至终我都有另一个想法,初衷不同但熟路同归。即是,人都具有人性,或者说本性或者说动物性,形容词不是重点。重点是,脱离了束缚以后,会回归本性,说到底就是人性本恶。
  但是不是说没有法律的束缚,人就会作恶。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每一个人,关于这一点。以前听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说,人的脑子里住着一个爱因斯坦和一只虫子。虫子代表
本性,爱因斯坦代表理性。虫子会让你饿了就吃,得到同样结果的前提下能偷懒就偷懒,付出少索取多,以利为先。爱因斯坦会告诉你要承当责任,获取自己所应得的,万事不要以利为先。以电影为例子,一开始收不住的只有一个胡子渣渣的男狱警,别人问他是否是有人告诉他可以这么做,他答复道没有我们就是最高权威。之后,渐渐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路西法。原本爱因斯坦站上风的人渐渐让虫子爬到了爱因斯坦的头上,这现象也印证了破窗效应。
  斯坦福实验可能只是个特例
  每个了解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人估计都多多少少会有疑问,是否只是狱警刚好太坏。关于这一点,我觉得答案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换一批人可能会如菲利普教授一开始猜测的那样,会是个很长很无聊的实验。也可能会出些状况,但至少坚持下2个礼拜。结论是:缺少足够的样本来支持,是否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否有可重现性。
  细节
  囚犯号码,第一天,菲利普看到某扮演囚犯角的人写信的署名写了自己的囚犯号码,说:这才第一天,实验将会变得很有意思。他是在暗示,已经有一名学生进入的角。而进
入角这个关键词要充满了整个实验。笔者觉得进入角是停止思考的表现,从拒绝思考开始,失去自己原有的个性。
  假释会议。每个人囚犯轮流被带进会议室,每个人用自己的各种借口要求假释,脱离这场实验。重点在于,理由并不是扮演狱警的学生多么离谱,而是生病需要看医生想出去过生日等等。整理一下情节就知道,因为狱警的离谱脱线,导致囚犯生不如死,但是囚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各种接口想假释。证明了所有的囚犯都进入的自己是囚犯的角中。
  黑人教官的离开。在"欺负"了之后第一个离开监狱的囚犯学生后,个人要求退出实验,在电梯前丢下一句话,我刚刚对他做了这么可怕的事而我当时居然还乐在其中。你无法杀死自己脑子里的虫子,爱因斯坦打个盹,虫子就会爬上脑门。
  牧师。牧师询问每个人名字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了囚犯号码。
  终止。关于菲利普宣布终止后面无表情的学生们,有一个非常合理解释。从假释会议可以看出囚犯已经接受了自己收到不公对待是正常的这件事。而宣布终止的一瞬间,其实囚犯和狱警都还在自己的角中。讨论区里有人问为什么终止后没有囚犯殴打狱警,答案显然是不
会殴打狱警。因为实验本身并没有任何规那么约束无法殴打狱警。当然,当他们回过神来,跳出角以后,会殴打对方也说不定,但至少在电影中,当时的状况下,他们还沉浸在自己的角中。
监狱电影  我们每个人都是路西法
  学校欺凌。听到的最多的借口是:如果自己不参与欺负别人的集团,自己就会被欺负。可以解释为进入一种欺负与被欺负的"监狱"中,在电影的第二天,囚犯的学生也提到过懊悔作为囚犯,作为狱警会轻松很多。
  DV(家庭暴力)。白天在外面当孙子,晚上回家那自己身边的人出气。现代人,对陌生人客气,对自己身边的人苛刻的现象。多到让人光想到就会叹气。顺带一提,现代的DV不光是男对女,暴力也包括语言暴力。
  踢猫现象。白天在公司里是个好好人,下班以后,去饭店的时候对效劳员呼来唤去,在家里对至亲恶语相向。在效劳业中,觉得只要付了钱了,就应该什么都听自己的。
  结论
  别让爱因斯坦打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