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决策探索》2015年第04期
权力差距是用来衡量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一种文化尺度,在低权力差距文化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街头乞丐,没有人拥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没有人拥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
移民澳大利亚流程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越种族和国别的交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移民这一方面来看,“中国和全球化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的国际移民报告(2012)显示,全球移民人数从2005年的1.95亿上升到2010年的2.14亿,相当于世界人口的3.1%。近些年来,中国外出移民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有超过15万中国人移民,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主要移民国家,成为向海外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中所出现的种种不适应性已经成为不能回避的实际问题。
翻阅中国当代移民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显著的变化。较之于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留
学潮,现在的中国移民显示出向技术化、平民化方向转变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移民面对的摩擦和争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如今移民浪潮日渐深入,曾经的语言难关、生活习惯不适应等这些表象问题都已不再是困扰移民的头等大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存在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些离职退休的中国老人受不了国外那种时刻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的生活方式,老是抱怨。一些在国内居住的外国朋友有时候也会觉得不适。比如前些日子在大连,一位骑自行车的外国朋友挡在自行车道中间,坚持不让一辆黑小轿车从此道通过,在网上引起热议。
可能有国人认为外国朋友的做事方式没有一点“灵活性”“不知变通”“这么做怎么体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可是,一些国人这种遇事就想关系、不遵守社会公德等特权行为模式也颇受人诟病。一些美国媒体将部分高档华人居住区称之为“二奶村”“贪官村”,透过这些语带侮辱的称谓,我们或可窥探出美国对公权力的认知和态度。
如果用“权力差距”这一文化尺度来分析,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这种冲突。权力差距(power distance)是由文化学者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提出的概念,是用来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一种文化尺度。权力差距作为一种在社会文
化体中普遍存在的文化模式,对于社会体中的具体个人具有深刻的影响。个人在高权力差距文化和低权力差距文化的相互转变中,往往因为转变主体所带有的强烈思维惯性而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有些国人具有浓厚的高权力差距思维习惯,在他们看来,权力和权威是生活的事实,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平等,有着固定的阶层区分,他们一旦移居国外,思维惯性使他们处处行事不顺:去超市买东西需要自己排队,不再会有绿通道可以先行付款;购置房产需要一步步走法定程序,不再会出现个领导打声招呼就能减少很多手续的便利。
目前存在着的这样一种高权力差距的思维模式还是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之中,而低权力差距的文化尺度则是建立在现代社会之上。自1840年始,我们就进入了向现代社会跨越这项浩大的历史进程之中,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说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现代社会,许多学者常用的表述都是转型社会。高权力差距思维根源于前现代社会的文化因子,至今还停留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之中。
现代社会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无论何种定义,都始终逃脱不了平等、法治这样的基本文化因子。这样的价值维度极大地限制住了掌握权力者以权谋私的可能,极大地切断了权钱交易的途径。用通俗的话来说,你的地位并不能让你产生超越他人的权力,自然也就不会产生
对于权力的畸形崇拜。在低权力差距的国家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街头乞丐,没有人拥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没有人拥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所以,低权力差距文化中的人,对那些滥用公共权力为自己谋私者往往表示出深深的不齿。而那些习惯了养尊处优、对人指手画脚的人则难免有这样的想法:看到超市里排队的人,便想着能不能经理开个后门;到医院挂号就医需要等到下个月,便想着能不能贿赂一下院长,让自己抢先一步就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