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是诗,也是史,瓷是国家的使臣、时间的卧底,它们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它们有着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乾隆年间烧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素有“瓷母”的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传世仅此- -件,弥足珍贵。
  王金瑞“瓷母”传奇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讲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由演员王凯守护,这件瓷器也很快成为文物"网红”,很多人吐槽这款“大杂烩'式的瓷器不好看。这件瓷器,每-种单拎出来都非常好看,放在-起让人们开始质疑乾隆皇帝的审美。但是正如王凯在《国家宝藏》里面说的:“它代表着景德镇匠人、代表着大清盛世。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那个时期的景德镇瓷器,质地精良,无与伦比,不管是数量.上的优势,还是各种镂雕技法的进步,都说明了景德镇的瓷器烧造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江子在《青花帝国》一书中写到,乾隆给景德镇的督陶官
  唐英颁旨,交代瓷器的图案、造型及烧制数量。乾隆还要唐英将诗烧在瓷器表面,怀着永世流传的希望。
  王金瑞集各种釉彩精华于一身。
  从宋朝以来,中国瓷器开始了它的繁荣昌盛,每朝每代都有代表性的釉瓷出现,在每年的拍卖会上这些瓷器每每都能够刷新中国瓷交易记录。其中宋朝当属汝、哥、官、均、定瓷;元有元青花、霁蓝釉;明有五彩、斗彩;清有珐琅彩、粉彩。这些瓷器除了它们的烧造工艺当今无法轻易仿制外,与它們的年代稀少性也有很大关系。而“ 瓷母"几乎包含了以上所有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瓶敞口,束颈,颈下渐广,瓜楞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为贴金彩夔形耳。全瓶从上到下共分16段釉彩,各种彩釉间以金彩圈线相隔,口部饰金彩、紫地粉彩、绿地粉彩各一周;颈部饰仿哥釉、青花、松石绿釉各一周;肩部饰窑变釉、斗采,清代乾隆时期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把各种封建迷信寓意诠释在各种器物上的辉煌时期。
  各种釉彩大瓶完美体现了这一点,瓶的腹部饰12个霁蓝地描金开光,内中彩绘吉祥图,其中六幅为花卉、蝙蝠、蟠螭、如意、己字带等组成的寓意"福寿万代”的图案,另外六幅为“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太平有象”、“吉庆有余”以及“仙山凉阁”、“博古九鼎”等。腹下及足部
依次饰哥釉、青花、绿地粉彩、红地描金、仿官釉、霁蓝釉描金等。底部豆绿地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瓶身纹饰亦繁复多样,有缠枝花卉、缠枝莲.纹、团花、焦叶纹、回纹、勾菊纹等。
  如果按照一般的命名方式,它应该叫做“清乾隆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红釉粉青釉霁蓝釉松石绿釉窑变釉仿官釉仿哥釉仿汝釉酱釉三阳开泰博古九鼎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蟠!螭纹蝙蝠纹花卉纹如意纹万字纹灵芝纹螭耳大瓶”,这样一件集大成又有创新的御窑瓷器,烧造技术极其复杂, 是传世之作,仅此一件。它集中体现了乾隆时期御窑集成创新的高超瓷艺,故称“瓷母”,更有“中华瓷王"的美称。聚多种锻造工艺于一身。
  瓷器除了在绘画方面模仿西洋珐琅画法以外,其装饰题材亦多见西洋人物和受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的各种洋花(洋菊、洋莲等)图案。特别是督陶官唐英,在洋彩瓷器的制作过程中,开发了许多新的造型和装饰式样,以博取乾隆皇帝的欢心,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地(黄地、 胭脂红地、粉红地、蓝地、绿地等)“锦上添花”(亦称“轧道")装饰和转心瓶、转颈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成为乾隆 朝风格独特的瓷器品种。
  各种釉彩大瓶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
焙烧。各种釉焙烧的温度不一,有部分温度要求非常苛刻,在没有温度计的过去-切都靠经验来掌握,能够烧成这样一件“ 各种釉彩大瓶”,不但体现了当时国力的昌盛,更体现了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
  每一种釉彩在瓷器界都是独当一面的扛把子,脾气、秉性、体质各不相同,要将17种工艺齐聚成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全器尽毁”。让那么多釉、彩在同一件瓷瓶上出现,而且在当时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只有经多次失败的历练,对烧瓷技术必须炉火纯青,对各种釉、彩的性能了如指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烧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