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一、基础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拘寒潮御寒指南来了泥/古 贫/无于事 肤之痛/文不
B.弹/甲 烙/如法制 一年半/歌载舞
C.除/障 抢/一而散 入为出/体裁衣
D.仿/楷 活/为人知 期期艾/方兴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像素 座右铭 枉废心机 运筹帷幄
B.焦躁 一幅画 准备就序 星罗旗布
C.阴凉 竞技场 感恩戴德 和衷共济
D.彷徨 白内瘴 亦步亦趋 上下其手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中美聚焦网2014年4月11日刊登题为《习近平的反腐运动进入关键阶段》一文,作者为美国克莱尔蒙特麦克纳学院教授裴敏欣。
B.北京阅读季针对“没时间”这一现象,特设立“走进北京阅读季,马上读书吧”的宣传口号。借古人读书“三上”的典故(马上、枕上、厕上),提醒人们阅读不拖延、常读久受益。
C.“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被端上电视荧屏的餐桌。“舌尖2”比第一季制作费用高了30%,在内容上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
D.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把画分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认为逸格为第一位,并声言:“画之逸格,最难其俦。”
4.下列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________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而最
有味。足见有________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________来的。
(2)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________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A.关于 感觉 感触 并且
B.对于 感触 感觉 并且
C.关于 感觉 感触 况且
D.对于 感触 感觉 况且
5.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需要人们为之付出艰苦的劳动,绝不是一挥而就的。
②在上海召开的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组织者数典忘祖,拒绝使用汉语,从论文汇编到演讲、提问,乃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
③开展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少些来回比划的雕虫小技,少做些表面文章。
④这个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⑤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⑥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着过度的投机行为,如果偶尔有一个楼盘卖了个不错的价钱,就会被添油加醋地流传开来,刺激房价价格不断攀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专家认为进入炎热的夏季,或许有助于降低这种病毒的扩散。
B.在赛后拥有与自己的知名度相当的代表作,成为关乎选秀歌手成败的生死命题,没有一两首传唱度很高的好歌,歌手的人气终成镜花水月。
C.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什么话也不用说,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D.一年来,国家对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大了治理的力度,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为环境治理设定了硬指标,让大家都爱的APEC蓝可持续。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10题。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
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一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
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如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阕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梧桐不为时光的流逝感到落寞,也不为风暴夺走了它茂密的叶子而自责伤感,它只是感到寂寞。
B.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
C.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D.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名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
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解读,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
8.从上文看,我们可以看出梧桐的外形特征是:(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在精神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段中,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们的不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怎样理解文章最后“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根据以下提供的内容,写出你最喜欢的人物,并陈述理由。要求:①理由中要点出该人物的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②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③语言衔接连贯,字数在50~70之间。
鲁迅、茅盾、徐志摩、郁达夫、夏衍、艾青、余秋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你清楚地看到,过度包装实在有三大弊端:一是①____________。比如我得花28元买一斤没有换包装时只卖18元的糖果,可是那又厚又大的糖纸也以28元一斤卖给我了。二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印刷精美材料华贵的包装,生产出来就是为了被撕碎丢弃的,如同一些生命生下来就是用来浪费的。三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受的教育使你是一个天然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于是你不得不忧虑这些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分别读nì,jì,qiè;B项分别读ké/qiào,páo,zǎi/zài;C项分别读bǐnɡ/pínɡ,hònɡ,liànɡ;D项分别读mó,xiān/xiǎn,ài。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