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24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7分)
玩是人的天性。远古的人们,白天打猎采摘,夜晚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是玩;王羲之与好友会于兰亭,吟诗作赋饮酒绘画,兴.之所至,佳作迭出,是玩;我们小时候用橡皮泥捏出各种造型,无xiá吃饭,刨根问底,也是玩。
(1)看拼音写汉字:xiá( ▲ )(1分)
(2)语段中加点的“兴”字念▲。它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与下面( ▲ )选项中加点字容易读错的原因最接近。(2分)
A.污秽.
B.称.职
C.惩.罚
(3)下列词语中的“迭”与画线词同义的是( ▲ )(2分)
A.迭起
B.更迭
C.忙不迭
(4)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应换作( ▲ )(2分)
A.心不在焉
B.任劳任怨
C.乐此不疲
2.按要求填空。(11分)
(1)将①~④处的古诗名句补充完整。(4分)
(2)根据对话,在⑤~⑧处填写合适的语句。(7分)
谜面:
南京有几个区谜面:
谜面:
谜面:
谜底:放风筝
谜底:下棋
谜底:打猎
谜底:游船
小帅和小杰就这组灯谜展开讨论。
小帅 我发现这些灯谜不完整,缺少“谜目”,也就是提示猜谜人答题范围
的语句。这四个灯谜答题范围一致,可以统一补上“打一 ⑤ ▲ ”。小杰,你有什么建议?
小杰 我不太懂灯谜,就来学习学习,没什么建议。 小帅 ⑥ ▲ 。
小杰 谢谢你的鼓励。我记得曾经看过更有趣的玩法,比如可以把灯谜三的
谜底换成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因为 ⑦ ▲ 。 小帅 这个想法真是不错!那灯谜四的谜底就可以换成欧阳修《采桑子》中
的“ ⑧ ▲ , ▲ ”。
3.阅读下面有关“斗草”的资料,按要求完成任务。(6分)
儿童
散学
归来早,
① ▲ 。
(高鼎《村居》)
有约不来过夜半,
② ▲
。
(
赵师秀《约客》)
③ ▲ , 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
争渡,争渡,
④
▲ 。
(李清照《如梦令》)
斗草分为武斗和文斗两种方式。
武斗是指▲,谁的草茎先
断,谁就输。
文斗最初是看谁采的花草种类
多,新鲜别致,谁就取胜。后来有了
更高端的玩法:游戏者采来百草,以
对仗的形式互报花草名,谁采的花草
种类多,对仗的水平高,谁便赢。
(1)根据图片,将文字资料中“武斗”的玩法补充完整。(4分)
(2)小杰邀请你“文斗”,他说“鸡冠花”,你可以对▲。(2分)
二(42分)
(一)散文阅读(11分)
狗刨式游泳
苏童
我常用的锻炼方法是游泳。游泳馆离我的住所不远也不近,骑着自行车,带着泳具到了目的地,按照游泳者条例作一次简单的沐浴,然后直奔泳池,跳下去就开始我的五百米泳程,没有商量的余地。我这样已经游了近两年了,一直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活,但最近觉得自己游泳游得很无聊。
事情的起因是游泳池里一个家庭的出现——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的儿子来到泳池里。我游泳的时候很专注,但那个家庭发出的种种欢乐的声音使我无法忽略他们的存在。那一家三口在冬季的游泳池里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为什么?冬季的泳客一般都游得像模像样,而那一家子是统一的狗刨式!他们在游自由泳、正规蛙泳甚至蝶泳的泳客中显得很可笑,同时却是鹤立鸡。有人用嫌厌的目光看着他们,但他们旁若无人。你关心他们的泳姿,他们却不关心你,只
是亲密无间地享受着游泳池里的天伦之乐,而且那个孩子和母亲不时地发出因果不明的快乐的大笑声。
不知为什么,我冷眼相看之间却意识到那是游泳池里唯一快乐的三个人。我忽然觉得自己这么正规地游来游去很无趣、很累人,脑子里忽发奇想,想起我小时候也在家乡的护城河里狗刨过,再刨一次看看?我这么想着,就模仿那个家庭在水里刨了几下,没有想到只是刨了那么几下,我竟然为自己的动作感到羞耻。我的狗刨动作戛然而止,重新恢复了正式的自由泳。我仍然注意着那个狗刨式家庭,看他们刨得欢天喜地,顿时觉得自己的游泳不仅无聊,甚至有点像一台机器的运转那样沉闷烦人了。
就是从那天开始,我觉得我的游泳习惯其实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我为什么不能在游泳池里快乐地狗刨呢?我为什么要学会正规的泳姿呢?为什么我掌握了正规的泳姿以后就觉得游泳与玩水有区别呢?为什么要制造这种区别?我想我跟许多人一样钻入了公共观念的圈套,一旦追求了科学和技术,就丧失了原始和快乐,大家扯平。
或许我是碰到难题了,或许这很容易解决,有人会说:“既然你游得不快乐那就别游啊。”我也这么想,可问题是我要锻炼。有人又会说了:“既然是锻炼就别要求什么乐趣,鱼与熊掌你都想吃?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问题就在这里,人类把自己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你想想,这两样好东西为什么就不能兼得呢?
(选自《自行车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4.文章首段提到“但最近觉得自己游泳游得很无聊”,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结
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
5.文中有多处矛盾,出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
6.从语气语调的角度说说文末画线句应该如何朗读。(4分)
▲
(二)组合文本阅读(13分)
【材料一】
曲水流觞①原是古代上巳节的重要祭祀活
动,到了汉朝演变成一种饮酒游戏。游戏的内
容是一条蜿蜒但并不湍急的河流,所有人沿
河散坐,童子在上游放一杯美酒,酒杯顺水漂
流,落在谁的面前,谁就写一首诗,写不出就
罚酒。
[注]①觞,古代盛酒的器皿,用兽角等较轻的材质
制成,体积小,下有支架,可在水面漂浮。
(根据网络材料改编)
【材料二】
上个世纪50年代,《延安
报》这样报道延安冰上运动:
“在延安,每年都有将近四个
月的结冰期,这对于‘冰迷’
们来说,真是一个冬季冰上运
动的好时期。”
1955年以后,滑冰运动逐
渐成为延安广大青年喜爱的冬
季体育运动。延安中学800多
名学生,除了少数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其余都学会了滑冰。后来,冰上运动扩展到广大众中。为此,延安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了延安市滑冰训练班,培养技术人员。
在1956年末召开的延安冰上选拔大会中,除男子速滑1500米、女子速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