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天地有大美,各美其美,和而不同。“芳草鲜美,( 1) ______ ”,是春日的桃花;“蒹葭苍苍,(2) ______ ”,是秋天的芦苇。望洞庭湖水,感受“(3) ______ ,波撼岳阳城”的气势;访永州潭水,聆听“(4) ______ ”的清脆。
同是送别,在黄鹤楼,“( 5) ______ ,唯见长江天际流”,江水浩荡;在芙蓉楼,“寒雨连江夜入吴,(6) ______ ,夜雨愁苦。想到“(7) ______ ,(8) ______ ”,便一扫愁云,真挚的友谊,何惧空间隔阻?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说文解字》第一 《春秋》三传第六 辞赋第十一
《周易》第二 四书第七 诗第十二
A_______第三 B_______第八 文第十三
《诗经》第四 《史记》《汉书》第九
三礼第五 C_______第十
【材料二】
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
(《经典常谈序》朱自清)
【材料三】
南京有几个区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百度百科)
【材料四】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乐歌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作太师。……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诗言志”是一句古话;……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教化的。……这可以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义,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就当前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他却将玉比人,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常歌唱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的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毛氏有两个人:一个毛亨,汉时鲁国人,人称为大毛公,,一个毛苌,赵国人,人称为小毛公;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他们接受了孔子“无邪”的见解,又摘取了孟子的“知人论世”的见解,以为用孔子的诗的哲学,别裁古代的史说,拿来证明那些诗篇是什么时代作的,为什么事作的,便是孟子所谓“以意逆志”。其实孟子所谓“以意逆志”倒是说要看全篇大意,不可拘泥在字句上,与他们不同。……这样的以史证诗的思想,最先具体的表现在《诗序》里。
……
《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说风是风化(感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这都是按着教化作用解释的。照近人的研究,这三个字大概都从音乐得名。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便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雅就是“乌”字,似乎描写这种乐的呜呜之音。雅也就是“夏”字,古代乐章叫作.“夏”的很多,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雅又分《大雅》《小雅》,大约也是乐调不同的缘故。颂就是“容”字,容就是“样子”;这种乐连歌带舞,舞就有种种样子了。……
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比、兴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毛传》只在有兴的地方标出,不标赋、比;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兴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朱自清有删改)
阅读方法 阅读任务
浏览目录扫读 (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将“《战国策》”“诸子”“《尚书》”按正确顺序填入【材料一】ABC处。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制画思路导读 (2)阅读【材料四】,将下列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成书① ______ ;徒歌、乐歌;唱本儿诗三百用诗“诗言志”:关联政治或教化② ______ 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毛氏《诗传》以史证诗郑玄《诗笺》《诗序》解诗“六义”说按“诗歌内容”风:③ ______ 雅:公卿贵族音乐颂:祭祀乐曲按“诗歌手法”赋:平铺直叙比:比喻④ ______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抓取兴趣引读 (3)小明想要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结合以上材料和《经典常谈》,向他推荐了阅读篇目,并做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