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别处
------影评《求求你,表扬我》
  又见黄建新。依然是以小见大的小人物的故事,依然是荒诞的黑幽默。
鼠宝宝取名大全2020款  一个关于荣誉和真相的故事。杨红旗执著地要求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表扬,开始无人理睬他的要求,记者们踩上他铺的报纸的时候,也践踏了他的尊严。没想到他的小小要求竟牵出社会众生相。他的执著背后是他父亲对荣誉的嗜好,杨红旗在乎的并不是一个表扬,他在乎的是父亲。他拼尽全力也无法换来一个表扬,于是一场被策划出来的葬礼上演了。
  导演在接受访谈时,很明确地表示,那是一场假葬礼,因为它有太多不合常理之处。其实,葬礼是真是假无关宏旨。杨胜利躺在一个贴满奖状的老房子里时,他已被荣誉埋葬了。无论杨胜利是否还活在人世,过去那个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他已经离去。他可以不用再做自己破衣烂衫也要接济别人的圣人了,他可以开始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在天国或在北京。同样,无论父亲是否弃世,杨红旗都有理由伤心和愤怒,一个应得的表扬也要用死或假死去换吗。
  为什么得到一个表扬那么难?因为在他苦求荣誉的同时,许多人在誓死捍卫他们的名誉。欧阳花为了呵护自己的纯洁,不惜用谎言欺骗所有人,不惜把杨红旗逼得走投无路。谎言被揭穿,她险些被自己面临的道德困境逼上绝路。这不是她一个人的道德困境,而是整个社会道德评价标准的畸形。贞洁那么重要吗,难道比诚实和善良更重要?她为了所谓的圣洁,失去了曾有的纯真。派出所本与此事没有切身的利害关系,可他们为了辖区治安良好的名声也撒了慌。
  与这个表扬有关系的、没关系的都撒谎,于是真相扑朔迷离。这部影片表面上是一个查明真相的故事,实际上却告诉我们真相的不可知。古国歌以查明真相为己任。他不相信亲耳听到的、只相信亲眼见到的。他连自己女友是否真的是一名抓捕罪犯的女英雄都表示怀疑。而见到的都是真实的吗?他见到了被雨淋湿的欧阳花,可那天没有下雨;他见到了葬礼,却于一年后又见到了红光满面的杨胜利。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幻影。说不清的是非对错,看不透的真真假假。古国歌被真相逼迫得无法呼吸,他崩溃了,只好用辞职获得解脱。影片用古国歌表现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我们可以无限接近真相,却永远无法得到它。导演似乎并不看重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杨红旗是否真了欧阳花,记者与杨氏父子是否真的再次相遇都无关紧要。他要表现的是人们在苦苦追寻自己所想所愿而不得时的绝
望,以及逃离社会所强加的荣誉和使命后的逍遥。
  该片中真相不是唯一的,它为观众留下了想像空间,观众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片中人物或追求自己应得的,或捍卫自己已有的,在相互之间的较量和角逐后,所有人都破碎了,却也都获得了重生。在他们看来重如泰山的,在别人眼里也许轻若鸿毛。旁观者永远是冷眼看热闹。就像《芝加哥》中,女主人公最后得到的那个无罪判决一样,胜败得失无人关心。杨胜利求之不得的表扬稿终于上报了,他却不需要了。报纸落在大街上,千人踩、万人踏。旁观者总有新的热闹可看,对杨红旗的表扬终究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这是一部画面明亮、调子灰暗的电影,这是一部展示经过多重理性思考加工过的现实的电影。黄建新还是那个黄建新。片中黄建新式的处理俯拾皆是,在镜头前绽放的那把伞让我想起《说出你的秘密》,孜孜以求探寻事实真相的王志文让我想起《谁说我不在乎》里神神叨叨结婚证的吕丽萍。不同的是,这次他走得更远。以小所见的更大。几个人的小小诉求这射出道德悖论和人生困局。黑多于幽默。谎言、伤害、迷茫、死亡,主旨趋向诡异。
  一个原本有些老套的故事被他打磨得熠熠生辉,每一个镜头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
都意味深长。内容的充实和形式的美感在该片中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在国产电影普遍技术稍显落后的的情况下,黄建新的电影具有导向性。对人性的探讨无需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高超的特技,况且一个巧妙的转场、一个漂亮的调度比狂轰滥炸、飞来飞去更能达到艺术效果。
  范伟却已不是那个范伟。同是塑造普通人,《看车人的七月》带着他初涉影坛的小心翼翼,《天下无贼》则是小品路数的拙劣展示,而在《求求你,表扬我》中,范伟真正到了电影表演的感觉,在剧组交口称赞的那场戏中,他的情绪转换非常自然,少有斧凿的痕迹,大大超乎了我的预想。范伟饰演的杨红旗在影片开始时对幸福的阐述给我印象颇深。
  之前也听过对幸福很具体的描述,但都是从自我感受出发,没有像杨红旗这样,以猜想别人的感受来感知幸福。他所认定的幸福是得到别人的表扬,而得到表扬又是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他自己便在哀求表扬中迷失了。
 影片最后,古国歌、杨红旗、杨胜利在异乡相遇,三人都摆脱了心灵的枷锁――责任的枷锁、孝心的枷锁、荣誉的枷锁,而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原来―― 幸福,在别处。
《矛盾与现实的挣扎》
   一份表扬,一种精神,一种徘徊于真实与谎言之间的无助、矛盾的心情,还有时代的鸿沟以及人性的缺失……这构成了《求求你表扬我》里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初看影片觉得好笑,是因为杨红旗(范伟饰)那种应该被现代人认为很傻冒的行为和语言。开头一段特写,特别是他对幸福的阐述,观众都是要笑出声来的。可随后,欧阳花(陈好饰)对他帮助的不承认,古国歌(王志文饰)对他的怀疑与猜测,乃至整个社会对他的排斥,再到对后的真相大白。这些,怎么都不能使人笑得出来,我甚至想去按报警器,可又想到影片里那位派出所长(句号饰)的假冒伪善,觉得还是算了吧,派出所里也没有真相。这真是个黑幽默,背后折射出导演对人性的反思和对沉重现实的无奈。
  影片开头的字幕以奖状、证书作为背景,配以的却是低沉得犹如哭诉的旋律,起初的感觉只是这与荣誉这种东西不太相称。但当这种代表了人的无奈的哭泣音乐,在杨红旗父亲的灵堂被人遗忘在荒岭的时候,在结尾古国歌说一抹飘在心里的红大庆市中考成绩查询等的时候被重新奏起。才觉得荣誉夜来风雨声打一成语这东西的背后,是一口无底的井,我们俯身看去,都不禁会头晕目眩。
  本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背景设置,主人公在南方的古墙、炮台前对话。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歇斯底里,有人保持沉默。这是一个南方小镇与现代社会的矛盾,而现代人在古墙前显得多么浮躁和虚伪。有时候也让人不得不生发出一些叹息的声音:那些古墙与炮台
是古人抵御坚船利炮的,而现在,却抵御不了人性罪恶的蚕食,竟也逐渐得被赋予罪恶。
大学毕业寄语  还有的便是时代的隔阂。表现出来的是杨胜利(杨红旗之父)以及他们那一代人对荣誉的追求。我们不能说那是虚荣,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承认,既是物质极端贫乏,他们也觉得那些奖状承认了他们活着的价值。那时候的人,崇拜,整个屋子贴满了奖状,就连盖着的被子,也是和红旗一样的颜。他们无私奉献,一心向往共产主义,说是为社会主义贡献一生。而现在呢?社会想车轮一样飞速旋转,可人的思想,只停留在本雅明说的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michael myers里。而这种复制,复制出来的是自私、猜疑、谎言、虚伪……并且泛滥开来。于是两种思想的碰撞在这部电影里就是受过那种传统教育的杨红旗与现代社会实用主义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传统精神不被现实所容,并且被看成是不可思议的,这是多么无奈的一种心情!
  人类思想的倒退,即使是物质生活在提高,那也是一种畸形的提高,这更突出了都市人心灵的麻木、空虚一剂我们所处的一种悲哀的境地。于是杨红旗的来临,更像是戈多的来临,给每一个角,每一个精神世界的流浪者以改变。可是这也产生了矛盾,古国歌在感觉到他的生活被杨红旗的精神影响之后,也感到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相比杨红旗来说是多么有限——仅仅限于自己生活的圈子。但他毕竟是个都市人啊,习惯了物质的陪伴,习惯了
自我。即使后来放弃了南方,放弃了原来优越的生活,逆着人流在北方的广场上行走(这人流是代表了多数人的生活方向的)又去追逐那抹红。看见的,熄灭了,微笑,然后擦身而过。这是在提醒,当人性都缺失了的时候,别忘了那最后的一个微笑。
  关于结尾,是有很大争议的,有人认为那是古国歌的幻想,是导演的特意安排,是点睛之笔;也有人认为是杨胜利的诈死,骗得了表扬,导致那种理想主义也最终陷落,以致他们也顺应了人流,生活在了虚荣之中。其实这些争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想告诉我们不要让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的悲哀成分,从而引起思考,这思考不应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去思考自己。因为每个角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导演黄建新像巴勒斯坦愤怒的青年,憋气的蒙着脸,在巷口的一角小心翼翼的仍出思考的石子。这就造成了对于电影主题的表达到处充满了隐喻和玄机。只有经过一系列晦涩的语义转换才能抓到导演的尾巴。导演在一个不太尴尬的年代描写了一个系列小人物尴尬的生活状态。
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也反映出了导演的人文关怀和思想纬度。如电影中杨胜利父子对于媒体力量的崇信,以及村官们敲锣打鼓的迎接记者古国歌的场景到是放映出国人对与话语权的
迎媚。当媒体的力量在作为社会价值的主导者和倡导者的时候在这体制下的人民自然以得到媒体的承认为行为的动机。当这行为不被转换为主流价值的褒奖时似乎行为的就构不成其意义。杨胜利是带着遗憾下葬的,而杨红旗对于表扬的执卓到是突出了一种舍本逐末的精神来,这何尝不是一种人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