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1期2009年2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 i cheng Nor m al College             Vo l .23,No .1Feb .,2009
 浅谈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文理科分开教学改革的思考
冯雪花,于 勇
(伊犁师范学院计算机系,伊犁835000;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文理科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课应
采取文理科分开教学的方式,并针对文科班级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一些改良建议,旨在提高
大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文理科分开教学;认知风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118(2009)0120106204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冯雪花(———),女,伊犁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教师;于勇(63———),男,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教授。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成
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1]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各高校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一、教学实践带给我们的反思
在大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系都负责全院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培训强化工作,作者作为计算机系的一名教师也担任了此项培训工作。在对我们伊犁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培训过程中,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理科院系的学生和文科院系的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文科院系的学生在考试结束后知识遗忘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对基本的操作都很陌生了。文理科学生这种技能的差距感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都从未深刻体会到而被忽视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也给我们担任此项培训的教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学反思和警示:我们不能再采用大一统的方式对文理科班级统一教学,而需要重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做一个全新的思考,考虑将文理科加以区分、依照各自学习特点、专业取向有针对性的分开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时让学生感到投其所好、各取所需的学习快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兴趣为先导的自我发现、探索式学习,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
二、文理科分开教学思想的提出和重新认识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历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这样一个面向全院学生的公共课提出并实施了一些教学改革———在2006年以前,我院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都是用一学年的时间完成,每周一次讲授课,一次上机实践课,不分文理科全院新生同时开设。后来为了避免老师讲的过多、过细,学生上机练习太少的实际,将每周一次的上机课改为每周两次,并且实行了文理科分开授课。所有理科班级安排在第一学期,文科班级安排在第二学期。准确来讲,其实也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分开教学,因为这种文理科分开教学仅仅在授课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区分,教学模式和讲授方法仍然没有加以区别,称为分步教学可能会更合适。笔者认为,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分开教学应该是针对文理科学生自身固有的学习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在承认和接受学生学习特点、认知风格差异,并有待于教师在探索、发挥学生不同的学习优势的基础上,从备课-讲授方式-上机指导-作业制定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策略的制定,乃至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有目的性、有针6
:2008-11-17
:19791901
对性的教学调整和改革,进行有区别的、有特的教学,而不仅仅只驻足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改变。
三、文理科分开教学的必要性
11文理科学生学习认知风格的差异。根据我系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文理科学生具有明显的学习认知风格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上存在较大差异。据了解,很多综合高校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理科学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习起来很有意思,表现出很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动手操作,主动去学习,想通过学习达到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目的,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一个基础,几乎不需要老师再做兴趣引导和督促工作。文科学生普遍反应: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感觉上机操作困难,从学习情感上表现为不愿意上机操作,没有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但为通过考试又不能不学,在兴趣缺失下只能机械式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为考试、拿证,抱有只要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将这门课程的学习作为一种任务来完成,而不是为了提高技能。采用的学习方法仍然是长期以来对他们来讲一直有效的学习利器———背诵,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课。记忆是不牢靠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模糊、淡化,甚至完全丢失。信息技术课程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技能又依赖于动手实践。所以就出现了前面出现的现象:考完试之后知识遗忘速度快,知识没有真正内化为操作技能,就难免出现上面提到的知识遗失的窘境。
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在信息技术授课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而应该看到差异、合理利用差异,尊重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从学生长远受益来考虑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和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急功近利,拘于一种形式。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名教师,面对这一问题,对文科生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一点建议,旨在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的同时,使得信息技术能真正深入学生之心,受益于一生。
21顺应考试制度改革。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原则。[2]
随着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取消了纸质的笔试考试。近几年来都采用了统一的上机考试形式,纯理论的题仅占少数部分,而且每年比例都有递减趋势,操作题比重加大。这种变革使得文科生的背功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他们对信息技术这些操作性要求强的课程产生了焦虑。实际情况也表现为每年文科生的过级率均低于理科生,这并不是说文科生的智商普遍低于理科生,而是我们并没有重新审视、更新教学思路,为文科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他们的、独有的教学方法。文理课分开教学的教学改革策略正是基于这一目标提出。
四、文科生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和策略
大体概括,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把握
:图1
11学前诊断。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活动切实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取得成效,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状况有个全面的学前诊断过程,这是收获分开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文科班级学生女生占多数,多数女生对操作不感兴趣。而信息技术恰是一门偏重动手实践的技能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借助于计算机去解决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技能的提高依赖于实践的操作,对一门技能课来讲最大的学习阻碍就是不愿意动手操作,缺乏信心、缺失学习动机。兴趣是影响学习的最大天敌,所以在教学策略中要把调动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想办法结合文科学生学习特点、认知风格,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规划教学。
1备课。在学前诊断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兴趣的缺失、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不能持久,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从如何提浅谈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文理科分开教学改革的思考
27
01
高学生学习兴趣,刺激学习欲望上做考虑、下功夫。文科生偏重于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抽
象思维能力较弱,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和操作步骤的紧密连贯性需要学生具备一些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文科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利用学生专长,通过备课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来弥补。
例如老师在准备给学生介绍word 命令操作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贴近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一些与学生现在的学习、将来从事的工作可能发生联系的实例(现成的或者自己做的成品或者半成品)作为教学案例,将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过程充分融入到一个实例当中。借助于这个实例,把他们带入到一个今后可能会面对的具体形象化的工作环境当中,由此创建一种学习情景。比如说面对学中文的学生,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编辑或者新闻工作,教学实例可以在wor d 中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报刊或者新闻发布稿,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去感受、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应用环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生愿望。文科学生不乐于动手操作,根本原因是没有兴趣所致,所以教师在备课这一重要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意激发、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所在。
31教学执行。在具体的课堂讲授当中,教师可以先不介绍wor d 庞杂难记的诸多命令,而利用文科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和独特的欣赏力,通过精选实例,引导演练,实战演练方式,在考察实例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有关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技能,启发思维。[3]先让学生感受到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能用
它做什么,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帮助,在这样理性思考的驱使、有需刺激下,教师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步讲解。学生在对所学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前提下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更加有效。或者老师可以在半成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特长,让学生合作完成没有完成的另一部分,完成之后通过大家一起讨论、协商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一种出于考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教学执行方案,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力,这种理念对于我们来说开阔了信息教育的思路。[4]
学生参与到实例的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思路,使得学生的认知风格得到充分展示和肯定。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完整的教学案例,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互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成就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创造,激发学生产生一种自己也要动手做一做的欲望,有效的解决文科生不愿动手,怕动手的心理障碍。在学习欲望的驱使下,学生在操作中加深理解和巩固,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步骤,从而达到提升实践的能力,提升操作技能。跨越兴趣的台阶,被动学习的门槛,相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文科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种种障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乐趣,在乐趣中培养技能、提高信息素养能力。教学执行过程也可以用图2简单表述:
教师行为        行为目的图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1期 2
8
01
41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即教学计划中统一安排的上机课时和学生在课程安排时段外自发的练习操作。前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行为,后者是学生在学习任务或者学习情感的驱动下自发的学习行为。上机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三分之二,是信息技术课程最关键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技能的重要环节,由此需要教师在学生上机操作之前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的放矢的制定练习内容。练习强度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准确地估计大多数学生的操作进度,也可根据学生操作进度做动态合理的调整,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达到练习目的。同时,每次上机课最好给学生留下15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以便学生能按照自己习得的情况自我把控需强化练习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在这种张弛有度的实践环境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另外,为了诱发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在下课之前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制定新的练习任务,促使学生大量实践。任务的设计要求合理,任务要有意义,有趣味性,能投学生所好。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
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5]五、对文理科分开教学的后继思考
信息技术是面向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因此教学任务较重。几乎每位讲授信息技术课的教师
每学期都要带一轮,时间长了,不免有乏味之感,尤其是老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年限更长,从情感上讲已经不想再继续带下去。而文理科分开教学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有望为承担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打开新的视野,看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究并非到了路的终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着前行。文理科分开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从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共同摸索一个全新的教学思路,去思考、去探索,不断改进、完善,使得已经趋于固化的、静态的教学活动重新动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潜能的发挥,待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全院普及,还可以考虑将讲授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化分为理科组和文科组,加快构建专向的教师队伍,促进新的教学模式成熟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钟丹.浅谈大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改革[J ].科技创新导报,2008(4):234-234.
[2]申婉荣.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134-135.
[3]李泽中,何晓琴.谈计算机基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170-171.
[4]李凤虎.关于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思考[J ].青海科技,2007(5):79-80.
[5]李晓林.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149-150.
An Elem en t a ry D iscussi on on Teach i n g
Reform of IT Cour se under the Separa t i on of
L i bera l Ar ts and Sci en ce
文科和理科的区别FENG Xue -hua,Y U Y ong
(Co m puter Science Dept .,YIL INor m al University,YI L I 835000,China)
Abstra ct:Owing t o the difference sof liberal arts students and science students in learning f eatures and cog 2nitive style,I T course ism ade to be taught in the light of the teaching idea s of se pa r a ting liberal arts and sci 2ence,and the paper provides s om e ref or m ing suggesti ons f or liberal arts cla ss,ai m ing a t pr omoting I T skills and quli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
K y W I T;;y ;f 责任编辑王丽萍浅谈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文理科分开教学改革的思考
e or ds:the sepa r a te teaching in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cognitive st le teaching re or m
: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