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一类与二类之间的差异:
选修系列4-5:不等式选讲
理解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并能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几类不等式;
了解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这几种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认识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他们的几何意义;
会用参数配方法讨论柯西不等式的一般情况;
会用向量递归法讨论排序不等式;
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贝努力不等式;
会用两种经典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问题,能够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极值。
选修系列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通过知识回顾,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文科和理科的区别会用极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中的方程,体会在用方程刻画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借助具体实例,了解在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刻画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方法相比较,体会他们的区别;
能写出抛物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体会参数的意义;
分析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他们的参数方程;
感受参数方程的优越性;
借助教具或计算机软件,了解平摆线和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
文科与理科之间的差异:
文科与理科对于必修系列的5本书的知识点的掌握要求都是一样的,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科选修系列1-1、系列1-2,理科选修系列2-1、系列2-2、系列2-3。通过调查总结得到文科与理科由于选修不同的教材,导致掌握的知识内容的差异,如下:
1 导数及其应用部分:理科生需要掌握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而文科生却只需掌握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而且对于理科生,只需会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求形如)的导数,而文科生对于复合函数的求导却不作要求。最后,理科生在这部分内容上大致需要花24课时,比文科生多了8个课时,因为理科生在这部分比文科生多学了关于微积分的概念与意义,并要求会进行简单的定积分计算,并能进行简单的定积分应用(主要在物理上的应用)。
2 推理与证明部分: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来说,需要另外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3 圆锥曲线与方程部分:在这一部分,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来说,需要另外掌握用坐标法解
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而且对于理科生需要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4 计数原理: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来说,需要通过实例总结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要求能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会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且要求会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式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而文科生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不作要求。
5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来说,需要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认识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要求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需要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而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要求能通过实际问题,记住直观(如实际问题的直方图),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而文科生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不作要求。
6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来说,需要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要求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表示,数量积及其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共线与垂直;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能用向量语言描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与平行关系;并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还要求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而文科生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不作要求。
7 框图: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来说,需要了解工序流程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要求了解结构图,能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还要求结合作出的结构图与他人交流,体会结构图在揭示事物联系中的作用。
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的差异
1 必修系列与大学数学之间的差异:
1.2 符号表示上的差异:
1.2.1 集合部分:
高等数学中有关于差集的概念,表示为,而高中却未接触。
高等数学中称为的余集或补集,记作,而高中数学中用和来表示补集.
高等数学还需要求学习集合的对偶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