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教给学生观察”、“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必须教会少年阅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教育和自我教育”、“我怎样写教育日记”、“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怎样教育学生热
爱劳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题,都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很有帮助的。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学术著作。使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平时要努力提高教育技巧,要做到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不同类型、各方面知识的书籍,不断地补充我们的知识的大海。因为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因此,我总是对自己说: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所以我要时时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多读书!
  又如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儿童来说,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谁不考虑童年的这一特点,他就很难理解儿童的心情,经常会碰壁。在树林里度过一个充满阳光的夏季的日子,对儿童来说就像过了整整一年,而在少先队夏令营里度一个月,那就好像过了一辈子。不要用硬性规定的计划来束缚儿童,让他们去仔细地看看各种事,并且看个够。也许,你还可以把儿童放掉整整一个小时,让他们各自去干自己要干的事。这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儿童的感知和思维。”这段话用对比的方法提出给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多么重要呀。在每一步路上,儿童的面前都可能展现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亿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有时一个成年人,也会被某种有趣的东西所迷住,我也很难摆脱那件使我入迷和使我得到满足的事。可是,在我的下意识的深处,却有一种思想使我不得安宁:我还有工作,谁也不会替我把它做掉的。这种来自下意识的信号,会帮助我控制时间的利用。而儿童缺乏这种控制力,所以他会忘记时间。应当教给他怎样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时就要做到不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
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应当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致破坏童年的情趣。给儿童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让他们有可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塌的不良习气。我常常告诫自己,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靠口头解释,而是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平时教师在教学和课余时间要做一个有心人,尽量让孩子多做些感兴趣的事,多组织安排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使他们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
  类似这样的具体例子还有许多许多,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一直对照着灵活运用书中好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教育好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拿来主义读后感
  作为教师,在办公室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个体差异大,个别学生厌学等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觉得黔驴技穷。因此,当学校组织学习《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如获至宝,认真捧读获益浅。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看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多次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
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
  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地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当我再次品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的、活泼的、健康的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